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追寻先祖张栻的足迹之二 连州:咏诗定景传佳话桎木山人

发表于-2006年10月19日 中午2:19评论-2条

我与连州结缘于1999年。其时,我与朋友曾到连州从事过贸易,因每次来去匆匆,只知道这里景致颇佳,并没有留下特别的印象。2001年,我参与编撰《张氏南轩通谱》,在湖南省图书馆查阅《张宣公年谱》时,得知先祖张浚、张栻曾在绍兴十六年(1146)七月至绍兴二十年(1150)九月在连州居住,便对连州格外关注起来。

位于广东省西北部的连州,在古代是沟通南北的重镇,又是风景秀丽的州城,有“路通西北八千里,景占东南第一州”的称誉。张浚处在金人入侵、南宋偏安的年代,他作为朝里的重臣,极力主张抵抗,图谋恢复北方被金人侵占的土地,一贯反对和议。早在宋高宗赵购建炎年间,就提出了抗金的策略,主张在川陕地区发展军事力量,用以牵制金人使之不能以全力南侵,藉此稳保东南,徐图恢复中原。他毅然出任川陕金西诸路宣慰使,培养出一支强大的川陕新军,主将是吴玠、吴璘。绍兴初年,金兀术起兵10万,大举西犯,吴玠、吴璘在大散关之东的和尚原同金兀术展开血战,击败10万金兵,这是宋史上有名的和尚原之战。川陕的吴玠、吴璘所部和岳家军是当时两大劲旅。张浚从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起做了3年宰相,抗金的局面有很大的发展,他令岳飞从鄂州进驻襄阳,准备收复中原,对岳飞说:“此君之素志也。”无奈高宗赵构根本不愿意收复失地,他深怕被掳的徽、钦二帝回来,自己的皇位也坐不住了。他由内奸秦桧包办绍兴和议,岳飞被杀,政局遂转。到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张浚压制不住满腔悲愤,要出来指责朝政,又想到这会得罪宋高宗和秦桧,恐怕母亲年老,经不起打击,因而犹豫不定。他母亲看见儿子一天天消瘦,问明缘故,鼓励他说:“你父亲说‘宁言而死于斧钺’这句话你忘记了吗?”张浚即上疏,指陈当时政局如人体生了大疮,劝高宗及时医治,秦桧大为恼怒,即贬他到了连州。

作为抗金名将的张浚被贬来连州,那时正是秦桧横行的日子,他不能过问国事,只能置身在山水间,跟随在身边的是其长子张栻。其时张栻才13岁,因自幼聪颖、好学,颇得父亲的欢心,时时带在身边。这次被贬来边远的连州,张栻也跟随父亲来了。据《宋史。张栻传》和《张宣公年谱》记载,张浚日夕读《易》,亲自教授张栻。所教莫非仁义忠孝之实。宋高宗曾问张浚:“卿儿想甚长成?”张浚回答说:“臣子栻年十四,然脱然可语圣人之道。”张栻一直跟随父亲张浚,十几岁时就能为父亲出谋划策,许多父亲的幕僚都自愧不如。张栻写“连州八景”诗时才不过十三岁,此诗一出大受当时连州知州王大宝的欣赏,不但收他为学生,还以经制钱资助他们父子俩。

张浚在连州住的是濯缨堂,故址现在已无法找到。据《连县志》记载,连州的巾峰山是个风景区,山麓在唐代是著名的海阳湖,半山腰曾经有个读书堂,即为先祖张栻研经求学之所。张浚曾在海阳湖留下一块游览题名的碑刻,文为“紫岩张浚携子栻游燕喜亭。阳山唐赋、陈宗谔、欧阳献可、欧阳湘,武夷宋翔,湘僧元真、蜀僧宗范、大祁同来,皇宋已巳清明前一日浚书”。张浚手写的这个碑刻本来是很珍贵的,但一度湮没了,清代金石学者翁方纲找了7年,才从列秀亭废墙下发掘出来。

面对连州的奇山秀水,张栻不禁诗兴大发,他根据湟川沿岸之景,择其最著名的八处,作《湟川八咏》,定“湟川八景”。即:巾峰远眺、圭峰晚霭、秀岩滴翠、崑湖叠献、静福寒林、楞伽晓月、双溪春涨、龙潭飞雨。

巾峰远眺 巾峰在城东3公里处,形如巾帻,又曰翠巾峰。崔巍百仞,俯览一州。先祖张栻登临此地,作《巾峰远眺 》一首:“我闻路将军,威棱著湟水。又闻韩吏部,风流遗燕喜。徘徊巾峰阿,遐想千古意。天地多黄埃,凭栏频徙倚。”诗中路将军即汉伏波将军路博德。他曾率领军队由湟川水路南下平定广州。韩史部即唐代文学家韩愈,他曾被贬为阳山县令,而来连州游玩并作《燕喜亭记》以传世。巍巍巾峰山因为有了张栻这首《巾峰远眺》而成为当时一大风景点。此景至今游人不断。

圭峰晚霭 连州城西15公里处,有孤峰拔地,陡峻峭削,形如信圭者,故曰“圭峰”。该峰周长1·5公里,高330多米,蔚然森秀,直逼云霄。山下一水清澈如镜,四势叠嶂,平冈回环,峙立俨若儿孙。薄雾烟云缭绕,苍翠袭人,景为“圭峰晚霭”。

