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边有一本《明清闲情美文》,今天想到其中的一个小故事,晚上在灯下翻出了它,看看买书日期为97年元月16日晨,恍惚中已近十年。只见封皮上写着张大复的《独坐》:
“月是何色?水是何味?无触之风何声?既烬之香何气?独坐息庵下,默然念之,觉胸中活活欲舞而不能言者,是何解?”
这是想当年我爱极了的一篇美文,因此抄录在前面,读到它,往昔的回忆之手,将我在不知不觉中拉入时间的隧道……
十年前,我刚刚结婚,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记得度完蜜月去上班,仍然穿着以前的衣服,被别人说,也是心襟怀坦荡,没有遗憾。唯独最大的变化,可能就是更爱看书买书了。
因为结婚之后一直没有烧煮,每天几乎都是到公婆家吃饭。因此,下班后我就不急着回家,而是在我们这儿一条文化街上游走,看书到不厌倦。这本好书,记得可能就是在一个休息日的清晨购买的。很仔细地包了封面,特别能说明懒惰马虎的我对这本书的重视和喜爱。
打开书,就在找我今天想到的那小故事。说的是在采龙眼时,为了防止采龙眼的人在树上偷吃,雇主就会跟他约好:必须一边采一边唱歌,而且必须歌声不断。在树叶婆娑中,采龙眼的人就坐在绿荫中,高高低低地唱着民歌,远远听去特别悠扬动听。当地人称之为“唱龙眼”。
看到这个小故事就好想开心地笑,想想多好玩,怕偷吃,就必须唱歌,可是如我等好吃懒做之人,肯定能边唱歌边啖龙眼,虽然一时没有试验,但相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不能委曲了这张小馋嘴。当然更多是对产龙眼的地方,有一种向往之情,很想看到唱歌摘龙眼的人,也很想自己坐在那绿荫中,边唱歌边摘龙眼,边吃龙眼,其乐融融。
这本书上有好多或有生活情趣,或是意境悠远的小美文。整本书上都被以前的我圈圈点点,想来不止读过一遍。
陈继儒写的《与王元美》也是一篇佳作,文中写道:“别来从句读中暗度春光,不知门外有酒杯华事。每忆祗园昙观,草绿鸟鸣,追随杖履之后,笑言款洽,如此佳况,忽落梦境矣。”颇有一种回忆的美。
李渔的《闲情偶寄》我通本都曾读过,但这本美文中收录他的一篇小短文,我却感受到一种纯粹的美,文是这样写的:“陆之蕈,水之莼,皆清虚妙物也。予尝以二物作羹,和以蟹之黄,鱼之肋,名曰:”四美羹”。座客食而甘之曰:“今而后,无下箸处矣!”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人间美味?想想就觉得很甘美,想想能够吃到这样美的食物,人生也有一种满足!
张潮在《知已》中写道:“天下有一人知已,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桃以避秦人为知己,可以董奉为知己,石以为米颠为知己,荔枝以太真为知己,茶以卢仝、陆羽为知己,香草以灵均为知己,莼鲈以季鹰为知己,蕉以怀素为知己,瓜以邵平为知己,鸡以处宗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若松之于秦始,鹤之于卫懿,正所谓不可与作缘者也。”
此一文中我最欣赏的就是那句:“一与之订,千秋不移。”不知道现在的社会中还有没有这样的或爱情或友情的境界?一与之订,执子之手,我们身边不缺乏这样动人的开始,然而,真正的爱情,和真正的友谊一样,都是需要洗尽铅华,素面朝天的;然而,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欣赏这份真实,这份真实也许离美丽太远,离伤感很近。
千秋不移,不要说这么久的承诺了。就在这一生一世,或者就是这短短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身边的离别,多于欢聚;身边的失信,多于真心。
我还比较喜欢廖燕的《山居杂谈》:“凡事做到慷慨淋漓激宕尽情处,便是天地间第一篇绝妙文字,若必欲向之乎者也中寻文字,又落第二义矣。世人有题目始寻文章,余则先有文章偶借题目耳。犹有悲借泪以出,非有泪而始悲也。题目是众人的,文章是自己的,故千古有同一题目,无同一文章。”
当年的我在此文的下面,重新整整齐齐地抄录了一遍。重读此文,觉得有一股洒脱豪迈之气。我觉得写得真好,也是我崇尚的境界:自自然然,顺其自然。
……
重新翻读了此书,看到文中当年我的圈点,我有一点感动,当年的我,那份读古人、读古书的执着。没有缘由地,我就是喜欢古文,几乎认得每一个繁体字,看着竖排的字,没有厌倦的感觉。
想想,前生可能就是一个酸酸的小文人吧,自视满腹经文,却屡次赶考不举,一生的乐趣就在那黑黑白白的前人文字里,一生的乐趣就是用自己生命的光亮倾写着……
-全文完-
▷ 进入美丽蚊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