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褦襶子”他活着,可是他死了。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
少年时就曾在报端发表过小文的“褦襶子”,几十年来就期待着有一天可以把自己的心情文字写给大家看。网络出现在国人的生活中很久了,可是他由于贫穷仍与网络隔绝。直至2005年3月,才在朋友的帮助下,上了一个全市最低速率512k,每月35小时/10元钱的他心仪已久的网络。每天他除了回复一些朋友的邮件、看看新闻、查阅一些资料外就是耗在文学网站里。“八斗”、“红袖添香”“不死鸟”……,可是最后他发现“烟雨红尘”是所历网站中功能最全,氛围最好,人气最盛的原创文学网站,从此他在烟雨天地里开始了他的笔耕。激于烟雨网友与编辑们的厚爱,在大家的指教下,他的写作水平日渐提高。他把多年的教育经验发在烟雨网上,明知道会有许多人下载他的教育文章另作它用。可是能够通过网络让他的教育经验惠及更多的孩子,他愿足矣。
正如有位朋友说的,有编辑那天就有退稿。不错,可是最早的退稿是基于其文字因素。现在已经远非如此了。一次我写了一篇《从一场罪恶的战争看日本民族的凝聚力》的文章,被退稿了。如果不是编辑在回文中南辕北辙地曲解本文的主旨,可能也就不会有后来《一篇作者不能认同的退稿》了。这篇文章如同捅了马蜂窝一般,立即招来一些断章取义者的攻击。当我看到“chen红叶”编辑把这篇文章发了出来,终于可以让大家来评判时,我如释重负。后来在“烟雨琳静”管理员的“我虽不一定赞同你的观点,但绝对支持你说话的权利”的鼓励下,更加坚定了烟雨耕耘的信心。我把这个网站告诉了我同事与我的学生。很多孩子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开始从网络游戏过度到网络文学的。他们看老师的文章,了解他们的老师的内心世界。他们学会了如何来写文章,甚至如何来做人。孩子们常常与我探讨烟雨里的文章,发表他们自己的看法。我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看法写出去,孩子们的文章虽然还很幼稚,但是懂得说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了。我用烟雨里的争论,教育孩子们陶冶文学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文如其人,我要孩子们用情去写文章,用真诚来做人。烟雨成了我与孩子们勾通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个文风一贯忧国忧民,勤勉于杏坛关注于国计民生的人会背叛自己的民族,宣扬敌人贬低自己的同胞吗?《从一场罪恶的战争看日本民族的凝聚力》竟然被编辑指责为宣扬日本色情产业而退稿,如果不是后来“chen红叶”编辑审发了《一篇作者不能认同的退稿》一文,以及“烟雨琳静”管理员的“我虽不一定赞同你的观点,但绝对支持你说话的权利”的鼓励,我真的怀疑这个网站的文学水平了。后来接触时间长了,才发现原来这个网站的绝大多数的编辑还是有实学的。他们有时也会因为非文字因素退稿,可是他们退稿有他们不得以的苦衷。在这个“中国特色”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有很多无奈。虽然这令人窒息文化氛围,令我的灵感顿失,可是我还是感激烟雨的朋友,尤其感谢那些有口难辩,忍辱负重默默维持烟雨运作的编辑们。是这氛围让“褦襶子”窒息,非烟雨工作人员之过。如“文若书”、“熊飞骏”以及新来烟雨的“黎松曦”等烟雨里的朋友,我们的文章都透着一种使命感。不管网友们相信与否,我们已经不在乎文章的等级,只要能发出去,让网友们看到,足矣。可是如今这个愿望也难以达到了。若书兄销声匿迹了,飞骏兄睿智的谈吐也罕见了,“褦襶子”心悲久矣。
期望文明自由的春风早日吹进烟雨,如若那时“褦襶子”尚未就木,一定会被这春风唤醒。“褦襶子”不想说“别了”,“褦襶子”只想说“再见”。因为“再见”给人留下的是希望。希望能够与若书兄、飞骏兄等一批烟雨里有风骨的朋友重逢在自由的春风里。
2006年9月23日星期六
“褦襶子”泣别烟雨
-全文完-
▷ 进入褦襶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