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提议周末去爬山。我犹疑地问她:上海有山吗?我有限的地理知识告诉我,位于长江下游冲积平原,泥沙堆积而成陆地的上海,不会有山。朋友说:有!上海有两座山。一座位于市区的长风公园内,叫铁臂山;一座位于市郊淞江区,叫佘山。
朋友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这是她的城市,她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做小学生的时候,春秋游时节,老师总是带他们去长风公园划船,爬铁臂山。铁臂山根植于几代人心中。是它,使文字“山” 的抽象概念跳出了课本,活脱脱地伫立在孩子们的眼前,轮廓映入心中。对没走出过这座都市的孩子来说,它就是山的形象。 听起来,铁臂山是座上海名山,引人浮想联翩。想,去爬这座居于市中心的山,去登高饱览上海城市风光,该是何等惬意!然而,站在铁臂山顶,你享受不到俯瞰城市全貌的感受,因为铁臂山山高只有海拔24米,与三山五岳相比,它只能算是一个绿色的小土堆。
不仅如此,铁臂山被一座比一座高的楼宇围聚当中,象一个坐落于盆地中央的绿色小高地。在它的四周,每一扇高楼的大窗都满怀热望地朝着它洞开,贪婪地截取秀色;每一个四方框格子内的空间都因能饱览山景而增添附加价值。把“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句话改成“楼不在高傍山则值”,用在这里更贴切。这座绝对不高的小山,因人们渴望亲近大自然,和商人对金钱利润最大化的追逐,有了相对的高度。在钢筋水泥林立的现代化都市中,海拔24米的铁臂山是高山。在城市人心种,铁臂山的高度不逊于遥远的名山大川。
与铁臂山相比,海拔97米的佘山,是上海最高山,也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佘山距市中心30公里,景色秀丽,松竹茂密。康熙赐名它“兰笋山”,因为山上多笋,口味鲜美。有人说,题名是皇帝提倡百姓节俭食俗的意思,“题兰笋而食素,以食素倡俭”。与自然朴素之意相对应,佘山脚下环绕着大片高档别墅群,每栋都价格不菲。印象最深的一则广告语说:“xx山景别墅,仅售人民币两千万元”。 用“仅售”诠释这八位数子的房子,连康熙皇帝,也要扼腕叹息,世风变换,奢侈有加,节俭不再。
随时代变迁,佘山的姿态更加沉稳坚实。山没有变,人在变。生存迫使人们不停歇地在向外索取,向自然索取,向社会索取。在满足了基本生存需求之后,天性中的不知满足,让城市的空气中弥漫越来越浓的废气味,欲望的味道。城市过度的开发建设,高密集度的楼宇布局,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然环境的宝贵。他们付出比从前更高昂的代价,追求反璞归真的健康生活,清新宁静的田园环境。
走在康熙古道上,寺院道观静幽,古树修竹深秀,充满朴素自然灵气。掩映在竹林青幽处的秀道者塔,隐约传来修行者,自性圆满,无所不足,独善其身的轻声吟讼。圣母大教堂圣诗悠扬,祈求灵魂的平安。佘山象一颗清明的心,坐落在秋水长天之间。它不喧嚣,不繁琐,不造作,不雕琢,秀美的身姿把周围的人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
-全文完-
▷ 进入月亮上的蝉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