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我区的一所中学去办事,走近学校,真有一种进入监狱的感觉,学生好象是囚犯,而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好象是监狱里的狱警。学校的大门紧锁,一个专用的小门口有专门的值班人员在值班站岗,进出学校的所有人员必须登记,并说明进出事由;而学校四周围墙高立,把整个校区围得严严实实,谁也不要有“狗急跳墙”之妄想。放学的时候,学校的大门仍然紧锁,狭窄的小校门口的值班人员更是达四、五人之多,每一位出校门的学生必须出示出入证或是班主任老师的请假条,学生得排长长的队伍慢悠悠的挤出校门,而且值班人员还很认真,对每一位持请假条的学生严加盘问,俨然一副戒备森严的样子。整个学生队伍出校门的过程至少得持续十多分钟,我不禁佩服起学校管理工作的严格和认真。
本来,学校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学生的管理无可厚非,但是我认为物极必反,凡事过于认真就显得迂腐和做作。不可否认,上课期间,是应该加强学生出入学校的管理,以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但是,学生生活也应该有广阔的空间,课余走出校门,进入社会这个大学校,体会狭窄而单纯的学校以外的生活也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因为,学生不可能在学校生活一辈子,最终都必须起出校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也许,学校管理者们的初衷是好的,想把学生“捆”在学校,这样,学生接触社会不良影响和诱惑的机会会大大减少,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休息。但是我认为,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采取强制性的限制措施,而是应该加强引导和说服,教育者要教育学生学会怎样面对充满诱惑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学会自制,学会辨析和面对纷繁的社会生活。
由此,我想到了一个古老的话题,就是如何育人的问题。在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总是喜欢采取“堵”的教育方式,规定孩子或学生不准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让受教育者处于被动的位置,被动的接受教育,被动的抵制不良因素的影响和诱惑,而忽略了怎样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其实,在我看来,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应该是“疏”,应该给学生广阔的生活和学习空间,教育他们学会辨别,学会面对不良诱惑时能进行自我约束。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能让学生在走出学校时,懂得怎样去学习和生活,懂得怎样面对社会的纷繁复杂。
我不是一名专业的教育人士,也许我的担心是杞人忧天,但我还是衷心希望,我们的教育能从由教育者一方的被动强制教育模式走向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互动的教育模式,因为这样,受教育者不会再觉得接受教育是处于一种被"监管"的地位,从而感觉到受教育的快乐和轻松,自发的学习,自觉的接受教育。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我坚信,我们的教育将应得生机盎然。
-全文完-
▷ 进入自在飞花如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