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颓废的宿命的叙述者——兼评安妮宝贝城南居士

发表于-2006年10月21日 凌晨0:34评论-11条

我们正处于一个文学日益边缘化的时代。文坛的低迷仍将继续。从表象上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文坛似乎依然给我们热闹的印象,民间流派、文学旗号纷呈,什么新写实、新感觉、后现代、七十后、八十后、新新人类,还有所谓美女写作、胸部写作直至下半身写作等等,在我们的视界晃来晃去,令人眼花缭乱。但这些终究只是一种假象,热闹的背后是沉寂,是社会主体关注的漠视,掩盖不了文学被边缘化的命运。造成文坛今日之萧条的现状,我想一方面是由于人类文明进程的加速,现代人经受市场经济和科技浪潮的强烈冲击而被挤压进了一个物质主义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清醒”和“现实”,不再愿意借重作家的“精神产品”来获取虚幻的快乐,转而亲睐基于科技手段建立起来的足以取悦和刺激感官的“物质”或“物质+精神”的复合型产品。另一方面,还有文学自身的原因,这涉及到作家自身的素质与行为方式以及文本传承、流行、创新与发展等诸多因素。很明显,循规蹈矩的老式文本和作家们令人乏味的喋喋不休已不能适应被科技意志引导的今人的口味,越来越多的人只好对此选择放弃。

当然,文学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产物,永远不会消亡,它始终是要向前发展的。所以在文坛低迷的当今时代,有良知的作家们依然守护着传统的优秀的文本规范,坚守着纯文学那片圣洁的土壤。也有人迎着锋面而来,以大胆的实践开辟着自己的试验田。当传统纷纷被大多数人抛弃,今日的文学就以古怪和别扭的面目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文学似乎不再是艺术,而是人们“玩”的手段,于是一些行为幼稚思想前卫的“写手”们纷纷进军文坛抢占山头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上世纪末出现的美女写作就是一种现象。安妮宝贝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阳光女孩之非阳光写作

曾几何时,美女写作成为一种时尚。或许是受了广告美女、香车美女的启发,美女文本一朝诞生,即迅速攀升成为当今文坛的一个关键词。屈指算算,眼下又红又紫的美女作家就不下十多位,象卫慧、九丹、尹丽川、虹影、棉棉、木子美、春树等等。她们清一色年轻、漂亮,码起字来个个都是快枪手,而且从她们口中流淌出的语言绝对是美仑美奂,往往不消几个时日便能倾倒出一个长篇,一上市总会将少男少女们迷倒一大片。这也难怪,美丽的女子往往都冰雪聪明,她们富于才情,从她们口中吐出一些珠圆玉润的妙语华章应该是文如其人理所当然,但令人奇怪的是,我们的美女作家们大多热衷于在作品中粉饰一些怪里怪气甚或过于妖冶的表情,有的不惜以色相来引导激情和灵感,对读者进行诱惑,其煽情的方式有失大雅。结果就是,本是阳光女孩,却偏爱尝试非阳光的写作,真令理性的人们大跌眼镜。

今日文坛当红小旦安妮宝贝就是这样一位美女作家。她1998年开始发表小说,从此一发而不可收,2000年起相继出版小说集《告别薇安》、《八月未央》、以及长篇小说《彼岸花》等,斐声海内外文坛。媒体和bbs上对她的评价是:题材多围绕宿命、自由、漂泊等命题思考,创作工业化大城市中游离者的生活,他们在爱和幻觉中的决然出行及对自我的追寻。我们想象不到这样一个阳光女孩她却有着忧郁的心境,贯于在自我构筑的黑暗中写字,因而她的文字也特显阴郁。她就以这样的语言为我们讲述她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个17岁左右的女孩,她的名字叫安,或者叫蓝,也可能叫安蓝。她和一个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可能还涉及到另外一个女孩或男孩,于是出走、漂泊、流浪,直到男女主人公及其恋情分崩离析,以一个悲情色彩的句号休止。《七年》中的蓝在经历了七年的情感流浪之后说:“我是注定不属于这个世界的。”最后因抑郁症自杀。《七月和安生》也是一个悲情故事,故事围绕七月和安生这两个女子与家明的三角恋展开,以安生难产去世而告终。《告别薇安》中林始终迷恋着网络中一个叫薇安的女子,他无法把现实中的乔想象成薇安,最后他带着遗憾远赴澳洲,无可奈何地终止了这场虚拟世界的网络情缘。安妮宝贝的小说大致是这样一个套路,千篇一律的模式化陈述,表现了当今男女孤独的内心世界与近乎绝望的爱情,阴郁颓废的情调与宿命感是其小说的情感基调。

