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广州日报》以一个大版幅刊登了一个国外网站公开的地球环境变化的十几幅卫星对照图片。从图片景象前后比较看,地球上,很多原本蓝色的地域变成了红黄色,几个著名的大湖泊面积缩小近半,极地冰川雪线大规模收缩……看后心底不由升起一股寒意而久久无语。感触之余,脑海里回想起“七夕”夜和小外甥对话的场景。
是日夜,闰七夕。远古凄美的神话在一年里回味两次,据闻乃三十八年难得一遇。阳台上,聪明活波的五岁小外甥缠上膝头要我讲故事。于是,应着七夕夜景,指着天上的银河及牛郎织女星,笑着给他讲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最后还告诉他:以前,交通不发达,因为隔河相望,难以相聚的原因,民间一直就有“宁隔千重山,不嫁一河水”之说。
谁知,小外甥听后,歪着脑袋想了想,竟不屑地说:“不就是一条河么,怎么会过不去呢?” 接着,小家伙扳着小指头算起来:“……还可以造桥,坐飞机,坐船,带上救生圈游泳,背上氧气潜水……”等等,说到这,小家伙又疑惑地问:“那条河里的水不会干么?为什么我们这里的河里都是沙子呢?”
听到这,刚才还有趣地看着他满是童趣地认真细数怎么过河神态的我,一时竟然为之语塞。
是啊,银河不会干么?如果银河不会干,那我们身边的河流又为什么经常干得见底?黄河下游为什么经常断流?可爱的小家伙,他的小脑袋瓜怎么也领略不到成人式的童话中那种想象的美。但是,我该怎么向小家伙来解释这一切呢?
连年夏秋,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约有近半处于干渴之中,尤其西部,有些地方的人甚而经年不能洗澡,甚至连喝水都成了问题。联想起前些时肆虐南中国的几个大的热带风暴给生命财产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南涝北旱,酷热异常,毋庸置疑,这些状况肯定是由气候的原因所造成。当今世界环境,全球气候变暖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由气候变暖所产生的恶劣后果是,极地雪化,冰山坍塌,海平面升高,风暴屡迭,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河水断流……·这些,我能对小家伙说的清楚么?
我不是科学家,对这些现象只能从环保的角度上仅作感性上的认知,认知之后发出一声长叹:苍天可畏!
苍天可畏,这不是神话意义上的可畏,而是对天道,对自然规律,对生态环境的心底的敬重和肃然的信仰。人类应该有敬仰大自然之心,没有这种敬重和信仰,所带来的必定是一系列良知底线和自然道德标准的丧失。丧失了良知底线和自然道德标准之后便是行为的疯狂——向大自然过度索取而不予回馈。我想,当这种疯狂状态一直延续下去时,我们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会是怎样一种情景呢?
翻开近代中国历史教科书,我们可以看到曾经有这么一段疯狂的历史——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在那段“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的岁月里,仿佛有一种彻头彻尾的疯狂无序浪潮涌动在历史的长河。我们难道真的可以用诗人的浪漫情怀来对待大自然和环境吗?姑且不论那段历史对人类发展所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仅就环境造成的破坏就让人感到触目惊心,自然生态和环境污染到了不堪忍受的水平:
前些时看到一些资料,改革开放前30年里,中国至少有百分之二十五的森林被砍伐,围湖造田使湖面减少了2000万亩;天然草地因滥垦、滥牧、滥采引起退化、沙化、碱化的面积约占天然草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这一期间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由于滥垦、滥牧、建设和资源不当利用使4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使之失去了生产力。改革开放后的数据不敢妄谈,但现实中,有哪一条河流没被污染?哪一处空气没有大量废气和尘灰?据载,就连两极的皑皑白雪上,都检测到了人类工业灰尘。我们可以看到,各种负面影响最终造成自然灾害不断激烈加剧的趋势至今仍未停止。
沉吟地想着孩子天真的脸,我仰面苍天而无语。曾几何时,我们的先哲“天人合一”的思想占据着国人思想的主导地位。天人合一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人与宇宙万物是一个整体,破坏了某一个环节某一个部分,整体也就出了问题,甚至不复存在。对此,我们一直将这种哲学思想引为国粹而自豪:泱泱大国,据世界以中,四方臣服的,总是金发碧眼的蛮夷。但事实上,今天的与大自然溶为一体,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从大自然索取。我们回馈过什么?难道就是那“年年造林不见林”的全民工程?有讥讽意味的是,却是我们眼中曾经的“蛮夷”率先提出了保护环境的呼吁。
“不就是一条河么?”小外甥天真而清脆的童音一直在我耳边萦绕。古人因河水的浩淼无边而演绎了人间凄美的爱情故事,我们难道能因河流的干涸而让孩子们去想象有一天银河因水土流失而断流,让牛郎织女一家沿着河床走向对岸去相会的情形?
人类鼠目寸光地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换取短暂的物质利益,生态业已不堪负重。只是当一切都掠夺完之后,我们该何去何从? 又该如何面对子孙后世?苍天可畏,需要人人觉得可畏,虽位卑而起不了什么作用,但我也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但愿大自然的无情惩罚,能使更多人从有违天道、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方式中觉醒。
-全文完-
▷ 进入那片红帆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