我是烟雨人 ▷

戴云山人

发表于-2006年11月10日 下午3:32评论-1条

(一)

多子女的母亲为好——这是《说文解字》一书中对好的解释。这一说法很是值得怀疑。

先让我们来看看“左民安”在《细说汉字》一书中是怎样解释“好”的——“好”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左边是个半跪着的妇女,胸前抱着一个婴儿;在金文中左上部是个婴儿,右边是半跪着的妇女,最上面一横是妇女头上的簪饰;到是小篆“子”与“女”的位置又同于甲骨文。

左民安讲对是一点——那就是一共只有两个人,不管是什么人(他说一妇女和一婴儿,其实也是不正确的)。而这一点恰恰否定了《说文解字》中的——多子女为好的解释。

其实,“好”是一个会意字(这一点左民安先生也说对了),他的真正本意和男女之事有关——男女性交时的快感叫做“好”。

而《说文解字》中和左民安《细说汉字》中对“好”的误解应当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忌讳中去寻找答案。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生存能力还极为低下,生死总是难于预料的。人在自然面前的恐惧和人性本性的贪婪而使有后代(即生命的延续)的渴望。因而在这样现实的深刻的影响之下,在这样一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文化传统的熏陶下,人们的血液中早已流淌着那样的思想而单相情愿地把“好”字也和死的恐惧与生命的延续连续起来——说成多子女的母亲为好。

而为什么左民安会在《细说汉字》中一直把“子”(即:男。)说成婴儿呢?这都是儒家文化造成的后果。一方面,儒家大力宣传子孙的重要性,在这样一个男女老少都向往政治的国度中,只要女人结婚后生了个儿子,那么她就有了地位。中国人重视婚姻而忽略爱情不也是这真理的见证吗?另一方面,在宣传克己复礼的儒教文化中对性的压抑和否定造成后来人们对性的一种忌讳。一谈到性人们便觉得有伤大雅,便觉得肮脏。他们绝对不会承认 “性”和“吃饭”是同一等级的东西。他们对否认“性欲”与“食欲”一样的健康。他们沉着脸,瞪着眼说——万恶淫为首!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儒家文化传统的环境当中,流的是儒家的血液,呼吸的是儒家的气息。因而我们无法感受到儒家对我们的欺骗,感受不到儒家对“好”的原意的否定。我们跟着他们大喊——老爸是儿子生的!

好了,说过了“好”的意思——男女性交时的快感叫做“好”。此时我们又想到“好”的各种字体的写法。

甲骨文和金文都是一个半跪着的女人和一个男子。那女人半跪着恰是一个性交的姿势。那高[chao]来临的呻吟、娇娆让你神魂颠倒。而那男子亢奋的挺进。是挺进的过程,而不是结束——是的,是过程——那动作正在进行。只是甲骨文的女人是在左边,而金文的女人是在右边。篆体中的男女双方性交的渴望和快感表现得不那么明显了,仅仅是像一对即将拥抱在情人;而到了楷书,那可快感、渴望已经完全没有表现了,仅是两个面对面立着的异性。但是上面这几种字体都是男女“分开”的,哪怕是甲骨文可金文中表现得那么明显。那里的性交是“现在进行时”,而绝对不是“现在完成时”或“过去完成时”。而草书的写法那就大大不同了,那最少也得是“现在完成时”。

因而我不知道该不该赞美把“好”字写成草书的人……

把“好”写成草书,把本来“分离”的两部分连接了起来。吗是用“乐观主义”的态度去弥补历史时空的遗憾。不,更确切的说是——那破坏了美妙!那把“女”、“子”那高[chao]的快感给泄了出去,接下来等待他们的疲劳和口渴。

人生最美、最甜蜜的时刻是那恋爱的时候,而绝对不是结婚的的时候。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是对爱的埋葬,虽然说没有婚姻的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地。

同样,人生中最可悲的是结婚后并认为自己的生活是美满的。他们达到了日日期盼的地方却只觉得空虚渐渐膨胀,可是说不出所以然来,也想不出一个比现状更好的境界,对人生自然变淡了,一切力气也免不了麻痹。

任何东西都一样,一旦被抓住,他的美就丢失了,同肥皂泡一样——只有让它在空中飞翔,将青天、红楼全缩映在圆球外面,我们的手一碰,即刻化成乌有……

“好”,必须有动力,有激情,还必须了距离。

只有永恒的距离才能引导永恒的追求!

