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红楼梦》与皇帝的新装遗君明珠

发表于-2006年09月21日 晚上8:32评论-6条

《红楼梦》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是一座山,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山,每个人站在它的下面都自觉渺小。只要读过几本书的人,如果没看过《红楼梦》,就像追星族不知道刘德华、周杰伦一样,简直不可理喻。以至于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草珠一串·京都竹枝词》)的说法。甚至对《红楼梦》的研究都成了一门叫做“红学”的学问,更甚者,对作者曹雪芹家世的研究也单成了一门“曹学”,最近好象又有了什么研究秦可卿的“秦学”,也许,哪一天会冒出“林学”、“刘姥姥学”之类也说不定。可叹自以为读书不少,但这部让许多人为之痴迷、为之发狂的“奇书”,看了几遍也不明所以。

《红楼梦》到底好在哪儿呢?有人说是思想深刻,“贾府及四大家族的由盛到衰,揭示的是整个封建体制必然走向衰灭的本质规律。”这显然有些牵强,曹雪芹写《红楼梦》时,马克思还未出生,曹先生是不会受到共产主义熏陶的,肯定不会上升到阶级和社会制度的高度。有人将《红楼梦》作为一本百科全书来读,认为书里涉及了人生、人性、人际交往、民俗、医药、情感、文化、文学、建筑等等诸多方面。这也有些说不过去,小说里面的东西未必是真的,看《红楼梦》开药方早被笑为无稽之谈。有人看完电影《少林寺》就跑着去出家当和尚,有人看完武侠小说就去练轻功从六层楼跳下来,一般大家都认为这种人幼稚或者有病。还有人从某个具体的角度来研究《红楼梦》,有人考查里面的人物就有400多个,有人论证里面人物写的诗词很有艺术水准,更有人把《红楼梦》当作《清史》来研究,认为其中描写了许多史料中不曾记载的东西。可小说毕竟是小说,如果相信中医,可以看看《本草纲目》,总比从《红楼梦》中找方子强些。要论写诗,乾隆皇帝好象是存诗最多的人,但没人说他除了是一位伟大的皇帝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而且乾隆的诗对清朝的研究价值也远高于《红楼梦》。要说人物众多,《红楼梦》是400多个,而《水浒传》里写了800多个,很多人物在百姓中更耳熟能详。《红楼梦》人物的鲜明不见得能超过《水浒传》,政治的复杂不见得能超过《三国演义》,可读性和想象力不见得能超过《西游记》,讽刺现实的深度不见得能超过《儒林外史》,在我们的古典名著中,《红楼梦》不见得就哪方面都肯定能冠绝群芳。

鲁迅先生有关《红楼梦》的一段话曾经特别为大家称道:“《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全集》卷七《绛洞花主小引》)话固然不错,但仔细想想,好象换成一本别的书也能适用。不管什么事情,都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就象路边有一个卖西瓜的农妇,因不同的观者产生的想法自然不同:欲买瓜者想到的是瓜价,城管队员想到的是市容,社会学者想到的是贫富差距,小流氓想到的是裙子盖住的那部分大腿。

也有人从时代和历史背景的高度来看待这本书,但这也恐非曹雪芹的本意。每个时代的的作品自然留有那个时代的印记,不一定是作者刻意为之。记得毛主[xi]的《七律·长征》发表时,就有人从“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读出了运动战的思想。偏偏朱德看不出来又有一股认真劲儿,拿着去找主[xi],问到底是不是里面真的体现了运动战的思想。毛主[xi]看了半天,说:“我也看不出来。”幸亏当时主[xi]本人健在,否则不知还会被人考证出些什么来。对一部作品仁者见仁是常有的事,但如果过分地牵强附会,就显得太不厚道了。假如曹雪芹老先生活过来,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这么研究的盛况,感激涕零之余肯定会说:有闲钱的话赶紧去给我弄点吃的吧,不就一本破书嘛,研究他干啥!

我并不是想否认《红楼梦》写得好,我只是弄不明白,它究竟有没有好到大家说的那种程度。这又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苏东坡住在岐山下时,听说河阳县的猪肉味道特别好,就特地差人到河阳县去买猪。哪知差人是个酒鬼,起初因为受了苏东坡的警戒,倒是一点酒也没喝,小心在意地做事,所以一路上倒还顺利,没有出什么岔子。可是一等到买好了猪,而且快要到家的时候,他到底熬不住了,便放量大喝起来,结果倒头就睡,猪也跑了。醒后没有找到,又不敢空手回去,他只好自掏腰包在岐山附近买了几只猪充数。为了吃美味的河阳猪肉,苏东坡特地发出许多请帖,请了不少客人。苏东坡是当时的名人,客人们觉得他的话是不会错的,于是大家都称赞河阳猪肉的好处,那些没感觉到猪肉味道好的人,见大家都说好,也跟着称赞起来,说它又香又肥又美等等。可是,正当大家赞不绝口时,却有人来通报说:有几个老百姓要见苏东坡。苏东坡把来人叫进来一问,原来是他们把跑散的河阳猪送回来了。交口赞叹肉好吃的人们都感到非常尴尬。

