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田园才子林声荣海俊

发表于-2006年11月03日 晚上7:47评论-0条

当代中国文艺界,诗、书、画三绝者,为数不多,林声荣先生则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林声荣先生之诗,多为即兴感怀之作,随手拈来。读之春风拂面,似有兰香。其书画更是一绝,书法力作《岳阳楼记》,气势磅礴,潇洒自由,使人顿入笔走龙蛇,行云流水之境。他兼善中国画,以花鸟、田园风物构图,笔墨传神,气韵流动。因而享有“田园才子”之美誉。

一位哲人曾说过:艺术对于社会、人生是一种责任方式,对于自身是一种深刻的生命方式。毫无疑问,林声荣先生便是把书画艺术当作自己的生命方式的人。走进林声荣,走进他的艺术世界,一种“放怀在天地之外,得气于山水之间”的淡雅情怀便会迎面向你扑来……

林声荣出生乐清柳市后街。父亲林文希是一位民间米塑艺术家,林声荣从小就跟父亲打理学习制作米塑。制作米塑作为一种技术,在林家私家代代相传的。它起初不是作为一种艺术,而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秘而不宣。林声荣是热衷制作米塑的,也许是出于好玩,也许是作为家庭的一种自然承继。每天,陪着父亲去“捣米”,把米粉用水搅拌和匀,然后蒸熟。这时米粉具有柔韧性,可以制作形态各异的米糕。乡里邻人建房庆贺,上梁时所需的抛梁,就是米塑工艺。毕竟是祖传绝活,在米塑上装缀不同的图案,如“八仙过海”、“郭子仪上殿”等戏剧中的人物,在米塑上被刻画的栩栩如生。林声荣的艺术生涯就是这样在父亲民间米塑艺术薰染下开始的。在最初学习米塑技艺时,手法笨拙,但父亲从不干预他,放手让儿子去发挥。慢慢地,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他都刻画得十分逼真。他成功继承了父亲在米塑艺术对形象的把握,并做到汲古不泥,大胆创新,很快便声名鹊起,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兰之势。这大概是他天资聪慧,悟性超群使然吧!

1954年,为了探求新艺术世界。林声荣只身来到了温州。到画帘厂与施公敏先生一起绘画。二人志趣相投,很快便成了忘年交。施公敏先生常带林声荣到住处赏画,并带着他一同下农村,深入生活,仔细观察,体验人生百味。林声荣虚心求教,从施公敏先生处学得对事物的观察方法。为了让林声荣画好小鸡,施公敏先生饲养着许多小鸡,让林声荣细细地观察它的形态变化,反复捉摸。最后,林声荣画起的小鸡来,神态各异,趣味横生。受施公敏先生影响,林声荣的画风渐近黄宾虹。他琢磨黄宾虹所画一花一叶,点划不假雕琢,看似无法,却于法度其中。

第二年,林声荣被调进乐清县黄杨木雕生产合作社。分配在刻纸车间任设计。为了干好刻纸设计工作,林声荣认真地向老师傅学习。这个老师傅在刀背上刻了几十年的图案,手法娴熟,虽然名声不响,功夫却自成一家。林声荣认为,雕纸艺术虽然简易,却独有特色,不但要坚持发扬,更要向民间老艺人学习所长,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为己所用。

渐渐地,林声荣设计的刻纸表现出了花鸟的妩媚,山水的空灵,人物的飘逸。

林声荣在刻纸设计上留下了一整套花鸟虫鱼的花样。厂里的刻纸派别有好几种,他的是最受欢迎的。林声荣刻画结合,以刻带画,创作出了“四大美女”、“百子图”等优秀作品,这些民间喜闻乐见的故事,通过刻纸艺术,成为了精美的工艺品,并出口美、日、英、法等30多个国家,其影响之深远,可想而知。

1957年,林声荣考进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当时美院院长是潘天寿教授,他当代著名的国画大师,教学严谨,治校有方,对国画的研究独树一帜。

潘院长强调全面文化修养,应做到“诗、书、画、印”四全,重视学生的文化修养,在国画系开设书法、篆刻、诗词、题跋、画史、画论等课程,提出“西洋画以感觉胜,中国画以修养胜。”强调视画外功夫和画内功夫同等重要。在教学方法上提倡临摹与写生并重,主张笔线造型、传神写意、艺术格调、人格教育,博采众长,主张艺术学生既求技巧学问之长进,又求道德人格之建立,这些观点在林声荣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对他以后的诗书画并进,可谓功莫大焉!

