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谈,碧空澄澈。每到秋天,便随着季节的变化想起读过的课本。“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这时,眼前便会浮现出一幅秋高气爽的美丽秋色图画,很是惬意。
秋天是一个明媚、收获的季节。但在收获的同时,也有许多关于文士悲秋的说法。当树干上的叶子开始脱离母体的时候,我仿佛听到瑟瑟的秋风在低吟:“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若即若离,让人在宋玉那充满感伤的诗词中,凭添几分落寞。这略带伤感的心语过后,我紧接着就听到了柳永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的悲秋寂寥。在这寂寥声还在耳畔回响的时候,又看到了王实甫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茑茑小姐的离人泪珠儿……
人都说:秋风起扫落叶一片残景,思想起以往事好不伤情。但我也听到了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高昂气势;还听到了李白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毫无颓靡之态的淋漓;更听到了杜牧的“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秋之丰俊……
秋天,到底因何触发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的不厌其烦的慨叹呢?为什么在不同人的眼里就有着不同的感慨与感叹呢?在《宋词三百首注析》中写道:“以秋景写秋心”。在《礼记·乐记》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之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提出:“情景孤不自成”。纵观诸多古诗古文理论,一切情景之诗,情景之文,皆是境由心生。
虽然说“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但细想起来,人生几何,独对四季时光,怎能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感慨于我无关呢?时光荏苒,秋天枯黄一片,草木渐渐相继凋零,这样的情景自然会给人带来悲秋的感觉。因为秋天本身就意味着一年的结束,虽然是收获的季节。人的心情会随着季节的转换,有好有坏。境由心生,触景生情,也就成了人之常情。
人生有悲有喜,无论是在萧瑟的秋风中低声的叹息,还是在五彩缤纷的秋之暖阳中深情的徜徉,时光都不会为人的心境所停留。所以,悲也一秋,喜也一秋,何喜而不为呢?
秋风起扫落叶之时,你看到了残景,而我看到的却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的人间胜景。你看秋菊在以它独有的轻俗傲视,婷立于群芳之中,百媚而馨。秋风送爽之时,东篱把酒,西窗品诗,人生快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何等自由、舒适的生活情态啊!阴历的八月为秋天,有歌唱到“八月桂花遍地开”。每年中秋月明,天清露冷,在秋日清新的空气中,到处都浸润着甜甜的“玉阶桂影秋绰约”的桂花香味。冷露、月色、花香,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后皇嘉树,橘徕服兮”的桔子,也是秋之胜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满山彩霞般的红叶,更是秋之绝美丽色彩。
在秋的渲染下,暖秋盛放的黄菊,八月盛开的桂花,中秋丰收的桔子,深秋霜染的红叶,哪一处不是赏心的鲜花怒放,哪一方不是悦目的丰收果实?美丽的秋色以冶情,景随人移,色由情化。它用自己的收获,勾起了勤劳人的勃勃生气。没有落寞、没有惆怅,有的是“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对明天的美好向往。
秋是美妙的、神奇的,它有着无尽的魅力。它不是岁月的尽头,而是辉煌后的播种。听惯了秋风,心中的浮动会渐渐平静,那是一首雄浑的秋的交响乐章。听惯了秋雨,一份安逸悠然而升,那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全文完-
▷ 进入文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