浸透在安妮宝贝忧伤的语言中的,是男女之间赤luo裸的爱情。这种爱情是表面化的,或者说它更象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情欲,因为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相处通常以性的吸引为前提,而非两情相悦。于是她的小说中就充斥着同居、身体、欲望、做爱等词语,给人造成的印象是“爱情不过是一场风花雪月的性事”,过了今晚,明天仍然各自带着孤独分道扬镳。

这就是美女安妮宝贝。阴郁。低沉。压抑。宿命。

话语关键词

象她作品中的人物一样,安妮宝贝,一个典型的小资mm。她喝酒,抽烟,泡吧,读卡夫卡、杜拉斯、昆德拉以及鲁迅。

她藏匿在阴影中以中英文间杂的方式讲述她的成人版童话或阴郁的爱情寓言:关于那些小资的有着苍白面孔的病态男女的言情短剧。如果将这些人物和情节压缩,剩下来的就是这样一些词语碎片:

lonely(孤独,寂寞)、cohabit(同居)、kiss(接吻)、makinglove(做爱)、bar(酒吧)、disco(迪斯科)、perfume(香水)、cd、蕾丝胸衣、牛仔裤等等,等等。

徘徊于风花雪月之间,流徙于都市的安妮宝贝,痴迷于编织那种具有非常小资情调的情感故事,以一种呓语般的表情和声调向人们讲述。正象朴素所说的那样,“她沉醉于想象的空间之中。语词的魔力让她无法从城堡里走出来,那些华美的句子层层地弥漫在她的四周:小资女人是都市里沉默的田园诗,是出入高层住宅的骚动的心,是小布尔乔亚的云淡风清,是打着花伞在小巷深处徘徊又消失在小巷深处的忧伤的或并不忧伤的背影。也许在她心中,词语的世界才是真正的世界。”作为有中国特色的bobo族,她关注的也就是bobo们的另类情感,他们以一副愤青的做派冷眼看世界,以aa制的方式同居,makinglove,偶尔还制造一次一y*情,男男女女聚集在酒吧里听老柴和老贝,更多的时候他们把自己浸泡在忧郁的音乐中,对着普罗大众展示他们高贵的忧伤。

我们随便摘引几段描写:“他沉默地把她抱起来。在黑暗中和她makinglove。激烈的,想让她疼痛。想在她疼痛的呼吸中沉沦。”(《七年》)“黑暗中他靠近她。女孩赤luo的洁白的身体。像一匹被揉搓着的丝缎。发出轻微的扭曲的声音。他打开她的身体。。。。。。当他深重地进入她的身体。她听到自己的喉咙里发出寂寞的声音。像小小的水泡。在沉寂的海面上消失。”(《上海冬天》)“玛莉莲是位于西区的一个小酒吧。威士忌苏打和disco是它的招牌。。。。。。女孩说,你想和我makinglove吗?他沉默地看着她。然后他说,是。”(《午夜飞行》)“我们去的酒吧叫life。生命是幻觉。我向老板要威士忌加冰和555香烟,然后坐在吧台边,看乔在舞动的人群里像鱼一样游动。”(《八月未央》)“我一直只和男人做朋友,因为我喜欢男人,喜欢和他们之间有那种混杂着情欲、温情的友谊。。。。。。有时候我和一个男人makinglove,可是makinglove以后,觉得他依然只是我的朋友。情欲是水,流过身体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小镇生活》)勿需再多举了。类似的词句我们可以在她的每一篇小说中轻易拾得。我们惊奇地发现,象makinglove这样的舶来的词汇被作者笔下的男女以及叙述者无遮无拦地频繁读出,就象喝下一口茶或念叨每天的菜谱那样轻松。这不能不让我们想到妓女的口吻。很难理解,美女作家们何以要津津乐道男人和女人之间的那档子事,而且一定要表达得那么直接、裸露。只不过,她们在其中渗进了一些现代元素,再以忧伤的抒情和超然的冥思来加以装扮和粉饰,使细节看起来显得华美一些,如此而已。其实,她们只是用薄如蝉翼的绢丝做成她们的心茧,或许她们在遮掩之余,最终还是选择大胆放纵自己,以便让世人的目光一览无余。