林声荣对潘天寿教授既崇拜又敬仰。他依循潘先生教导的画法,虚心学习,不断加深自己的画功。同时,在他的影响下,在对诗词艺术也格外钟爱起来。

一次,潘院长执笔绘杜鹃,林声荣看得入神。画后挂在壁上,引来许多蜂蝶,林声荣即兴赋诗:

杭州学习拜名师,书画传扬天下知。

数点朱丹萱纸上,引来粉蝶采花痴。

博得潘院长好评,连声赞道:声荣不仅书画好,诗词功底也不浅。

林声荣认为:诗画是同源的,诗画关系最为密切,诗是无声之画,画是有形之诗。所以吟诗也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林声荣的诗,既有低回委婉之作,也有雄劲激越之作,画意颇浓。特别是他的题画诗,善于把诗、书、画融为一体,画成诗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他画的《荷花小鸟图》,参加香港书画展荣获金奖。上有题诗:

淡淡凉风动碧荷,素妆仙子正凌波。

无忧小鸟知情趣,欲学扬芳唱首歌。

其《梅花图》参加国际书画大奖赛获大奖。上也有题诗:

人道牡丹好,我偏爱梅香。

几番大雪后,傲立对斜阳。

其白描手法做诗,诗画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在诗词形式上,林声荣喜爱七言绝句。他的七言绝句,大都积于思蕴,不能自已,有感而发,有为而作。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在他的眼里都是有情之物,都可以寄情寓意。他在雁荡山游玩时,来石夫人景点前,诗兴大发,口占一首,题为《咏中雁荡山石夫人》:

婷婷袅袅一夫人,独立崖前不转身。

雨雪风霜浑未觉,千秋独自恋红尘。

以物抒情,不着痕迹。不难看出,林声荣在诗词表现技巧上,继承了古典诗词和民间的优良传统,取其所长,为已所用,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风。为切磋诗艺,探讨古典诗词的创新,提高自己的诗词创作水平,林声荣等人发起建立了“柳川诗词学会”。并担任诗长。

在书法艺术追求上,林声荣更是精益求精。

从林声荣作画来看,他的笔的勾、斫、砍、点、皴,都体现了书法的力度,至于布阵置势、气韵神采,得之书法的就更多了。

书为心画。林声荣从小便喜欢学习书法。他曾认真临摹郑板桥的书法,郑板桥的书法融隶、楷、行、草于一炉,打下深厚扎实的隶书、楷书、行书的基础。后他又学王羲之父子,反复临摹《兰亭序》,学了几十年,书法颇具飘若浮云之感。

在书法实践中,林声荣得出经验:碑与帖各有优点,可以互相补充。每个书法家,可以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字体,加以发挥和创造,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对于初学者,应先学一家,从不似到似;开始以为学得似了,其实是错觉,慢慢认识提高了,才发现还差得远呢。从不似到似,是一大进步;开始以为似,后来发现还不似,更是在大进步。学一家,是为了有一个立足点,但有局限性。要打破局限性,就必须同是观察诸家,取诸家之长,丰富自己,才能有所创造,不为一家所限。

他在深圳写的《葡萄》,在杭州画的《菊花》,在羊城画的《鸟趣》,在北京画的《枇杷》,在家乡画的《田园风味》、《蜻蜓》、《葫芦蝈蝈》等等,写出了南国蓬勃灵动的生机。林声荣给那些果瓜、山花、鸟虫野草注入了青春的生命力。在技法上,林声荣也不断进行新的变革。他曾用写生方法表现南方山水;有时又用中国画的线条为基础,吸收西画技法在新作中,人们可以看到明丽的线条,浓艳的色彩,看到水、色、墨交融所造成的奇异效果。后来,林声荣创办了“温州梅溪书画社”,他又任社长。

