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为一句讥讽而怒楼兰故人

发表于-2006年09月24日 上午11:56评论-1条

记得冯小刚《不见不散》的影片中有这样一段台词。男主人公在黑板上画了座喜马拉雅山说,山的南面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四季如春,北面终年冰雪覆盖。如果把山炸开一道五公里宽的口子,让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长驱直入,西藏人民就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原来只是钦佩冯小刚的想象力。谁知在9月17日召开的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科学探险考察与原始创新”分会上还真说到了这件事。

原来,关于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的问题,在1987年《中国科学》杂志上就登过了三位科学家的论文。到1998年,两位著名科学家向中央写信,建议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缺口,将印度洋暖湿气流引过青藏高原。目的自然是想借此增大这些地区的降水量,改变新疆塔里木和黄土高原的干旱气候。当然,这不仅是科学问题,也是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后来,叶笃正院士、高登义研究员重新组织力量对此进行了3年多专门研究,证明这个建议从气象学上讲是不成立的。本来,科学家就自己的认识提出看法和建议是很正常的事。这是科学研究而不是政府部门决策。但却引来某些专家的冷嘲热讽。他们说,“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不是一层薄薄的山壁,不是凿一个孔就能过汽过水,这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常识,却引发这么多似是而非的问题,甚至连一些大科学家都卷入其中。”他们感慨,“再大的科学家离开了自己的专业领域,也会有盲区,所以不论媒体也好、科学家也好,写文章、做事情,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更严谨些,更慎重些。”这些话看似不错,其实是在给人类的探索活动泼冷水。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度。在9月22日结束的第十次世界气象组织教育和培训研讨会上传出消息,受全球变暖的影响,中国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的70%,其中旱灾造成的损失最大,达50%。统计数据也显示,近年来中国旱灾频发。北方地区自1999年以来几乎每年都发生旱情。根据中国气象局8月发布的消息,今年宁夏、甘肃东部发生连续5年严重春旱;云南发生近20年来最重冬春旱情;重庆、四川出现了1951年以来最严重的夏伏旱。如此严峻的情况让国人为自己的生存环境担忧,让有良心的科学家去努力探索。套句过时的话说,这样的探索是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国人坚信,在我们奉行科学发展观,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情况下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信“三年自然灾害”的悲剧不会再重演。

我们这些过来人都清楚地记得,发生在1959年—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是建国五十多年来范围最大、程度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自然灾害。除旱灾、霜冻、洪涝、风雹外,还出现了建国以来不多见的蝗灾、粘虫灾、鼠灾。全国受灾最严重的达到了10个省。共减产粮食611·5亿公斤,三分之一的人口饱尝了饥饿的滋味。并直接导致了全国性的三年经济困难。已故周恩来总理在1960年10月29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样大的灾荒那是我们开国十一年所未有的,拿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二十世纪记事起,也没有听说过。”在五十年代末期十分低下的生产力状况下,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有限,综合国力较弱,遇到持续三年如此特大的自然灾害,出现经济困难自是不可避免了。

通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水平和“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相比,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大自然的脾气仍让人琢磨不透。随着经济的大发展,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在恶化。在笔者《楼兰王国能复活吗?》一文中引用了这样一组数据:

“中国是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149个统计国家中排名第110位。年缺水总量为三百到四百亿立方米。

中国又是个水资源季节分布极不均衡的国家。世界银行估计,我国每年在洪涝灾害上的损失平均为一百亿美元。其中1998年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使经济损失超过两千六百亿人民币。

中国还是个水污染严重的国家。按照国家水利部2000年发布的中国水资源公报所述:在700多条、11·4万公里的水质评价长河中,1-2类水占28·9%,3类水占29·8%,“人体不可触摸”的4类水占16·1%,而“丧失了使用价值”的5类水和劣5类水占25·2%。专家大声疾呼,中国的水污染已经突破了最后的防线!

而我国的沙漠面积却在日益扩大。据资料显示,我国的沙漠总面积约为149万平方公里,而且每年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大。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和2000公里长的铁路受沙漠化的威胁。”联想到近年来城市里肆虐的沙尘暴和持续多年的治沙运动,让人不禁想起了一句公益广告词:如果我们不善待地球,我们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面对我国频发的自然灾害,面对全球性的灾害性天气,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我们多么需要科学家们加快探索的步伐啊。为此,人们对中国科学学术年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9月17日,中国科协学术年会上,科学家们就全球气候变暖,珠穆朗玛峰峰顶的冰雪是否正在变薄?南极的冰盖会不会融化乃至消失?雅鲁藏布江丰沛的江水能否引向黄河,滋润华北干渴的土地?真的能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大缺口,把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引向塔里木沙漠、引向黄土高原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无疑让国人悬着的心得到了些许的安慰。毕竟事情有了眉目。至于能否摆上日程,见诸实效,就要看方方面面的努力了。

俗话说,气可鼓,不可泄。当然更不能打击积极性。试想,当年如没有人戴上翅膀学鸟飞翔以至摔死,就不会有飞机上天。当年如没有人绑着二踢脚欲上天而被炸死,就不会有火箭和宇宙飞船遨游太空。还有哥白尼、达尔文等。这些当时被认为是神经病、是异端邪说的探索者不就是人类科学的先驱吗?对此,那些只会死读书,读死书,只会夸夸其谈的人是不会理解的。我们不是科学家,不可能对专家的命题说三道四。但人类实践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无限的,因而,科学的探索也是无止境的。在我们倡导的和谐社会里,信任、支持、互补是进行科学探索的必要条件。我们要为勇于探索的科学家们鼓掌、呐喊!因为就象国际歌中唱到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楼兰故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chen红叶点评:

科学的发展是靠地球上每个人不断地思想、不断地开拓;
在现代经济迅速发展的时候更需要不断地创造、革新。

文章评论共[1]个
湖北公子-评论

冯小刚的想象力与科学不谋而合,厉害。
  【楼兰故人 回复】:那是他的消息来得快哦。谢谢关注。 [2006-9-25 10:05:51]
  【湖北公子 回复】:是这么回事吗?他从哪里得来的消息啊? [2006-9-25 20:07:42]
  【楼兰故人 回复】:有个叫牟其中的在1990年就首先提出了设想。《不见不散》1998年面世。可见,这个设想不是来自冯本人。 [2006-9-26 11:59:21]at:2006年09月24日 下午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