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以为受地域的影响,由于过惯了城市的生活,所以对农村的最朴实的而又接近原始的生活有些陌生,在耳濡目染中多少对现在农村的定位有些差异,并对出现的亘古断层的农村面貌而倍感愕然。
走进农村,坐着当地人号称的“小蹦蹦”,我想这大概是附近最奢华的交通工具。我与老公寻了半天正经的出租车,一阵失落后,也只好决定坐一把山间的“的士”。经历了近半个多小时的颠簸之行,又尝尽了一阵虚惊、一阵冷汗、又一阵虚惊、一阵冷汗的艰难得近乎折磨的身体极限的挑战,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路途中依稀可见的远山已矗立眼前,我想我真的是来到了人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真正乡村了。北方的景色就是如此,冬季的黯淡总是让人感觉生活略显萧条,那一座座零星散落的几处参差的房屋、没有规则的凸凹不平而狭窄崎岖的村路,没有寻到丝毫“小桥流水”的感觉。
老公的指引,终于让我眼前一亮,嗬!一座新起的六间崭新的“北京平”,在这个穷乡僻壤中格外显眼,看来这该算是村中的首富了吧!一种鹤立鸡群的优势在这种表象的繁华中奠定了它在村中的地位。原来,这就是老公的舅舅家,我是第一次跟随他来到这样陌生的环境,深被周围的贫困所震撼,对比舅舅家的“富裕”,在内心中又排满了疑惑和思索。
舅舅、舅妈很热情,农村人的朴实全部写在了他们的脸上,这恐怕是我们城里人所不及的。在几近贫血的城市人情中让我被这种偏爱所感动。舅舅看上去很是年轻,我一直以为不过六十而已,可听老公细言,这样硬朗的身体已年近七十,不禁让我大吃一惊。我问舅舅:“为什么没想着把家搬出去,山脚下一年半年也难出去一趟,蹩脚不算,就不觉得憋屈吗?”“咳!从山里过一辈子,离了这儿真就不知道怎么转了。况且岁数也大了,在农村还能生活,靠着眼前这座山还能出些种子和山货。”“是啊!早就听说舅舅把村里的两座山承包了,而且每年收入还很可观。怪不得,数舅舅家过得好。”“啥好不好的。当时,村里都拿我当傻子,心想这荒山有啥钱赚,谁都不包,我正好有些长远的打算,所以就包下了。另外,我有时还为村民联系联系种子的情况,心想,也不能总是一层不变地像老祖宗那样过原始的生活,所以有时也必须动动脑筋......”和舅舅、舅妈正聊的时候,院子里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三十出头的青年,很实在地打过招呼后,和舅舅谈起了一些村里的事。
难怪说上过山、下过乡、打过仗、扛过枪的和我们现在的人都不一样。难怪,我们国家要把“三农”的问题提上日程,并列为重点。人们都说穷则思变,可是为什么还有这样、那样一些人,不思怎样改变生活呢?左三年,右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固然是一种朴素的美德。可是,社会是在发展、进步的,亘古固然有其美丽的一面。可,这种“美丽”也应该是发展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摈弃一部分受钳制的,扬弃些积极向上的。与社会的脱节,与发展的背离,只会让人类走向倒退。富裕该是我们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共同的主题,共同发展的路线。
我的农村之行,让我感受颇深,这种教材希望很多人都应该好好品读,这是一种影响,给我们留下却是太多太多的思索。
-全文完-
▷ 进入野艾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