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烟雨红尘文学原创频道的上空,一直都回响着这样的一个声音,而且越来越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那就是文学需要大众化!先不谈这句话究竟是否对,单从作者的出发点去深入作者的精神场去看,我感觉到很欣慰。因为这毕竟代表了文友的一种觉醒。以理智的手指轻轻拂开覆盖在真相上面的迷雾,让自己的目光如火炬一样洞穿事件的本质,并把自己的一愚之得写成文字,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个以文为道的文人,决不是迷醉于本身的怪诞角色,而是将人类的本质力量发挥得更为杰出、更有代表资格的神经和智力都正常的英雄。他们是人类的祭司和歌手,代表着的是人类歌哭的高度。他们在文学之旅中,并不是登临绝顶,而是下临万象,坚持自己信仰地深入生活深入地狱,并为之唱出相应的祷词与挽歌。在生活那巨大的空洞和黑暗里,他们背负着寻求文学光明的信念而向下走,却不为空洞和黑暗所迷惑与困扰,而是勇敢地在生活甚至地狱的核心放置了语言的军火,成为与地狱水火不相容的灵魂。莎士比亚、艾略特、屈原、鲁迅等都是这样令人尊敬的歌者。他们决不同于那写一味哭诉与默许黑暗的文人,他们秉持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信念深入生活,更加清晰地澄明了生命的真相。他们的诅咒黑暗是携带着人类更伟大的忏悔精神的。所以他们艰砺的向下之路也是突围的一种形式。
透过伟大而经典的文学作品,我看见这些深入地狱的文人正集结着人类剩余的一切精神力量,努力地超拔自己,而不仅仅是昭示人类万劫不复的毁灭。这些唱挽歌的文人,在揭示生存荒诞空虚的程度上,可以说是比那些虚无主义者更为淋漓尽致。只是他们的心灵之门决不是朝着地狱打开,而是释放出耀眼夺目的光芒,照亮了人类重新思考生存性质的路途。可惜的是,在今天这个充满脂粉气息的文坛里,这种伟大的献身精神已经荡然无存了。几乎所有的文人在写作的过程当中都失去了对精神向度的追索。而是要么沉入幻美、要么展览阴森的歧途当中。不能对各种情势进行包容、剥离、选择乃至提升。这一点只要人们打开现代人所写的作品,就可以看的出来——只要你不是瞎子!
在今天的所谓文人作品中,我看见的大都是在充满虚无的修辞态中,流溢着的仅仅是些因更加虚无化而衍生而出的语言技巧。诚然,现代人因为接受了系统而规范的现代语言教育,而掌握了十分困难复杂的语言结构技巧。但殊为可惜的是,现代人写作的全部动力,所指向的仅仅是这些语言结构技巧本身和自己受过的教育本身,而不是从个体生命感受出发,一点点地升华,并一步步地企及天空。
文学存在的责任,是把普通人提高到但丁地步的渠道,决不是把但丁下降到普通人的深渊。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呢?个人愚见认为惟有不断突围而已!久事写作的朋友都知道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当自己的写作在达到一个水平之后,就很难再有所寸进,所写出来的都只能是同一风格的作品,没有任何的新意和创意可言。这让从事写作的当事人禁不住地怀疑文学的矿脉是不是已经被自己挖掘殆尽了。这一点,从本质上来说,不仅是文人的困惑,也是文化的困惑,更是社会现象造成的人类心灵的困惑。放眼世界量风物,我们可以看见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让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使人们仿佛置身在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这日益发展的工业文明已经将人们驱逐出恬淡平静自给自足的生活里人们习惯接受与熟知的那种联系之外,那些曾经为狭窄而机警的社会里的人们之行动指南和以求安逸的习俗、情感与观念,在如今这个抵达了繁华也就抵达了心灵荒凉的年代中,已经退化成若有若无的记忆。
我之所以如此不厌其烦地阐述这一点是想说明这样的一个看法:中国文化的现状正在经受由农业文化向工业文化的过渡。这种社会的发展使人们认识的事物越来越多,让世界的神秘感越来越少,视野也越来越开阔。人类有史以来的传统价值在人们的心灵里被私下地怀疑和否决,处于当今复杂多变世界里的人们,总感到孤立无助,总觉得自己离真善美越来越远,总感叹自己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的确,令人困惑的信息时代的商品社会样的都市生活,正以片段式、无主流、无特点、无深度的文化垃圾来提供人们的精神快餐——比如一些低劣的小说,故做呻吟实质煽情的散文与诗歌,还有一些与人们隐私沾边儿的花边新闻都在打着文学的旗号招摇过市。当然,更有大部分人在从事没有艺术就制造艺术的赝品,没有文学就用类似的书籍来代替的工作。而助长这种恶习的罪魁祸首就是当今文人的堕落化和读者的庸俗化。