我们常常会有这种情况,或者因为对方是某方面的权威,或者是碍于面子,或者担心显露自己的浅薄,对别人的观点总是随声附和。现在说《红楼梦》好的人中,会不会有人象到苏东坡家吃肉的客人一样呢?忽然想到《皇帝的新装》这个寓言,全国的人出于各种目的,没有人把皇帝一丝不挂的实情说出来。只有那个孩子说:其实,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我希望我就是那个不知深浅的孩子,我想说,我觉得《红楼梦》并没有大家说得那么好啊!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遗君明珠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萧月月点评:

的确不错,
妙谈《红楼梦》,
只是希望如此文章,
成为评论开篇的希望。

文章评论共[6]个
天心浪子-评论

看了此文,感觉很不舒服,我想作者并没有看过红楼梦,或是好粗略的看过,这样说来也太妄自菲薄了。好多观点让人觉得可笑。我想,当你看红楼梦,把它大部分诗词或是优秀的句子,抑或对话都背出来的时候,你会为自已的浅见,可笑之变而羞愧了。拿红楼梦与皇帝的新妆来对比,也许只有无知才可以这样比了,一般人都不敢的。
  【遗君明珠 回复】:乡人入城赴酌,腰席内有橄榄焉。乡人取啖,涩而无味, 因问同席者曰:“此是何物?”同席者以其村气,鄙之曰:“俗。”乡人以为“俗”是名,遂牢记之。归谓人曰:“我今日在城尝一奇物,叫名‘俗’。”众未信,其人乃张口呵气曰: “你们不信,现今满口都是俗气哩。” 

俺就是那个俗人,而且俗气,对橄榄不及细细品味就妄加评论,想起来到现在还脸红。只是看到日啖橄榄半斤,摇头晃脑以为橄榄是天下第一美味者,仍忍不住想说一句:我觉得,橄榄并不象你们说得那么好吃啊! 
 
[2006-9-21 22:50:52]at:2006年09月21日 晚上10:08

遗君明珠-评论

乡人入城赴酌,腰席内有橄榄焉。乡人取啖,涩而无味, 因问同席者曰:“此是何物?”同席者以其村气,鄙之曰:“俗。”乡人以为“俗”是名,遂牢记之。归谓人曰:“我今日在城尝一奇物,叫名‘俗’。”众未信,其人乃张口呵气曰: “你们不信,现今满口都是俗气哩。”

俺就是那个俗人,而且俗气,对橄榄不及细细品味就妄加评论,想起来到现在还脸红。只是看到日啖橄榄半斤,摇头晃脑以为橄榄是天下第一美味者,仍忍不住想说一句:我觉得,橄榄并不象你们说得那么好吃啊!

  【帘外落花 回复】:不明白 [2006-9-22 13:57:44]at:2006年09月21日 晚上10:49

帘外落花-评论

呵呵,我没看过红楼梦,看了一半,看不懂
  【遗君明珠 回复】:我每次都是咬着牙看。说实话,我看小说就是追情节,对曹兄在书里的很多文字真的提不起精神。当然,我属于最低等的那种阅读层次,看任何都书都纯为娱乐,兼睡前催眠。 [2006-9-24 16:22:35]
  【帘外落花 回复】:我是真没看明白,后来朋友说我红楼梦都没看过,还写什么文字啊,我坚持着看了一节,书就被装在柜子里了,可惜了朋友的一番好意,呵呵 [2006-9-24 18:31:07]
  【遗君明珠 回复】:其实很多作家都称自己不看或看不懂红楼梦。这其实纯属个人喜好问题。
另,我的文章很多都是经您审核,在此表示感谢!
祝好! [2006-9-24 21:37:28]
  【帘外落花 回复】:谢谢,我不是作家,只是喜欢文字而已,另外审核文字那也是工作,不应该在谢谢范围内。祝好! [2006-9-25 19:02:12]at:2006年09月22日 中午1:59

隐身人-评论

我没读完《红楼梦》,但的确感觉它是取之不尽的宝藏,是一座让我们无法攀登到顶峰的高山。
  【遗君明珠 回复】:即使它是珠穆朗玛,我只喜欢天下群峰。 [2006-9-24 16:17:27]at:2006年09月22日 下午4:08

雨落梧桐-评论

其实,我也不太喜欢《红楼梦》,所以,我同意作者的观点。一是,这事真的像追星族喜欢自己的歌星一样,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喜欢了才痴迷。二是把它作为百科全书,我也不同意。作者涉猎的方面是很多,但是如果把这些作郑重的研究,真是有点闲得没事做之嫌吧。三,如果说优秀的诗句和句子,天,那如李白和苏试?其实,我最不喜欢的就是那里面的语言。真的。我可能胆子也不小。
  【遗君明珠 回复】:曾经有人一句“李宇春长得像姚明”招来无数“玉米”的爆骂——虽然的确有几分神似。写《红楼梦》不好的文字通常也要准备挨骂的,幸运的是,红尘里的“红迷”都非常文明而有风度。 [2006-9-24 16:13:21]at:2006年09月23日 早上9:46

刑天-评论

美国没有飘学家,前苏联也没有复学家,只有我国不但有红学家,还有红学会。明天,把易中天、苏文茂郭德刚等组织起来搞个三学会吧。at:2006年09月25日 上午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