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许多文人写他们故乡的人和事,情真意切,看了让人感动。感动之余也生出些许向往,什么时候也去那里看看就好了。其实心里明白,就是去看了,即便是同样的景致,同样的石板路,也未必会产生出同样的感情来。那是别人的故乡,那感情,是一个一个碎片的叠加,是时间的小溪流逐渐汇成大河。我们,最多不过是发出一声感叹:真美啊!又何尝能体会到这里那里曾经有过的平凡而又普通的心情故事,我们眼里的美和作者眼里的美,那意义大不相同。浓得像糖稀一样的故乡往事,咂摸起来,肯定是化成了一根根的糖丝儿,扯不断,够扯一辈子的。
作者的感情可能系于一根水草,一棵已经长大的小树,那树上还有当年自己刻下的名字。可能源于一头黄牛,你经常挎着草筐子骑在牛背上优哉游哉,黄牛现在已不在了,它的孙子,那头小黄牛正在田里哞哞叫着吃草。还有村头的石桥,和小伙伴们放了学就去那里边玩耍边写作业,尽管现在已经破旧不堪,桥柱都断了,你还是愿意去那里走走看看,抚摸着桥柱,能想起你和小翠在那儿说悄悄话,小翠害羞的样子。你总在村口盼着那个换糖人的老头儿,然后飞快地回家把攒下的牙膏皮或是别的什么拿去换一个糖人,舌头伸得老长一路舔着美滋滋地回家去。
是啊,故乡能让你牵肠挂肚,让你魂牵梦绕,并不在于它到底有多么美,多么富足,而在于它给你许多回忆。这回忆经过多年以后,已经变成了丝丝缕缕,支离破碎,也会经过大脑美化把它串联起来。不然,那时的糖人为何比现在的任何甜食都好吃呢?
故乡是不管你身处何方,都会想起的地方,是怎么比都永远更惬意更熨贴的地方。
我不由地想,我的故乡是哪里?
我出生在新疆玛纳斯县新湖农场农六师一场七连。印象最深的,七连也就是我们的村子旁边很近的地方就是沙漠,一望无际。沙漠里有一种小动物叫“沙娃娃”,跑得很快。还有许多胡杨和桫桫,很耐旱的植物,是特别好的燃料。我很小的时候就在秋天跟爸爸去沙漠里,用架子车拉枯萎了的桫桫,储存很多作为冬天的柴火。家家都靠这个过冬,很少有人家烧煤。
长到八岁全家搬迁去了四连,因为父亲作为教师被调动到四连当校长。这时我已上二年级,只觉得冬天特别冷,我们下了课,踢毽子、打“美帝”玩,浑身就热乎了。这些游戏男孩女孩都会,不记得玩过别的什么。课桌都是泥巴糊的,很容易烂,露出里面用树枝什么作的骨架。个人的课桌都很爱惜,放假时就找高年级的给帮忙糊得滑溜溜的,那就很高兴了。还有忘不了的是,爸爸总在大会小会上点名批评我:有个**同学,总是粗心,考试把“7”写成“1”,把“1”写成“7”,大家一定要细心,别学她的样。我的脸羞得像别人手里大红的奖状,就是这样,也没改掉毛糙的坏毛病。
读五年级的时候,全家搬去了场部,也是因为爸爸工作调动。在场部读了三年初中。学校一共三排教室围成一个半圆形,中间一个小操场,一副篮球架,旁边还有一个大操场,作为足球场和开运动会的场所。教室后面是一排排的小树,我经常放学后在树林里背功课,我都走出了一条很明显的小路呢。下了大雪的时候,我们就在操场上踩车轮印,看谁踩得更逼真。我家就在学校旁边,是一个挺大的院子,种了很多白杨树,还有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等蔬菜,顶花带刺的小黄瓜,摘下来就放进嘴里,脆甜脆甜的。我家后面是望不到边的庄稼地,妈妈经常披着落日的余晖走回家来。放假时,我会去帮妈妈干农活,或除草,或间苗。我那时的一句名言,妈妈现在还提起:妈呀,你让我干啥都行,就是别让我晒太阳,好不好?太阳一晒,我就像草一样蔫巴了。说归说,活还是要干,我是老大啊!棉花成熟时大概是九月份,棉田里一朵朵棉花开得饱嘟嘟的,很喜欢人。学校里这时一般都会放一段时间假,让孩子们回家帮忙收棉花。棉花种的实在太多,还会一遍两遍地开,过了季节摘不完,棉花质量就会受影响。从这里,我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总场的高中,也是整个总场唯一的一所高中,还免了我三年学费哩。那一年,妈妈托人从外地给我买了一双棉皮鞋,这是我今生第一双皮鞋,不知花去了妈妈多少血汗钱。
读高中开始住校,学校离家一百多里地,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回家一次。印象最深的一个是伙食很差,经常是馒头就着白水煮萝卜,或者两角钱的咸菜也能凑合一顿饭。不过即便是食堂里伙食好,大家也舍不得花钱。家里有人来场部办事,知道的家长几乎都是托人家带一些咸菜或是油炸麻花,和别的耐放的食品,来补充营养。谁家腌的咸菜好吃,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哦!再一个是冬天冷得出奇,生了炉子也不见得多暖和。半夜里大家都睡得死,忘了添煤块,早上起来,宿舍已经冰冰凉了。还有大家争分夺秒的学习劲头,我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天不亮教室就有人在点蜡烛看书。熄灯之后还有人点蜡烛看书,老师就一遍一遍去教室催我们回去休息。我坐长条板凳坐得甚至回家后不敢再坐硬板凳,只敢坐在床上,因为屁股已经磨烂了。像我这样的学生不止一个!唯一的娱乐就是上体育课,夏天上体育课干些什么我都忘了,其它季节是不分男女生地在操场上疯跑着踢足球,真是开心。尤其是冬天,一场场的大雪,操场上早已压得实实在在,在地上打个滚,也不会沾半点土星儿。就这样,三年过后,我考上了重庆大学。我不敢想象,如果我那年考不上大学,我还有没有勇气,再在这样的环境里,再用这样的劲头复读。
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洛阳,也定居在这里。工作六年后,我开始出去闯荡,去了许多城市工作,目前在郑州工作已经三年。谈不上对哪个城市有特别的好感,或者很讨厌哪个城市。因为对我来说,城市都一样,一样的街道,一样的楼房,一样的匆匆忙忙上下班赶时间忙生计的人们。我对城市来说,只是一个过客,或是一个外来户,有你也罢,无你也可。我的根都不在那些地方。只是,家安在洛阳,出门在外时,就会对洛阳多一份牵挂。洛阳、郑州和其它别的城市一样,没有什么特殊的印迹留在我的脑海里。
那么,现在给我一道命题作文:我的故乡,我该如何下笔呢?哪里算是我的故乡?上面我提到的新疆么?是七连?是四连?是场部?为何我在外飘摇时,那里没有一根小绳子拽着我?让我有一种我是树叶,那里是根的感觉?为何没有像夏天老哥那样细腻、深情的一点一滴来入我的笔底?我真的有点疑惑了。
但是有一点我很清楚,比较起来,我更加思念的地方,还是新疆,还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一块块盐碱地。听说那里变化很大,我多想回去看看,看看究竟变成了啥模样,那个院子还在么,我还认得出回去的路么?
-全文完-
▷ 进入朱伏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