读着这样的小说,我们触摸不到真情与人性之光,没有可以感染我们的人物和精神,没有美使我们变得更加高尚。我们不知道是作家沉沦了还是文学沉沦了,眼前的文学变得就象一个妓女,在夜色中睁着幽蓝的色情的眼睛。

语言:剪去芜杂也剪去思想

应当承认,撇开那些不雅的措词不论,安妮宝贝们的语言是有着非常个性化的诗意美的,我想,或许正是这种诗化的语言佐以现代元素的调剂,再加上一些大胆的暴露性的词语,成为她们迅速窜红于文坛的重要加速度。拿安妮宝贝来说,她的语言由于剥离了一些修饰,剪去了一些芜杂,从而使叙述显得简洁、明快而又空灵,藉此营造出字里行间的朦胧诗意,给读者以视觉冲击与听觉回响。

安妮宝贝式的语言最突出的特色是表现为对传统叙述方式的反叛。它摈弃了传统叙述的平板、琐碎与陈旧,代之以短句的跳进,意识的缠绵,从而加强了语言的情绪化韵味。有时候品读美女作家们的精彩语言还真象在品尝一道开心茶点。我想这或许就是少男少女们为之痴狂而且竞相模仿的一个原因吧。

然而安妮宝贝的叙述话语也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弊病。她以作诗的语气编织语言的迷宫,诱惑情窦初开的读者,又过于自我,过于阴郁,而且承载着太多不健康的情感,所以显得空洞、苍白和缺乏思想。抒情的粉饰只是一种被装扮起来的肤浅。有人说安妮宝贝的写作是一种鸡毛写作,她以一个女人特有的方式走着余秋雨式泛滥散文的老路,这确是一个贴切的比喻。她很能制造密密麻麻漂浮不定的短浅文句,仿佛一架语言复制机,她洋洋洒洒写出的一筐一筐文字,全都是鸡毛蒜皮。她的叙述话语一任眼前的情绪无头无尾无遮无拦漫无边际地流淌蔓延,完全是一个自恋孤僻者的呓语。而随着她的意识流动,最后我们发现,她永远在重复相同的人物相同的故事。这无疑会对广大的读者群落尤其是少男少女造成精神上和情感上的营养不良反应。让我们始料不及的是,这类“呕吐”的东西偏被奉为前卫的时尚的文本,引领阅读消费,以致少男少女模仿者芸芸,于是就有甫及豆寇的春树、张悦然们大胆玩文弄墨,斩获文坛一片春光,哪怕连篇累牍地演绎未成年人的打情骂俏、十万字小说就有2000个错别字,也照样让它风糜天下。

还是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安妮宝贝的语言。“他的话很少。他只是沉默。在阴暗的光线中,他的眼睛像一种兽。处于休眠状态中的慵懒和脆弱。他抽烟。”话说得够简明,显然作者有意地剥去了一些修饰,并密集地使用句号将句子隔离。作者可能以为这样可以造成语言别致的韵味,但事实上我们只是读到了一堆语言的碎片,空洞,苍白,做作,肤浅。其中“处于休眠状态中的慵懒和脆弱”这句无头无尾的话插在句中显得莫名其妙。这让我们深以为作者是在一种思绪紊乱的状态中叙述,就象一个呓语者在乏意识中倾吐他的冥想。安妮宝贝正是在幽寂而漫长的夜里手按键盘飞快地敲击着这些纯自我的冥想,并尽可能在冥想中注入情欲与颠覆的念头。这种“诗语+淫词”的文字她们一夜可以炮制洋洋万言,真让人担心她们在滔滔不绝中忘乎所以地把自己身上的时装扒得一干而净。

