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实现了夙愿,乘工作之机,踏上了陕北这片神奇的土地。
一、从铜川到甘泉
2006年9月22日,阴有多云。
早晨天气不是很好,天灰蒙蒙的,心里却充满了久违的喜悦。车子从繁华的都市奔出,沿着宽阔的高速公路,飞快地向北方平原纵深地带飞奔。越渭河,过三原,渐渐地,道路两旁平坦无垠的原野开始变窄,绵延不断的黄土丘陵跃入视野。以后一个小时的路,我们简直就是在黄土丘陵间穿行了。
进入铜川市区时,蜿蜒在丘陵夹缝中的高速路,成了高悬在街道上空的天路。脚下鳞次栉比的楼房,每个窗户都变成了城市的眼睛,来不及仔细打量我们一下便一闪而过,让我的心里空留一丝莫名的遗憾。在这个熟悉而陌生的城市,有我不少未曾蒙面的新朋。此时此刻,我在想,某一个窗口的里面,一定会有他们正在忙碌的身影。也许,他们并不知道此时的我,正奔走在他们生活的城市,正沉浸在一种悠长的情思中。忽然间,我心灵的底片上,铜川的形象清晰起来。铜川,是一串镶嵌在黄土壁上的珍珠。从遥远的旷古走来,凝聚着药王孙思邈炽热的济世情怀,沁润着佛圣唐玄奘的玉华垂露,焕发着历代官窑耀州瓷的累累华光。厚重的黄土将成千上万吨“黑金子”包裹得严严实实,就像外冷内热的铜川人,用黄土般的质朴,包裹着内心深处波涛汹涌的滚滚激情。可不是吗?远处山坡上水泥厂上空腾起的滚滚烟尘,不正是铜川热气腾腾精神的写照?!
驶出铜川不久,山谷便代替丘陵成为道路两旁的主要景观。山石巉岩,山势崔嵬,令人为之一振。车从穿山隧道奔出,眼前忽然开阔起来。山的北面原来也是丘陵!越过一个隘口,背依桥山临水伫立的轩辕庙便跃入眼帘。
上午12点半,我们到达黄陵。随便吃了一些东西,我们便继续赶路。远远望着逐渐远去的轩辕庙和黄帝陵,心里想着关于黄帝陵的相关传说和故事,电视上观赏过的东西成了实物,心里有一种极强烈的亲切感。
3点钟,我们到达苹果之乡洛川。天突然变的很冷,街面上风很大,有零星的雨落下。这让只穿着短袖体恤的我有些受不了,大街上的人都穿上的厚厚的秋装。看来,陕北的温度真的比西安低多了,要知道,短袖目前仍是西安人的主要装束啊。洛川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地貌,很像关中南部的土塬上的城镇。常常是攀爬一大段弯曲盘旋的路,就会进入一大片郁郁葱葱的开阔平原上。沿途除了村庄便是苹果园,路边的苹果批发点一个挨着一个,一箱箱苹果整齐地摞在一起,摆成广告墙的架势,并在屏风似的树丛的衬托下,演化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我们在洛川支行停了20分钟,吃到了个大味美、红彤彤、可口甘甜的苹果,很欣慰!
下午4点半,我们到了甘泉支行。这里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好累呀,我在饭前休息的当口赶紧“入乡随俗”穿上了长衫。甘泉以美水城自隋唐扬名至今,豆腐干名震三秦,美酒“隋唐玉液”更是令人浮想联翩。当晚,喝酒吃豆腐干,很是过瘾。
是夜,宾馆的窗外很静,鸡犬相闻且声声入耳。自叹:呆在如此清净地,烦恼与我何干哉?