除此之外,林声荣还独爱京剧。在他攻读浙江美术学院时,盖叫天大师住在杭州西湖金沙港北。盖老一生从不为官僚、地主、资本家唱堂会,曾因与恶势力不妥协而遭迫害,接连十数年不得登台演出。林声荣钦佩他的铮铮铁骨,爱他的戏,更爱他的人品,并拜他为师。

林声荣在台上演得很卖力气。京戏成为他的“第二专业”。他在浩如烟海的京戏艺术中汲取了无尽的知识营养。在现代剧中,林声荣演《红灯记》中的鸠山,《沙家浜》中的胡传奎等等。

演京剧之余,林声荣还自编、自导,他曾编导过《打严蒿》、《访媳妇》等剧本,在其中扮演过严嵩、李逵、鲁知深。有的剧本还提供给嵊州越剧团、乐清各剧团公演。人们说他多才多艺也不奇怪,如今年七十多岁了,白发苍苍,但闲时唱起《甘露寺》、《打严嵩》,还颇动听,不但台词无误,唱腔亦颇圆滑。不过让他难忘的还是在柳市后街为乡亲们唱《铡美案》。

在一阵锣鼓声中,林声荣扮演的包公走上舞台。林声荣身材高大,扮相威严,刚一出场,赢得了一个“碰头彩”。

林声荣把个包公演得十分传神,唱腔也是响亮动听。

林声荣大显身手,倾倒了柳市父老乡亲。特别是他那委婉跌宕、酣畅淋漓的行腔,令人余味无穷。

戏台两边的对联,“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正是林声荣书的。那行草巨幅,放荡不羁,狂而清秀,为他的表演增添了不少的人气。

林声荣在艺术方面全面发展,坚持吸百家之长,为己所用,因而艺术成就突飞猛进。1993年,由中国书画家协会,国际书画拓展中心和温州市文联联合在羊城举办了林声荣诗书画作品展览。书画界专家和各家媒体记者纷至沓来,一饱眼福。称其“结构如龙争虎斗,章法似枯梅老松,气势雄浑,苍劲挺拔,神韵飞扬,立意新异,具有晋之韵、唐之法、宋之意。”《广州日报》、《书画报》以《江南深谷才子 花城献艺争妍》为题广为报道,而后又在新加坡、日本、朝鲜、泰国和港澳地区展开,反响强烈。从此名声大振。

1997年,“北京名人书画作品展”开幕。林声荣以中国青年书画家协会名誉主[xi]的身份,与原国家副主[xi]李德生先生一同剪彩,并陪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观赏名人书画作品。

1999年,在第三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大型艺术展上,林声荣的国画《硕果累累》荣获特别金奖,被香港世界华人科学院特授予荣誉博士。

2001年,荣获世界名人勋章。后被聘为世界名艺术展主任。

……

在林声荣的履历上写满了闪光的荣誉:世界汉诗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副主[xi]、香港世界艺术家艺术总监、四国(中、日、韩、新)书画联盟常务副主[xi]等等。虽然名至实归,他却不骄不躁,不忘报效社会。他一介书生,却拿出10余万巨款用于开发中雁荡山景区,并先后向全国书画界名人索句及勒石。他题写的十八处风景,编写成连串的民间故事,已得到社会承认。乐清重建的许旌阳宝殿,乐清沐萧古刹等景点,都有他的墨宝。或撰诗、或作画、或书法、或损资,在中雁荡,他建造过“沐心亭”、“鸿蒙亭”、“八折亭”、“十朋亭”、“瞻默亭”、“众乐亭”等,共有七、八座,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为一个艺术家,林声荣建起了一座精神大厦,他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半个多世纪的艺术耕耘,结成了累累硕果,林声荣的艺术成就已经成为宝贵的精神财产,为世人所分享。

如今,林声荣已年古稀,目前仍致力于艺术的创作和创新。相信他迈向艺术巅峰的步伐会更加坚实,他的艺术境界全更加开阔的博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海俊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守侯的时候点评:

你笔下的林声荣的确是一位优秀的田园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