(二)

在上面我们已经谈到“好”的空间或时间上的来不及。是永恒的分离,是永恒的距离。而只有这样永恒的分离和永恒的距离才能引导永恒的渴望和永恒的追求,才能具备那永恒的快感。

人们更多情况是在希望中生存,是活在那渴望,仅仅是渴望当中。也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生存,才会发展,才会蓬勃向上。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否则,他们的生活就像萎蔫了的花朵一样缺乏活力‘就像沙漠一样单调无味。

“好”必须有着永恒的欲念和永恒的距离,再加上那永恒的朦胧之中的永恒的想象。

“刚出浴的美人”就是永恒的“好 ”。她经常被人用来形容一件事物的美丽清纯,一件事物的“好”。

让我们像研究汉字——回到篆体、甲骨文,回到事物的原形一样回到那“刚出浴的美人”的原形中。在这,我们可以发现那真面目。

“刚出浴的美人”——那浴巾下似隐似现的细嫩的肌肤,轻盈的莲步,娇柔的仙姿——让人看了无不神魂颠倒,yu火焚身。朦胧中永恒的想象,空间的永恒来不及,加上yu火的永恒中烧构成了“好”的最基本因素,

西方艺术典范,美的象征——维纳斯同样具备着那“好”的最基本的时空。人们说:断了臂的维纳斯显得更加有魅力,她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虽然想象那永恒的空间是能让人在无意间产生很多欲念的,但是我更愿意说——那是人们在无奈之下的一种自我安慰,一种掩耳盗铃的自我解说。

其实,也许是人们习惯了人云亦云的动作。自从第一个人说——那断了臂的维纳斯更漂亮,她的价值也都集中在那丢失的手臂上。

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一想——其实不然!第一个讲断臂讲断臂价值的人错了,虽然他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后面跟着呐喊助威的人也错了,他们没有犯第一个犯的错误,因为他们连第一个人的错误的资格多没有达到。他们犯的是人云亦云的错误。其实,维纳斯能成为西方艺术的典范,能成为美的象征,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她那衣裙脱落的动作。那是一个动作过程。加上那恰大好处的位置,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和永恒的欲念。再加上那充满柔情的身姿和那含情的盼目。

“好”是建立在永恒的朦胧中永恒的想象和永恒的来不及中的永恒的欲念。我真的佩服维纳斯的创造者。那时他已经深深的明白了“好”,并且把“好”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与充满智慧的中国群众创造出的“刚出浴的美人”的艺术达到统一的高度——好一个异曲同工!

“好”的意象在历史文化中不断的体现。比如《易经》中演变出来的“九五之尊”,比如在生活中告诫人们要注意的——do not wear out you welcome(常客遭人厌)。

“好”的意象也在后来人们生活艺术中充分的应用。马岩松领衔的北京mad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玛丽莲•梦露大厦”就充分应用了“好”的意象。那娇柔多姿不减当年风靡全球的“梦露”。唯一的遗憾是那大厦的仙姿有些赤luo——不能给人们留下无穷的的想象和永恒的欲念。

草书的“好”的背后有着无穷的疲惫,逾越的“好”存在着永恒的恐惧。

要是脱掉那“刚出浴的美人”的娇柔仙姿上的那件浴巾和拉掉维纳斯那件正在脱落的衣裙,那留人们的不再是艺术,而是粗俗的糟粕;不是无穷的欲念,而是永恒的恶心;不是魂灵的灵性,而是千古的罪恶……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过尤不及——那是一种无可奈何和恐惧。是对“好”的无限期盼和对“好”的稍纵即逝的无可奈何以及对“好”之后的颓废的无限恐惧。因而人们以他们的同居之情告诫人们——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打鱼总比吃鱼香,下山却比等山难——说的不也正是这样的道理吗?在我们打鱼时有着无穷的欲念,而当你吃鱼时却没有任何的欲念,没有任何精神上的高[chao]和快感;有的仅仅是像没有爱情为基础的洞房——剩下的只是一个动作。山上那无穷的神秘让我们产生了; 无穷的欲念,我们有着最高的激情和高[chao]的快感。而下山时任命充满着无限的恐惧。贪婪的人们期待永恒的高[chao],可是快感却要在这一瞬间成为历史,你只能从记忆中去寻找——那是多么的可怕,多么的无可奈何啊!下山犹如人到中年——期盼永生的梦想无法实现,满腹牢骚,满身厌言的一步步地走向自己的墓穴。

敢于将“好”写成草书的人——才是真正潇洒的,而没有那个勇气把“好”写成草书的人是虚伪的,他们不敢睁开眼睛来看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他们不敢面对事实——整天哭哭啼啼;他们总是伸着一双双笨拙的手去拉那即将脱落的维纳斯的衣裙高声的呼喊——夕阳是不会西下的。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戴云山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洗却铅华点评:

一个“好”字,竟然有这么多学问,拜读了。

文章评论共[1]个
太阳红-评论

  想象丰富  发散思维不错
  【戴云山人 回复】:谢 [2006-11-14 4:46:49]at:2006年11月10日 下午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