二、令人沉迷的洛川苹果和甘泉豆腐干
穿行在去陕北的路上,我总是张大猎奇的眼睛,支起好奇的耳朵,调整好呼吸的节拍,翘起惊觉的鼻子,时刻准备全方位体验“发现”的快乐。可不是吗?匆匆吞咽掉几个硕大的洛川红苹果,口腔里的甜脆香黏还没散去,我们已经上车,风风火火往甘泉赶。
时间过了下午3点,铅灰色的天幕上阴霾弥漫,起伏不定的黄土坡上,苍绿的植被间与些许裸露的黄土驳杂相间,瑟瑟的秋风扬起了路上的落叶和沙土,这些都衬托得脚下的陕北高原更雄浑了。隔着车窗玻璃,我依然感觉到凉意。朋友告诉我,苹果是洛川的名片,豆腐干是甘泉的荣耀。早在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秦汉时期,喜好凉爽干燥、名曰 “频婆”的苹果,便从遥远的中亚细亚与新疆等地落户陕西。缘分使然,地处陕北高原的中心地带的洛川,松绵的土质、深厚的土层、纵横的沟壑、大面积的背风向阳的坡台地,再加上凉爽干燥的气候和充足的阳光,立即使苹果这一异乡神果落地生根,并从此生长繁衍至今。可以这样说,洛川苹果见证了洛川古老而悠长的历史,富足了洛川人多姿多彩的生活。
说得好,说得好啊!我感慨到。
山回路转,车行如飞。
但见一排粗壮的水泥桥墩横陈在前方远处,上方笔直的钢混铁路桥像一道凌厉的剑插入两边的崖壁隧道。公路和悬在上方的铁路交叉,形成一个极富张力的“x”。我们横穿铁路桥时,头顶也正有火车驰过,哐哧哐哧之声不绝于耳,很是震撼。一个90度的大转弯过后,一片风姿绰约的柳树林正在路边向我们招手,地势又开始平缓了,柳树林的后面有条宽阔的河——甘泉到了。
路边的广告牌越来越多,“美水”“隋唐玉液”“宏利豆腐干”等字样不断荡漾在眼前。
甘泉县地处延安市中部,属黄龙山子午岭腹地,县名因城南神林山麓美水泉而得。它历史悠久,西周即有史载,秦置雕阴县,北魏初置临真县,唐武德元年置伏陆县,天宝元年改甘泉县。名胜古迹有秦直道遗址、隋炀帝赐名的“美水泉”。境内全庄沟、劳山川、岳屯沟、美水沟等处的地表水,水流遍地,水甜质优,可与世界上最好的泉水媲美。水好,必然土质优,出产的双青豆从包皮到豆粒均呈绿色,十分名贵,属大豆类的上品。而采用双青豆制作的甘泉豆腐干,色墨绿如翡翠,似宝石,油质丰富,醇香耐嚼,甘味悠长,不由人不垂涎三尺,扬名天下也就自然顺理成章了!
餐桌上,甘泉支行的同志说,做豆腐干的工序较多,工艺却很简单。取适量花椒、大茴和姜片扎入纱布包,与定量食盐投入凉水锅,旺火煮半小时。豆腐切二寸见方小块,置人料汤,改用文火煮40分钟,将豆腐块捞出,晾晒六至七成千,用细绳穿串挂晒,干后即成。食用时泡软,可切丝、条、片、块、丁,拌凉菜,或配肉爆炒,是佐酒佳肴,也是家常便饭中的上等菜。上世纪四十年代,这里曾是陕北红军的的驻地,毛泽东在这里指挥过直罗战役。那时的甘泉街道很窄,大约三四米宽,街道两旁屋檐下,几乎都是豆腐干串串。骑骡子骑马的人经过街道,那豆腐干串串就在眼前手边,看得眼馋,由不得想伸手摘一串吃。想起那个淳朴却并不困顿的时代,真是令人神醉。
我喝到了青绿色的豆浆,吃到了青绿色的煮豆腐,尝到了品类繁多的甘泉豆腐干,其味何哉?在隋唐玉液润绵如酥的抚慰下,将这众多的佳肴浸润入肠胃,确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也!
本文已被编辑[雨辉]于2006-10-13 20:47:48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琴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