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整个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主要渠道。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
音乐课在培养学上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独厚的条件,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探索与创造,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是思维的潜质。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到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通过音乐课改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课改后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的教学重在传授,以教师自己为主,以教代学,添鸭式的满堂灌,只重口授。这丝毫没有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老师也累得筋疲力尽。我从事音乐教学20多年就是不厌其烦的教,结果一首歌曲要唱十遍,几十遍。
新课改的实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发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模仿、合作。比如:先让学生观察、听歌曲、思考回答、学唱歌曲、模仿动作,在这些基础上自己创编歌词。这样一步步学习,从而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教师是参与者、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启发求异,鼓励创新,这样的学习学生的思维不仅得到发展,而且学习因为的兴趣也大大的增强了。
二,新课改条件下的教学中的"乱"的景观
传统教学的"问答式"、"听说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先举手在发言,只有经老师的同意才可以发言。课堂一般不会出现"乱"的现象,然而新课改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课堂中的"乱"是合情合理的,无可非议的,它不是"乱"而是"活",它是新课改条件下的教学景观。
有一次,我上活动课,让孩子们模仿声音,有个孩子学狼叫"嗷嗷"的,其他的孩子也叫了起来,顿时课堂上"乱"作了一团,我让学生坐好,可是没有人听我说话,局面很难控制了。我索性由着他们,也和他们一起"乱"起来了,我学着猎人,用手当枪,开始打"狼","啪""啪",一只只"小狼"被猎人制服了。教室里安静下来了。
"乱"是学生自我实现个性张扬的最佳途径,这种个性的张扬是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它是学生的直觉、顿悟和灵感而迸发出来的创新性思维。"乱"的显现的产生将考验教师的教学理念、调控水平、应变能力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乱"的时候,你怎样让学生愉悦地坐下来;当学生"乱"富有挑战时,你如何盘活;如何进行教学的"二度计划",让学生的"乱"成为学习资源,成为学生探索知识,发现规律的新起点。
三,音乐中的编创故事
很多音乐是有故事内容的;有些通过歌词可以知道;有些要认真欣赏,体会其中的意境。让学生编创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更理解音乐。
在学习《三只小猪》时,学生们听着音编故事,一个学生说到:一个小猪去河边打水不小心把水桶掉进了水里,他就请龙伯伯把水桶捞了上来。我问他龙伯伯在那里时,他说,龙伯伯在水里。多么丰富的想象力。
四,学生编创表演动作
边唱边表演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喜欢用动作来表达情感。
我在教《闪烁的小星》时,同学们把银色的亮光纸剪成小星星的形状,做成指套戴在手指上,伸开小手一张一合的,仿佛是闪烁的小星星。在学习《两只小象》时,学生们想象着用手当小象的鼻子,两个学生用胳膊勾起来,做出"勾一勾"的动作。在教《鹅》时孩子们伸长了小脖子,扬起手臂,五指捏在一起模仿鹅头,按着节奏一伸一伸的表现出鹅的憨态可鞠的形象。
通过表现和创编活动,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的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
课程改革的灵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为了每个学生发展的宗旨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创造是发展的关键",新课标中提出"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创造才能。"强调学生的学,以学为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兴趣、情趣、意趣、乐趣来启发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
新课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自要有创造意识,要锐意进取,肯于攀登新的高峰。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从小形成创造者所必备的个性、自信、独立、有创意。对目标始终如一的追求,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全文完-
▷ 进入风Y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