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全称叫“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谓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不足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贫困群体,给予补助差额的救济政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个名词现在听起来并不新鲜。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于1993年首创于上海。10多年来,这项制度在解决部分群众的生活困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但就随着这个温暖人心的政策深入人心的同时,让人寒心的事情也就发生了。“漏保”、“错保”、“骗保”等不正常现象,“低保”懒汉、“低保”富翁、“低保”大学生也相继出现了。
有了低保证,每个月可以领取200多元钱,同时,可以享受冬季供热费免费、房屋、水电费减半等优惠政策。这些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笔开销。在冬季寒冷的北方,尤其是冬季的供热费,是生活中一笔比较大的支出。不管冬季的供热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大多数民用住宅是只按商品价格收费,却达不到市政府规定的室内16度的供热温度标准。)供热收费标准都按房屋建筑面积每平米25元的价格收取。一般的住宅楼,小点的也要40平米以上,这就要交1,000元。就在这些实惠在低保户的身上体现着社会主义温暖的时候,一些不该领低保的人也开始办理低保证了。于是,没有收入的人,该吃低保的人,有的却没有享受到低保,有收入的,还开着店铺的人,结果反在吃低保,这样的低保在保谁?随着也就出现在“低保养懒汉”的现象。
有些人便在下岗后,甚至没下岗的还有工资收入的人也办了特困证、残疾证等相关能申请低保的证件。但这些办理低保的证件中,和太多的假身份证、假学历证一样,相继出现了假的特困证和残疾证。现在,领低保不一定都是够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孤寡老人、孤儿,其中也有身强力壮、游手好闲的年轻人、也有有收入的一些人。
在人们的观念中,领取低保的都是孤寡老人、孤儿、残疾人。但现在这个观念好象得更新了。你看,享受低保的,有相当一部分是身强力壮的健全人。有工作能力的人,也想方设法办低保。人家说了:现在是“低保”懒汉、“低保”富翁、“低保”大学生,并存的时候,我们一个普通人差什么了?比我有钱的有低保,大学生有低保,我不就是懒点吗?
“大学生”、“低保”,一个是精英教育的象征,另一个是弱势群体的代名词,把这两者联系到一起,恐怕会令不少人感到意外。
今年6月,中组部、中宣部等十四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切实做好二00六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今年9月1日后仍未实现就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可到户籍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生活确实有困难的大学生可向当地民政部门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此项政策只针对家境贫困的大学生。
大学四年读完了去领低保,那还上大学干什么?毕业如果找不到工作,应该做的事是好好反省一下,为什么别人能找到工作而自己却找不到,找找自身的原因。为什么你找不到工作,而别人就能找到呢?大学四年你学了什么?为什么有许多优秀的学生成为各企业或者外资的顶梁柱?尽管凤毛麟角。
大学生,年轻力壮的帅哥、貌美如花的靓妹,也跟伤残人士、五保户、老弱病残、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一起去领最低生活保障?老百姓讲话:吃低保?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如果让大学生吃低保比残疾人还容易,无异于说明今天我们的大学培养了许多连残疾人都不如的学生。
大学生吃低保,到底是无能还是无奈?恐怕二者兼有之。无能,四年大学,你父母耗费巨资,你学到了什么?毕业找不到工作,在人才济济的今天可以理解,但低保是给伤残人士、五保户、老弱病残、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发放的,你是其中哪一种?无奈,谁又说这不无奈呢?中国经济“飞速发展”,gdp年年上卫星,而一批批大学生坐在家里吃低保,也许是中国人才真的过剩了。
无能也好,无奈也罢,总是就是“无”!大学生享受低保,对于走出大学校门的学子们是福音还是警钟暂且不论,但这项政策违背了低保政策的本意,将低保政策混淆为对大学生不能就业的安抚政策,实在显得低级与幼稚。大学,为社会输送着一批又一批的“五保户”!非常可笑也很可悲,更是对知识的一种亵渎。这不仅是大学教育的悲哀,也是国家民族的悲哀!
低保,应该真正属于那些需要的弱势群体。而不应该出现“漏保”、“错保”、“骗保”、“低保”懒汉、“低保”富翁、“低保”等不正常现象。让低保不要出现欺骗与悲哀。
-全文完-
▷ 进入文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