秀岩滴翠 秀岩一名“大云岩”,在城西3公里处,岩外有古寺,曰“大云寺”。前有河,其深处曰“龙潭”。岩中故有神钟,岩外四面皆石,形如伏龟。岩内石窦数孔,环回而入,中有石室一所,石枕榻皆天然,俗呼为“仙人床”。岩顶钟乳道垂,长短不一,叩之铿如铜钟。石窍苔藓中有岩溜点滴,四时不涸,如滴翠然,景曰“秀岩滴翠”。这里前临湟川,后靠秀岩,风景宜人,为宋、清两朝人们游宴之所,洞中现存四十多幅珍贵的摩岩石刻,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昆湖叠献 昆湖山,别名天际山。在城西25公里处,群峰叠嶂,秀插云天。日暮烟霞缭绕,苍崖翠岫,森若画图。山下碧水潆洄,溪流曲折,春夏积雨汇聚成湖,故曰“昆湖”。山半有集灵庙,登临俯视,湟山湟水尽入双眸。山下树木芊绵,别开境界,景曰“昆湖叠献”。

静福寒林 静福山又名“抱福山”,为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在连州城北20公里之保安村。峰峦环抱,松柏萧森,后梁廖冲曾栖息于此,相传白日飞升,后人祀之于静福寒林。其炼丹处“廖仙岩”距静福山3公里,古松峭壁,炯绝尘嚣,苔藓斑剥,中犹有丹炉遗迹。福山内有天衢毓秀、福字回澜、泉源伏虎诸胜,名曰“福山八景”。前人登眺者,题咏殆遍。景曰:“静福寒林”。

楞伽晓月 湟川三峡之一的 楞伽峡,在城南7·5公里处,两岸峭绝,钟乳倒垂,石窍玲珑,岩溜飘洒,扁舟过此,丹枫绿藓,冷翠含香,夜阑月吐如珠,光涵山壑,鸡鸣送曙,皓魄西斜,漠漠晓烟,随波上下,岩际倒悬,观音仙人仰卧,丁兰贞女诸石,形容逼肖,巧妙天成。景曰“楞伽晓月”。先祖张栻有诗赞曰:“小艇溯江流,沉波万仞泓。把酒挹霄汉,楞伽月正明。山空人寂寂,漠漠晓烟平。鼓腹傲皓洁,照我心胆清。”

双溪春涨 双溪在龙津门外,因湟水与高良水分流得名。与鳌鱼潭上之濯缨亭相对,南宋建有“双溪阁”,后人因难以蹇裳,复筑双溪桥于阁下,景曰“双溪春涨”。双溪阁坐西南、向东北,正门朝着双溪。溪水清澈缓流,到了三春积水时,若站在阁中观景,但见双溪波澜起伏,津涯浩荡,构成了一幅奇特的画面。先祖张栻曾题诗描绘“双溪春涨”的景色:“春杪溪涨流,双支交荡漾。鱼龙竞蹴踏,波涛连渺莽。行人欲齐川,袖手叹河广。安得万斛舟,为吾乘浩荡。”建双溪阁时,能工巧匠用两条约一米长的石料凿了一副以“双溪”为题的对联镶在双溪阁正门的两侧:“双眼豁开看,往来过路人,此岸登彼岸;溪流分泻到,点滴归源处,两河统一河。”据说这副对联也是张栻拟写的,它寓含哲理,又形象地描述了站在“双溪阁”上所看到的景色,以及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行人。明朝景泰年间进士,工部右侍郎孔镛在湟川八景中也有“江分双带涨春流”的诗句咏赞双溪。先前,乡人进城赶圩多要从一条青石板路经过“双溪阁”,走累了在“双溪阁”里歇歇脚,从阁上不但能看到两河汇流的“双溪”,还能饱览连州城美丽动人的景色。双溪阁几经风霜,至今完整地保存下来。不过,青石板路早已没人“光顾”,更没人再走那摇摇晃晃的浮桥。取而代之的是连州城南大桥,农民来赶圩也不用挑担、走路了,可直接搭车进城。

龙潭飞雨 连州东南20公里处,下有潭,曰“龙湫潭”。山谷洞开,平田数顷。岭半有悬流飞瀑如下雨,然寒光直泻,白浪卷空,水源浩荡,经冬不竭。前人有“飞雨龙潭暑似秋”之句,言其水气凛冽也。旁有古庙,内祀龙王,景为“龙潭飞雨”。

八百年过去了,连州八景只剩下了四处尚存:“巾峰远眺”、“秀岩滴翠”、“双溪春涨”、“楞枷晓月”。虽然只剩下了四景,然而张栻为连州八景所题的诗文却已载诸了史册流传千古。张栻以博学多才、勇于从义而彪秉史册,他的湟川八景诗已成为了连州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桎木山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雨辉 | 荐/雨辉推荐:
☆ 编辑点评 ☆
雨辉点评:

厚重的文笔,浸透出浑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不亏是此方面的专家。
欣赏了:)

文章评论共[2]个
晴茜绮梦-评论

请排好版,再投,谢谢!at:2006年10月19日 下午4:42

桎木山人-评论

OK!at:2006年10月19日 下午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