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关于不要脸的思考厅中一排

发表于-2006年11月09日 早上9:56评论-4条

关于不要脸的思考

俗语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昔乐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钱,其妻得知,说:“妾闻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这则老掉牙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净”之水不饮,有辱人格的东西不吃,不光明正大的钱不要。

然现在是什么个光景呢?

地上有钱不捡是保(除非票面太小)。休说盗泉,哪怕是真偷来抢来的我都敢销赃。什么“二手”汽车、摩托车、金器、手机……郴州就有一个专销这类“真”皮包的市场,声名远扬,红火得很;赚钱那就更不讲什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了,贪污、盗窃、受贿、制假造假、传销、拐骗……一句话,只要捞得到手就是本领。君不见“办证”“广告”满天飞?尤其是那闹市街头挂着牌子跪着讨“学费”的“莘莘学子”,每次看到我都想大喝一声:脸都不要,还要知识干啥?这种人纵是读个博士又有何用?当然,我也知道,他们不要脸、骗钱是真,求学是假。

社会上的这类“不要脸”可谓司空见惯,也就习以为常而见惯不怪了。

让人痛心与担忧的是社会舆论,尤其往往更主要的是代表年青人的网络舆论对这种现状的认同,甚至亲作亲为。

我自认为自己的思想是比较前卫与易于接受年青人思想观念的。比如我虽不爱看“超女”,但我敢说,如果就“超女”与“梦想中国”投支持票,我会毫不犹豫地投前者。理由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对“正统”的反感,我就喜欢大众一点,随意一点。平常网上的年青人的言论,我也大都是赞成与欣赏的。像前向网上的胡戈与陈凯歌“事件”,我就在内心深处为年青人在权威面前的那种满不在乎而高兴,打心底里希望胡戈赢,并指责陈凯歌太没气量。我比较赞同将这种“恶搞”定位为一种新型的“文艺批评”,即使不是文艺批评,纯粹的开玩笑,我也认为无所谓。 但,最近的“抄袭作文满分”事件,网上的评论则让我大跌眼镜。抄人家的文章,居然是“抄得好”,“有本事”,“起码证明抄袭者的记心好,要表扬”等等,让我觉得无法接受。说不要脸,也许太重了一点。但至少说明现在的人(当然不只是年青人)太自我为中心了一点。

让我觉得某些年青人的不要脸,是《中国青年报》载《考生排队掏耳朵取作弊耳机》与《羊城晚报》的《湖北英语四六级考试作弊近百起》两文。取耳机而至于排队,按常理是何其丢人,但这些年青人绝对会不以为然,如果这事放到网上来讨论,舆论大概也是“有本事”与“要表扬”。

不要脸是社会现象,我却尤其担忧年青人的不要脸,原因是年青人是单纯的,他们的脸皮子是最薄的,他们理应是最要脸而尚未到不要脸的时候的。一个社会有某些作恶的“大人”尚不可怕,可怕的是年青人作恶。同样,“大人们”不要脸就让他们不要脸去,他们反正活不了多久会要死了,可年青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这世界是他们的呀!他们还没走入社会就开始不要脸,这世界还有什么想头,我们的社会还有什么希望呢?

那么,年青人为什么会像早恋一样“早不要脸”呢?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年青人对“抄袭事件”的言论,便能有所领悟。便会发现年青人的认同不要脸绝不是孤立、偶然与无缘由的。

有年青人说,作家写出来的东西不就是给人看,给人学的?学了又不能用,那又学什么呢?你说这话没一点道理?我看不。教授都抄袭论文呢!有些大字不认得一箩筐的党政要员、“企业家”,摇身一变,都成了“研究生”、“博士”,他们的论文不都是剽窃的?他们与抄袭文章的学生的不同之处是,那学生不过是得了一个满分,可这些剽窃论文的却往往因此而名利双收、飞黄腾达、腰缠万贯呀!那些剽窃论文的“大人”们是有“本事”,那凭记忆在考场上背出一篇文章来的青年人难道反而不是“本事”?背出别人的文章,但再怎么说也还是别人的文章,再怎么说也不是自己的东西,自己也还是写不出东西,却要“表扬”,何也,对社会上的不要脸的反感也。一个彷效,一个逆反,形成了实践与理论都不要脸的前提。

又回过头来说作弊罢。官场作弊又几多耶?那大话、空话、假话、假政绩……其实就是作弊,它与抄袭、剽窃的目的是一样的,只不过一是抄袭真的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一是制造假的来达到目的,都是骗人,都是不要脸。只要是个书记,就是“高级政工师”职称,甚至“研究员”职称,我敢说这些人中找不出一个真正读过马克思原著的人,他们“研究”什么?研究三碗饭!

算了,这话题就不必扯远了。反正正像小孩是大人生的一样,年轻人的不要脸也是大人们传给他们的。年轻人不不要脸还不行,因为大人们以亲身经历与切身体会现身说法地向年青人证明:你要脸,就不要在这世上混;你要过得好,就只有不要脸!你看,我不要脸,还不是发了?某某要脸,又怎样呢,熊样!那耳朵里装了耳机的还不是英语6级证书到手了?你不装,还不是没这个证?还不是没人要你?你实际上比他厉害又怎样,“文件”规定不是要实际,而是要这张纸呀!

这就是我们所处的现实。

当然我们也用不着过于悲观。其一,中国毕竟是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礼仪谦让、注重做人气节、讲文明、讲廉耻的优良传统。这方面的典范也多得很,最常见的如互让帝位,宁愿饿死首阳山也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保持民族气节,宁愿牧羊老死他乡也不要单于高官厚禄的苏武;还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拒食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等等,他们是我们这个民族永远的骄傲,是我们这个人种美好人格的代表。中国人应该有这个自信,不要脸是暂时的,要脸才是我们这个民族真正的魂灵。再说,本人向来比较信奉中国某些传统文化的厚重渊博、高深莫测与充满玄机的预知准确性。好比一些成语,往往蕴含很深的哲理并能准确无误地揭示事物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这不要脸的被“大众”,尤其是被许多年青人认同,该是一种恶习发展的至极,是最悲哀、最不幸、最不可收拾与最不可救药的了。但恰恰也就是这种极端,却有一句成语可套,那就是“物极必反”。不少的人都认为不要脸正确,不少的人做不要脸的事无所谓,不脸红,大众非但不指责,反而持赞赏态度……这就是极呀!既然极了,根据物极必反的成语,那就要走向反面,即要脸了。可不是,胡锦涛主[xi]就明确提出了要“八荣八耻”。荣耻乃人类除直立行走、会使用工具、会说话之外的最大的区别动物的特征,为何要强调?只因不知荣耻也。党中央这样提倡,就更有理由相信不要脸这一社会现象必定不会违背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律。

为此,我们是否应为不要脸的年轻化与认同度的普遍庆幸呢?因为正是这些促成与加速了一种恶德的衰亡!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厅中一排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洗却铅华点评:

人活脸面树活皮,如果有人不要脸了,那还活个什么劲!

文章评论共[4]个
chen红叶-评论

朋友的文章总是那么有分量,读来很受益,问好!at:2006年11月09日 上午10:30

寂寞宇宙-评论

电灯泡

玻璃at:2006年11月09日 上午10:44

帘外落花-评论

呵,现在的人已经不会脸红了at:2006年11月09日 上午10:56

思琼-评论

先生的文章是用另一种方式忧国忧民啊at:2006年11月11日 上午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