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心灵的“思”者心灵苦渡

发表于-2006年10月13日 早上8:23评论-0条

心灵是生命的载体,生命是社会与自然的一种和谐。李军敞开一颗坦诚的心,用“思”的文字,向人们诉说生命的一种绮丽,一种思维的魅力。也许他的表述还有一些不足,行文还有一些缺憾,但是生命的“本真”,心灵的涌动,却在他的这部书稿中让我们领略到了人与社会的某种机缘和奥妙。

酷暑难耐的七月,李军送来了他的第三部书稿《思》;就在我没有任何降温设备的陋室里,李军对我说:“真不好意思,写到今天我才终于明白,要想展现心灵和生命的真谛是多么的不容易。我想让你看看,这些文字还能成书吗?如果不能,就全当是我和自己的心灵及生命开了个小小的玩笑。”

我知道,李军不会和生命心灵这些关乎人生意义的东西开玩笑的;因为和李军几年的交流中我发现,社会,生命,心灵,这些极具理性的观念,早已在他喜欢思辩的大脑中留下了太深的印记;虽说今天的社会有着太多让人困惑迷茫的现象,但是主流的思维和人性的光辉却在李军这里得到了一种折射,同时告诉了我们,社会和人生首要的意义在于思考;思考是人类走向必然王国的通行证。

李军的文字昔日我接触过一些,对他那富有思辩的语言也流露过不止一次的欣赏和喜欢;但当我打开他的这部洋洋三十多万字《思》,首先被写在扉页的一段话吸引了。他是这样说的:“人类总是在思中进行升华;思是人类笑看社会的本钱,也是人类面对自然引以为荣的根基。思是人类从自由王国走向必然王国的唯一桥梁。”感觉得到,他想升华自己的思维,完善先前思维中的疏漏,想用一种文字的载体重新诉说社会和心灵的关系;特别是一个“笑”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思在生命世界里的自由和美丽。

李军写过《悟》,也写过《觅》,在前两本书里,他刻意把心灵和社会割裂开来,用一种几乎是纯粹的理念来阐述心灵的轨迹;记得我曾开玩笑说他这些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心灵感悟,会不会把人们带进一种形而上学的理想图腾之中。当时他说,“也许会,也许不会,因为这也是生活中的辩证法。”

时隔不到一年,李军的思想开始有了一种开明的变化,他终于在自己这部《思》的文字中融进了现代唯物辨证联系的观点,终于把生命和心灵放进了现实的社会当中,用一种反理而非逆向,诙谐而不庸俗的思维方式,审视社会,展望未来;品味历史,解读身边的故事。

读李军的文字我总有这样一种感觉,他喜欢把生活中看去很是不起眼的小事情放在一种超乎寻常的空间中进行思考,最初总是给人一种空旷和虚幻的感觉;但是当你跟随他的思维走进之中,就会发现,他的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会让人们感觉到一种思维中潜在的大气,特别是让人们在领略了思维精髓的豪情之后,真真切切的收获了一回思想的升华。

李军在《人性的边缘是什么?》一文中说,“人做为生命体,他和地球上的生物体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说有,也恐怕只有个简单和复杂之分,除此之外,不会再有别的。但做为有思维的灵性,他总想扮演终结者的形象,不仅想把自己脱离开生物界,还想让自己的生命高贵起来。不过我想,生命只是一种存在方式,生命的存在只有一种环境,那就是适应生命存在和发展的环境。”理解生命的本质其实也是在理解社会的本质;李军在这里用看似近乎循环论的语法向人们道说了生命最一般也是最真实的真谛;告诉了我们,生命的存在其实就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是和社会和自然共荣的一种存在。

李军说,“苏格拉底善于雄辩,他没有命题,也从来不把前辈的哲言放在心中;他总是从问题开始,然后到问题结束。他把天地间的事物归于平常,在他的眼里,来来去去都是自然。”[求生?求死?]看来李军正是用这样的思维基准,在大天世界中为自己的心灵寻得一种归宿。不然他怎么会说,“人不能用自己的心灵去和社会比对,人应该超越世俗的羁拌,只和生命对话,说白了,只有珍惜生命,人才有可能走向理想的涅磐。”[毁灭之思]

