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我打烟雨走过,静语无声。柳绿了,花红了,天籁的回声响起。风景,古老的,现代的,缓缓在眼前闪过。再细细的看自己,一切又消失了。我,依旧站在风景之外,看着河塘里的倩影,恍恍惚惚。是镜中花,还是水中月,都在远远的空中楼阁里闪耀。
只是回了红尘中,友人说:“下雨了吗?你怎么被淋湿了?”我碰了碰自己的衣领,才发现,恍惚中竟然有那么多的真实。
世界上有一个地方:水是涓涓长流,山是雄雄挺立,花是婀娜开放,树是绿意葱葱,各种各样的精灵在自由的游戏。有一只蝴蝶飞过沧海,将圣洁的露水传递。文字,如破土而出的青草,蓊蓊郁郁地开放。
(一)
是那个仓吉造字创造了文字,以文记事才开始?我依旧无法想象出怎样把随意的一笔一画组合成一个字的神话。有了字,就有了文。文,将思想化作实物,博大精深的古文化就诞生了。《诗经》、诸子百家、《楚辞》、魏晋文风、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小说,文字,从源头的活水涓涓细流,演化成一条广袤、浩大的中国文学长河。再往纵的方向去看,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荷马、莎士比亚等影响过全球的大家,一起将文学的家园装扮得姹紫嫣红。
似乎已经扯远了,但这里我要说的就是文字。文字,那么多沉浸在浩瀚书烟里的珍宝,又是在怎样庇护我们呢?
邱比特的神剑射中了一男一女,便有了一对恋人。而我们,恐怕也得了希腊古典神话中文艺女神缪斯的恩惠,所以才让我们因文字而聚到了一起。崇尚文学的时代已经过去,要以文学扬其善、抑其恶也不太现实。但,又是为什么?在一个崇尚物质的时代,还有人可以孜孜不倦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目的却不是为了利益。
我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如果扪心自问自己写文字的初衷,也许可以弄明白一些东西。我,“无求”。但“无求”便是最大的“求”,这又如何解释呢?
(二)
永恒的春天似乎不存在,但如果将烟雨作为一个心灵的春天,身体劳累了,心却依旧绿意朦胧,谁不期待自己可以靠在它的肩膀。犹如你在春天江南的河畔散步,走得有点累,正好发现旁边有一棵柳树,静静地靠着:对岸百花开放,思想的蝴蝶也会飞出来,飞到彼岸,一朵花一朵花地采携,你将花粉好好地保存,再酝酿属于自己的东西。还有,站在你后面看风景的人,你也成为风景中那绚烂的一笔。
每一个文学网站都有自己的特色,烟雨也许得了宋词婉约派的恩惠。宋词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烟雨中的女子,好像就是从那一阕阙婉约的宋词里走出来。她们携带着古典的芬芳,而且又将古典的字眼掌握,随意一点染,便是一篇浓浓的抒情美文。那些让人记熟的意象,很容易在很多人的文字中找到,于你于我于她。不仅是女子,很多男子的文章也点进了许多婉约的成分,细腻之处超过女子。
烟雨里,我注定不会忘记那些熟悉的名字。名字,是一个代号,同样也是一个象征,或期待,或留恋。当以一个名字写了无数文章的时候,我想他(她)的文风也慢慢形成。很多人的文字,是每一次不得不看得。一旦看到心照不宣处,或拍案,或莞尔,一切都是文字魅力在心中的投影。
澧水这个意象,在轻轻走来诗歌里出现过无数次。如果没有看到这个意象,我永远不会知道有人可以把自己周围的意象歌颂有灵性。还有,如果没有看她的文字,我也不会开始观察生活,一点点细小的感悟如果加以整理、沉淀,都可以变成自己的宝贝。也是她,让我执著地相信:网络文学在经历时间的考验之后,一定会有大家出现。
我不知道经济与文学之间如何去驾御桥梁,但那个在极地上空盘旋的冰凤凰,以最婉约古典的文字写文字,在现实生活中研究的却是“钱”。钱使人现实,文学使人浪漫,要渡过这条河流,要的就是那颗平和的心。
……
我无法泅渡那个距离。当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我就是那飞越沧海的蝴蝶,飞得过,是自己的奢望;飞不过,是我与现实抗衡在斗争。
(三)
烟雨里是春天,烟雨外却早已是秋风秋雨愁煞人。人,总要从梦想回现实,一步一步地前行。就像文字,最终还是要面对历史的考验。现在好,不代表永远的好。太多好的东西,因为在当代好,在另外的朝代却遭贬,甚至永远没有被人提起。
婉约与豪放,就如男和女,永远都要找到平衡的契合点。如果没有,在哪里断横,就会在哪里衰弱。还有,如果一味追求华丽、凄靡的文风,最终便会经历文学的覆辙。
文学,其实是最孤单的东西。吹捧夸耀,抑或贬低毁谤,都会是它陷入大不义。其实,天才文人毕竟太少,大多数作家都是经历无数次实践,失败,偶有成功,再失败……而后成功的。
当网络文学席卷而来得时候,与传统文学的争论就开始了。其实,这有什么意思?因为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文学。既然是文学,起因都是一样的,目的也是一样的。当我们把形式的东西抛到一边的时候,才发现“文字”的成功,要走得路都是一样的。
经典的东西,永远都是要多读的。在历史中千锤百炼的东西,它是一把晶莹的宝石,可以超越朝代,依旧熠熠生辉。你读任何一部经典作品读透,你就成了半个伟人。
于烟雨,我们是整体的;于个人,文字是自己的。如果一篇与一篇一个样,便没有了让文字存在的意义。一直笃信,有了一定的形式,深藏着的内容我们要往深度泅渡。
再读苏轼《定风波》,竟然有一种淡然若定的心境。“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一种经历世事得淡定。对文字,如果是这样一种心态,那就入“禅”了,一蓑烟雨,任凭生!
-全文完-
▷ 进入静韵随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