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圣人”时代该去矣子正99

发表于-2006年10月06日 晚上10:52评论-0条

中国人的“圣人”情结追溯历史的话,可以说久远了。从孔老二谈起吧,其实老先生四处游说,本想获得一官半职,成为真正的圣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因老孔脱离实际甚远,只好“惶惶如丧家之犬”,做了几天官,终因“政绩不佳”被辞退。不过,他的门徒们并没有放弃,把他那些无用的东西删除了一些,终于在汉代找到了知音,符合了统治者的利益,来了个死鱼翻身,争了个“独尊儒术”。老孔被冠以圣人,后世香火不断,对今天的国人影响力不减。

由于孔老先生的清平,后世以教师作为职业的,似乎没有几个是富翁。但他们的职业被认为是高尚的,在小范围内,认识几个字的人都被当地不识字的人称为“圣人”。至于那些亦官亦师的“教师”如董仲舒、朱熹之流,就是“大圣人”了,几乎和老孔能称兄道弟了。老百姓见了这些人,比见了土地爷还崇拜。据说朱熹曾经访放过一个臭屁,周围的老百姓觉得“圣人”放出的味道比六月的韭菜还臭,于是就把老朱称作“臭老韭”。尽管臭,老百姓还是喜欢听他的讲学,而且每次去时还随身带点韭菜,以示他们的味道已经接近“圣人”的味道了。

后来的教师们还是从“传道、授业、解惑”到“教书育人”一代一代的影响着中国的老百姓。新中国以后,教师成为地地道道的职业名称,社会地位从“臭老韭”进步到“臭老九”,来了一个质的飞跃。于是,“改革开放”后没人想当老师,没办法,“圣人”情结的中国人给了教师们一个精神上的鼓励:“9月10日教师节”。85年的那个9月本人目睹了“空前的盛况”。教师似乎又回归到“圣人”的位置上来了。那时好感动,发誓要当老师。今天的“分数至上”、“考证至上”的时代,教师把“传道、授业、解惑”三项改成了“解题”一项啦,简单得多了。如果哪个学生“基础较差”,家长绝对会“付出一切代价”去请老师补课,对那些想义务补课的老师,家长们还会很识相地说:“经济社会嘛,老师也不容易,劳动了,怎么不拿钱呢?”于是老师客气一下也就笑纳了。不像收税,要去监督、要去检查。“圣人”的感觉这时候是最好的体现。

是谁造就了目前的现状呢?有人说是经济社会、也有人说是政府、还有人说是那些先富起来的家长、还有人说是中国的大学太少造成的......。如果注意听的话,我打赌答案加起来比中国股市的所有流通市值还多。我的答案是:中国人的“圣人”情结所至。大家都知道:孔子死后才成为“大圣人”,而有些人士活着时就成为“大圣人”的。这些“圣人”们走路不用腿,夏天有搭凉的、扇风的随从、冬天裘皮大衣着身,还带几个端着火炉的跟班,老百姓见了还要“回避、肃静”,这样的“圣人”谁不想做?难怪有“付出一切代价”的人接踵而来。这些人追求的正是这个“圣人”的情结。教师这个职业被人看成“绩优股”就在所难免了。

不过,真正进去后,你可别后悔。要知道:“起得早的是老师和收破烂的;睡得晚的是老师和美容院的;吃不好的是老师和要饭的;骑自行车的是老师和找活儿干的;挨整的是老师和犯案的;身体不健康的是老师和住医院的。”

不错,这几年对教师的微词很多。不尽人意的老师也有,老师只不过是一种职业名称,这些人也要吃饭。如果把每一个人的“圣人”情结去掉,帮自己的孩子找工作时,有一个合理的定位,老师不就回归到他的“老九”之位了吗?还会有谁再眼红教师行呢?

本文已被编辑[chen红叶]于2006-10-7 11:55:25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子正99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chen红叶点评:

教师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领先人;
他们有着一般人没有的责任,有着一般人体会不到的难处;
在关注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