“她走到小镇的公路旁边。她等在那里。她苍白的脸一贯的没有任何表情。雾气中有一辆长途车慢慢地开过来。安蓝高高地扬起了手臂。她上了车。车箱里空空荡荡的。她走到最后的一排位置里坐下。她用力裹紧身上的衣服。她打开那幅小油画。”这也是一堆碎片,语言流体被特意截断。同时这又是一个流水帐,频频使用的人称代词让我们感到重复与乏味。阅读中,我们只是在忍受作者无关痛痒的述说。而当我们读完她的一个作品时,我们模糊感到几个暧昧淫邪的人影在青春萌动的河谷摇摆晃动了几下,口中念叨了几声makinglove,就迅速消逝于幽暗之中。末了,作者还会给这幅场景加一个诗意的烘染:“阳光,永远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明亮着。”我们很想知道,那些美女们满怀激情地大批量生产此类作品,是出于何种动机——是为了渲泻内心隐秘的激情,抑或是仅仅为了赚取尽可能多的金钱?正象网友们所说的那样,安妮宝贝是一朵寂寞烟花。烟花散去后,天空中,什么也没有留下。

美女作家们既是小资的群落,她们的写作也站在小资的立场。天份使她们不愧现代写手。但是,身处充满霓虹和电声的旋律激进的现代生活,都市小资部落显然有些意乱情迷。他们端于声色犬马的享乐,崇尚奢华的文明,因而他们拜金,于是精神理想日趋没落,代之以游戏人间的轻率行止。同时,由于社会贫富悬殊的拉大,人们普遍丧失了精神支撑,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于是出现了人性沦丧、道德堕落的不良社会风习。安妮宝贝们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她们也在“欲望的海”中经历、沉浮,于是她们写爱情的虚幻、人生的虚无、命运的无常,要么无病呻吟,要么疼痛地呼喊。她们本来有绝美的文笔,但由于急功近利、哗众取宠的浮躁心态,因而她们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倾吐出大量的文字垃圾。她们只管倾倒,全然漠视受众如何接受或能不能接受。功利一词就这样泯灭了不少人对于文学健康发展的责任心,而她们,也该早早跻身社会中产阶级的层次了吧。

当然,或许安妮宝贝们也有其革命性的一面,因为她们的话语和文本实践作为一个铺垫,让更多的人们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严肃的关注民生的文学。

不管怎样,让我们共同期待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文学复兴的那一天。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城南居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芳草人家点评:

以理智开阔的笔触对现代文学的方向进行
平缓的探悉。熙熙攘攘的文坛的表面下安妮
宝贝形成的惯式语言和同一的思维模式让人深思
和忧虑,文坛的真正出路和发展方向该走向哪里?

文章评论共[11]个
芳草人家-评论

建议精华!at:2006年10月21日 早上8:29

千山我独行-评论

观察细致~~发人深思~at:2006年10月21日 早上8:31

千山我独行-评论

省略号……要这样写~~at:2006年10月21日 早上8:33

肖景儿-评论

不同的人在文字中,会追求不同的情感享受。不同的文字适合不同的人群。
在我看来,当今社会的文学并非就是"萧条的状况",应该说是百花齐放。
毕竟,文字所要体现的是人类本身实在的思想和思维,安妮只不过把她自己的思想毫无保留的呈现在文字里,才会引起跟她同类的那一部分人的喜爱,才给了她文字的成功之道,我欣赏她敢于裹露自己思想的勇气,决非一些人骨子与文字里截然不同的虚伪。at:2006年10月21日 上午10:53

河边居士-评论

我想这也是文学的细分市场造成的结果,有这样一群人需要这种[**]裸又缺乏真挚感情的东西,所以安适时的出现了,无所谓对,无所谓错,但肯定只是过眼云烟,一时的满足了那样一群人的欲望。笔者也是安迷吧,分析的很细致。拜读了。at:2006年10月21日 中午12:32

文清-评论

厚重的文字,学习并收藏了。at:2006年10月21日 中午1:14

季锋-评论

观察很细腻。at:2006年10月22日 凌晨0:16

恋尘叶子-评论

很精彩的点评文章,细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欣赏!at:2006年10月22日 上午11:13

对面无缘-评论

我QQ502718607,有空常联系!
at:2006年10月22日 下午3:08

chen红叶-评论

文者的洞察力很强,细腻的笔触,厚重的文字,好文!at:2006年10月23日 中午12:19

一块板砖压海棠-评论

多余的就不说了,也不须说at:2006年11月20日 下午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