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人生是自我感觉的过程柴立中

发表于-2006年10月09日 上午10:11评论-3条

伊壁鸠鲁说过两句话:“我们活着时,死尚未来临;死来临时,我们已经不在。因此死与生者和死者都无关。”“死与我们无关。因为当身体分解成其构成元素时,它就没有感觉,而对其没有感觉的东西与我们无关。”

对前一说,史铁生苦思冥想后得出的结论是,死是上帝交给我们的一个事实,不必着急去死,也不必在意会死。后一说属欺人之谈,伊氏未死过,怎么知道那“与我们无关”的“没有感觉的东西”呢?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人生就是自我感觉的过程。以多人的共同“感觉”,铸造成这个世界的“意义”,我们固然不能无视他人的“意义”,但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感觉”。佛教的“不净观”即是如此。倘能自控感觉,即能立地成佛,净土便见。西洋人阴暗的“原罪”心理,使他们感觉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空虚的。

人生不过就是几十年的时间加上几十年中所感觉到的东西而已;几十年的时间由肉体决定,人生的意义则由心理决定,感觉(精神)决定。调伏其心,修养其身,人生就此对付过去了。但是心欲过多,贪恋过重,身死而心不收,人就常常要畏怖死亡。所以我们的怕死,与其说是担心肉体毁坏,毋宁说是欲心(感觉)不死。灰心绝望的人才不怕死呢,他是以结束肉体的生命来消除心中痛苦的感觉。总而言之,人生就是自我感觉的过程,有感觉时就生,无感觉时就死;感觉在他人心中复活就不朽,感觉让他人有感觉就有价值,感觉让自己没有感觉就空虚。我们因为有“无意义”这种感觉横亘在胸中,挥之不去,才害怕死亡,但意义的有无,全在于我们自己的感觉。所以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生时的感觉尚且是残缺的,你还指望什么死后的意义?为活人计,就是好好地活着,充实你自己的感觉,死后或能有些价值。佛祖要传道,老子要留书,无非是把一己的感觉传布下去,引起后人无数的感觉,然后自己也感觉到“不虚此生”而已。把“不虚此生”的感觉视为“意义”来对抗死之恐怖,可见此等人也还是认为“死与我们有关”的,而“述而不作”的孔子,倒有些接近。无知无识的婴孩,才可称“一死生,齐彭殇”,死亡才“与我们无关”。既知有身,既知有我,,死的恐惧和生的意义就不可避免地要被感觉到。

人生就是自我感觉,用飘浮不定的感觉去认识世界,世界也同样是飘浮不定的,那么我们还能指望有什么一定的标准可以充当永恒的价值或意义呢?爱国是政治家的标准,尊老是道德家的口号,像堂•吉柯德那样骑着战马(瘦驴)去打巨人(风车)则要为人耻笑。那就让笑者去笑,让哭者去哭吧,至于自己,随心所欲,率性而为,“我”就是天地间的唯一,“上帝创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卢梭语)。活着,做眼前的事,同时体味其中的甘苦,这就是人生的全部。

2004年12月16日

本文已被编辑[简凌]于2006-10-9 12:05:54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柴立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简凌 | 荐/简凌推荐:
☆ 编辑点评 ☆
晴茜绮梦点评:

人活着,就体味人生的甘苦,就必须有自我感觉,这样的人生才是美好的!

文章评论共[3]个
简凌-评论

和03撞了,不好意思! :)
  【晴茜绮梦 回复】:是03太卤莽了,没有关系。 [2006-10-9 12:11:30]at:2006年10月09日 中午12:05

柴立中-评论

谢谢关注!at:2006年10月09日 下午4:09

秋日恋歌-评论

对于过去,我们无法改变,对于未来,我们也无法预知。at:2006年10月15日 凌晨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