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涠洲游记之三婆庙雅茜文

发表于-2006年10月17日 上午10:22评论-0条

《三婆庙》

前些日子拜读余秋雨先生的《贵池傩》,余先生依仗着渊博的史学功底和犀利的笔尖,淋漓尽致的揭示人类对神灵崇拜的精神狂潮,他说,对神,人们既有点谦恭畏惧,又不想失去自尊,表情颇为难做,干脆戴上面具,把人、神、巫、鬼搅成一气,在浑浑沌沌中歌舞呼号,简直分不清楚是对上天的祈求,还是对上天的强迫。

我常大胆地设想自己死了,遗留在人世的悲欢会记起么,死后又会这样?回想幼时偎在老辈膝下,倾听既惊奇又恐惧的鬼故事。也许过于天真了,好奇的心蠢蠢萌生。比如谁家的老人老去了,就爬上围墙,掂着小脚,睁着大眼看老辈替死者穿寿衣,盖棺殓,连贴在墙上的“禁符”也撕下来,看个究竟。完全不理会痛失亲人的家属的哭喊,觉得自个出了难题:噢,人死了,上天堂还是下地狱。

我清楚地记得华婶饮毒去后,在其身尸敷满冰冷的冰块保存几日,为在北京工作的亲人见最后一面。后来,爷爷奶奶都叹息,说,冰冻尸体,魂魄会不得安宁,造孽呀。我竟固执得如此不敬,居然偷偷地看华婶入殓盖棺!婶子一辈子劳累辛苦,但款款大方,我深知她定撇不下孩子;棺木的红,深深烙在我心最疼的地方。沙土一层层增厚,炮竹彻天响,纸钱飘飘,檀香袅袅,我虔诚的祈求阎王安息我那可怜的婶子····

不知华婶的魂是否冷得哆嗦?于是他们家请了道师开法场,问天问神问鬼。迷信之人,粗细来说总离不开香炉子,睁眼抱着闭眼抱着,上下老小的命根子全都植在炉子里,寄托在炉子里;还有,哪家人在祠堂打死了蛇或在发现床头盘着蛇,那就是天大事了,这家人忙坏了,提心吊胆的烧香拜佛心都快跳到了嗓门,全家抱作一团,恭请道士祭祖问佛,以为败坏了事儿得罪了上天,祖上、神、鬼变作蛇警告惩罚之。于是大开铺张法场,弄得整个屋子烟气弥漫,甚至远远近近的亲戚全都聚集一起,浩浩荡荡的往三婆庙里转。这样热热闹闹的排场,花的钱不少吧?

如此折腾一番,在三婆庙见到三婆塑像,膝骨瘫软,跪跪拜拜,求仙问佛,何事得罪您老?庙外,烟火名灭,炮竹窜天,真是气势凌人。小小的灵台,道士们手舞足蹈,口若悬河,祭祀的人随声附和,嗫嗫嚅嚅。依我而看,这帮家伙自己嘴里吧唧什么连自己也无法听懂,只能让听者麻木,不理解里面的宗教、奥秘却隐隐觉察出一种神秘,一种畏惧;他们不懂先人彻底死去的那一刻。寄存在时间中的那一点灵性和记忆,从此彻底死去。没半日,道士累了,祭祀人也累了,于是匆忙收场,搭着破烂不堪的拖拉机一脸的轻松离开庙宇。回到家,洗过柚叶浴,打个哈欠,卧床而眠。 

让人留恋的不是那场法事,而是那座古色古香的庙宇。它确实有着巨大的磁力吸引着你,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见过最称心的宅子。每逢“黄金期”,它得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里内塞满了游人。于是,一座不大的庙宇静穆的听着人们对它的赞赏。这点,我信。在水泄不通的拥挤中,我几乎不明确自己是当地人还是游人,对它竟是这样的神往、惊叹!人越来越多,香火也越来越旺,一把熄了另一把踵至,象接力赛的选手荣获观众的掌声。去年春节,我在当地一所潜水公司工作,早晨是船未到港人未至之时,我变可以大步大步地走在幽深小径,享受清雅的静。这种静让你与其交融一体,我惊奇的发现:庙宇的建筑居然这样巧夺天工。

庙宇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之久,确实是座神气的庙,古色古香的屋宇处处显得苍老,虽苍老但风骨犹存,依然巍巍屹于山脚下;仿佛饱经风霜的老人,世面见多了,才有资格向后人阐释棋局尘世。这样生龙活虎的建筑物,使我想到死去的人究竟跟它有何瓜葛,为何活着的人总为死人“做斋”?这仅是祭奠?但我不否认庙宇的主人,这位功德显赫、万人景仰的妈祖林默。

有关妈祖的身世,已接近传说了——我们这带的说法与湄洲人的说法提供了两种版本:神话与事实。可是,我们这带的说法是间接不连贯的;随着人们对神灵崇拜的意识的增强,特别是商人和渔民,抱着祈求的观念越来越浓重······按照我们这带往常的观念:妈祖是天后的姐姐,排行第三,顾名思义称之“三婆”。据宋代史料记载:莆田湄洲有位林姓女子,自幼聪颖、灵悟,成年能识天文,懂地理,相传可“乘席渡海,预知咎事。”又有记载,雍熙四年,农历九月初九妈祖羽化升天。从此之后,她经常显灵拯救海难,佑护船只,被人们尊为“海神。”我深思,妈祖不愧是德高望重的神女,又有“预知咎事”的本事,世人不信奉不可,问问自己身前后世,问问自己哪年发财、哪年发病,哪年辞世云云。

还是说说妈祖的精神吧。的确,她值得我们学习的。说实话,她的功德被历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所重视,不妨记录一下,铭记在心:

“但见舢船来复去,密俾造化不言功。”——宋代学者陈宓。

“枯木肇灵沧海东,参差宫殿卒晴空。

平生不厌混巫媪,已死犹效国功。

万户牲醪无水旱,四时歌舞走儿童。

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桅樯一信风。”

——宋代状元黄公度。

“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元代诗人张翥。

“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祈即聆。”——明成祖永乐皇帝。

为什么“密俾造化不言功”、“呼之即应祈即聆”?因为她是神灵,是人们心中的佑护神。她牵着人们的心理、信仰、宗教,这是莫大的荣耀。因此,妈祖的信徒远涉海内外。毫无疑问,不管是传说还是事实,不管是神还是人,为民请愿的,造福百姓的,都受到世人的爱戴。总而言之,在信男信女的心中,无论是祭祀先人,还是凭吊先人,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都能掀起壮丽的波澜。

我在庙宇走走想想消磨了半天,面对张牙舞爪的神灵和闭目养神的妈祖塑像,迷信这个词正如开头所言“人们既有点谦恭畏惧,又不想失去自尊,表情颇为难做。”什么时候我们能越过这种臆想,可算是对神对鬼对佛的了解大彻大悟了;理智的思想是信任和透彻的本质,那神秘的面纱讲层层揭开。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雅茜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简凌 | 荐/简凌推荐:
☆ 编辑点评 ☆
简凌点评:

门外门里的分别由此看出。
旅游,对你而言,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