李军的思想有时候是困惑的,甚至是在矛盾中饱受煎熬。也许是他经受社会的冲击太多,也许是他追求自我完善的渴望太浓,总之让人感到他总是在某种氛围中苦苦挣扎。也许生命和社会就有如此的关系,也许世界的发展就需要人类用思去开拓。他在《毁灭之思》中几乎是在呐喊:“在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上,原初是浑沌,过程是浑沌,结果往往更是浑沌。人类创造社会,原指望是能给个体的人指出一条明皙的求生之路,但是社会从开始萌芽的那一刻起,就已被异化了,为社会付出不知从何年月起竟成了人生的必备选择。人不再为自己活着,而成了社会的一种标签。想来也真怪有意思的,这人聪明时能让世界不得安生,甚或连宇宙也安生不得;但有时候却失去了思维灵性的灵性,为了一种所谓的甚至根本就不存在的理念,痛苦呻吟,流血丧命。人生本无痛苦,痛苦全是因为人类太在意社会的条条框框。”

这就是李军,一个有困惑和彷徨的,但又渴望获得人的自由意志全面发展的李军;他勇于面对现实,但却从不满足于现实;他不想让生命沉沦,不想让生命成为某种桎酷的奴隶,因而选择了这条充满着艰辛和富有挑战的“思”索之路;令人敬佩。

李军喜欢联想,喜欢把一些终极的命题放在一段历史的空间中进行过滤,让人们在欣赏历史的过程中突然产生一种顿悟,发现世界里的故事原来就是这么一个样子。他在《中国瓷器》一文中说:“语言是实践的产物,是人类在面对大自然时发出的一种哀嚎。不论人们为自己多么地辩解,不过我总觉得,用沉默应对世界,才是生命体的最高境界。看来英国人要比我们聪明许多,因为他们记住了瓷器,而对生产瓷器的国度漠不关心。”李军就是这样,什么样的东西到了他这里,就有了思维的属性,有了一种让人值得回味的感受。不过他对任何问题的思考很少停留在一个层面上,正如他在该文后面讲的,“也许这就是一种观念,一种优劣的差异。明明是先有中国后有瓷器,但是在英语的世界里,瓷器却取代了中国;做为一个中国人,说心里话,我的确有些忿忿不平。泱泱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怎么用瓷器二字就能涵盖?”

我们常常以华夏的瓷器文名世界而骄傲,但是我们却很少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如此的领域;当然了,他这样的思考是否正确,还值得商榷;不过那是另外的一个问题,但这种大空间,大跨度的思维方式还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特别是经过一段故事的铺垫之后的开放性思考,总能给人留下不少精彩。不信请看他在文章最后写到:“中国的瓷器世界闻名,中国的瓷器值得骄傲,但说中国就是瓷器,我就不明白它是在盛赞华夏?还是在小瞧瓷器?英伦半岛出了个瓦特,他发明的蒸气机引爆了世界性的工业大革命,但是在我们的字典里,蒸气机就是蒸气机,英国就是英国,没有蒸气机既是英国之说。

“看来中国人是谦逊的,知道把一个民族和一件器物等同起来,是对一个民族的亵渎。中国人受孔孟的影响用很深很深来表述,恐怕都已是词不达意,让我说,溶入骨髓,化作灵魂,也一点不为过。知道尊重别人,才有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中国人明白此理!”

李军对问题的思考总是能另辟溪径,这是读他《思》所留给我的最深的印象。不论是发生在身边小的不能再小的故事,还是天南海北滚滚历史长河,在李军的笔下总是能让人生出许多有益的思考。

李军行文看去很随意,要把握他的思想脉络也很不容易;在他的文章中,我们很少看到他引“精”椐“典”,不过他的过人之处恰恰就在这里,他总是用生活中的事例,用自己朴素的语言和真实无假的思维,向人们来诉说自己对社会和生命及心灵的感悟。让人读来少了几分枯燥和乏味。

李军喜欢读书,而且喜欢博览群书,所以用他的话说,对于世界和心灵的思考,他是很在意自己的真实感受。我注意到了,他为什么总在强调真实;以为在我们赖于生存的世界里,生命需要真实,心灵需要真实,社会更需要真实;因为真实才是我们这个世界存在的唯一理由。

我说过,李军的思未必无懈可击,但是他的思却给了我们一个启迪,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发展,心灵的完善,乃至生命的升华,都是要从人类的思开始起步的。最后,我想用李军在他的《想和哲人开玩笑》中的一段话结束此文,因为说到底,我们读李军的《思》,就应该存有这样的心态。他说:“昔日里喜欢读哲人,但读多了,我这心里不由生出许多哀愁,用心灵感悟世界的人,最后竟让世界无情地同化掉了。说是思辩,其实是生命的一种外显形式。人的行动有生命的内涵,同也有本能的外延。别把思想分成贵贱,别说思维还有什么优劣;看看那些不能善终的伟人哲人,生命也许终究都是玩笑。”

最后,希望李军能够带着他的“思”在人生的旅途中走的更踏实,更辉煌,更久远……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心灵苦渡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守侯的时候点评:

文字朴实
见解颇深!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