因了在人们的思想中总是漠视且怀疑自己的情感,他的命运就被机械、时间、人为的规则所主宰。从那些以金钱无法购买,而在人生中最为可贵的层面来加以考察与反思。智慧一点的人们就会发现所谓的生活已经失去了许多的宝贵东西,人们长久以来的努力都似乎没有给自己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宁静与幸福。这种情况就迫使清醒着的人们在面对深沉的思辩难题或者动荡的物事时,缺乏了一种理解它们的标准。而变化不定的大都市,却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而不断地延伸着它的势力。千篇一律的生活方式,脱离自然的生存环境与为了生活而深陷在严谨的生活秩序里的心灵与思想,都是产生不了艺术的萌芽的,有的只是艺术的消费。那些本应高高擎举火把照亮人类精神之旅的文人墨客们,也都悲哀地在物欲的深渊中堕落,成为了不讲良知昧却良心的广告商,使伪劣与粗制滥造的作品充斥了整个文学与文化市场,他们为迎合大众阴暗的消费心理而做出的肉麻吹捧已经创造了一个无耻的奇迹。在这样一个十面埋伏草木皆兵的环境里,真正的文人要想卫护自己的行为和意识是相当地困难的。还有一个畸化的现象是,敏感的文人常常对个体的生命的被动与自毁意识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为此作出相应的反映。但是这种反映只是与其本人有着相应的对照,没有达到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给人星光般启迪的境界。这就产生了大量的题材狭窄内容空泛格调单一意念雷同的文字垃圾。
期待文化的突围,可以看作是对文坛现状的一种对抗与争锋。在当今文坛,在那么多制造精神快餐的文字的物化和媚俗当中,我看到那么多的人无视生活里真实的苦辣酸甜,要么把自己关闭在风花雪月的房子里沉沦着自己的幻想,拒绝阳光的照耀;要么把自己的情感发泄在或都市或乡村的某个毫不起眼的角落,沾沾自喜或情不自禁。这些人在本性的压抑中充满幻想地把自己所谓的文学一一展放在阳光的朗照下,却不知不求进步的自己宛如涸泽之鱼,在阳光把水分晒干以后,自己就难逃烈火焚身焦渴而死的命运。所以说,过分地渲染灰暗与忧郁与过度地矫饰生活等在其中看不出任何一点传统与现代意义上的差别的写作方式,都不是文学的真正途径,都是划在需要突围的行列里的。
有耐心的朋友在看到这里的时候,也许会忍不住地问我:文学究竟应该进行怎样的突围?
综观辉煌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无论或急或缓,文学一直都是在不同地突围的。从《诗经》开始,历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都是在根据自身的需要以及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地选择自己的突围形式。所以说,在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应该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先锋性,而社会的日新月异也为文学提供了广阔的多渠道的突围方式。事实上,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为文学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领域。只是我们的文人要么沉浸在粉饰的泥沼中不能自拔没有爬上岸去占领那些全新的领域;要么被忧伤的眼泪模糊了发现的眼睛,从而失去了占领的机会,只能跟屁虫一样跟在先锋文人的后面亦趋亦行。这就需要文人的特立独行的勇气了,不过,这又不属于本文讲述的范畴,如果可能的话,本人将另文叙述。
最后,送给朋友们一句话:莫信红尘终无路,绿林之外别有天。当你的写作进入一个死角的时候,不妨转身再找一个切入文学的角度。
后记:此文只是随笔,决非杂文。
-全文完-
▷ 进入潇禹云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