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打猎,人们一般都认为需要使用刀枪、铁夹、网扣什么的。可在我们孩时,什么都没有,却有另外一番做法,并且其乐无穷。不相信吧?请往下看。
当自己有13岁左右时,就不肖与小不点们玩什么“藏猫猫”“过家家”等游戏了。心里总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大人,要玩就玩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同龄的伙伴们特别喜欢秋天,打猎就是这个季节最好。
尤其是在晚秋时节,沉甸甸的稻穗把水稻压弯了腰,田野呈现一遍金灿灿的景象。白天的天空中,北方的侯鸟一群接一群掠过;晚上山野处,小动物也乘机进入田野掠取过冬的食物。这也是我们“小大人”们特别活跃的时期。
匆匆吃过晚饭,我就避开妈妈与哥哥姐姐的眼光,一溜烟就串到郊外小伙伴们的村口。一声口哨响过,村子里首先就窜出来几条黄狗,围住我左右摇头摆尾地撒欢。不一会,几个小伙伴手拿短木棍或者小锄头出村集合了。看见我们凑在一起,狗儿们不需要打招呼立即就朝夜幕中的旷野冲去。(这是因为狗儿们已经习惯了,也可能是狗儿喜欢打猎的天性吧。)这就是当地孩子们与小年轻们喜欢的一种秋猎活动,俗称“放夜”。
伙伴们拖着木棍聊着天,朝着狗儿跑去的方向随意走去。我们没有手电筒也没有火把,完全是没有具体目标的、就着星光朝着山脚下的旷野游逛。走着走着,大家有点疲倦了,突然,远处传来狗儿发出特有的“嘤嘤”声(不是一般的“汪汪”声),这是狗儿发现猎物气味向我们报告了。大伙就像喝了兴奋剂一样,立刻朝狗叫的方向冲去。
在山脚下一块约100平方米的稻田周围,让狗儿们团团围住了,狗儿们一边在不停地哮着,一边做出准备扑击动作。猎物落入包围圈了,大伙操起家伙围住稻田,重点防守山脚一线,然后发出冲击的信号。稻田里一阵混乱,成熟的稻谷“唰唰”地往下掉,生产队队长的儿子看见不妙,就要求放开旷野一边的防守,让狗儿把猎物朝旷野处赶。
在旷野,猎物目标明显,几个回合的左冲右突,猎物终于被擒获了。一般都是小型獾类动物,俗称“田猪仔”,肥肥胖胖的有三、四斤左右。
最麻烦的是捕捉“竹鼠”(俗称“芒鼠”)和“赤干狸”(跟果子狸差不多)了。这些小野兽特别狡猾,一般不远离山脚,遇到危险就朝山上逃窜。竹鼠跑得慢,但是掏洞特别快,我们也有办法对付它。这时小锄头的作用就发挥了,有人一边挖洞,有人脱下外衣汲水朝洞口浇。因为土让水浇湿了就会沾住竹鼠的爪子,竹鼠掏洞的速度就慢了,不一会就无处可逃;如果是赤干狸就更麻烦,它会上树,狗儿只能围在树下干着急,就需要人也爬上树用木棍捅它下来。赤干狸有锋利的牙齿和爪子,狗儿也不敢随便扑咬,弄不好狗鼻子会被抓得血淋淋的,这时人狗协调作战,棍敲狗咬,好一阵折腾才能捕获。
每次“放夜”不都是有收获的,有时候一晚上狗儿们都不开叫,大伙只好扫兴地早早回家。也有遇到狗儿们飞快地跑到我们的身旁,夹着尾巴贴近人身,怎么样也吆喝也不敢离开。这时肯定是有危险的动物在附近了,大伙就集中一起慢慢回撤。我们也知道,大型动物一般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的,只要不去挑逗它,不急忙分散逃跑,就不会有危险的。
捕获的猎物一般都是由生产队长的儿子拿回家,整理好了挂在厨房的“火炕楼”(灶台上方的横梁)上,成了熏肉后,做好啦就叫大伙一起“打牙祭”。我们总觉得吃肉还没有“放夜”有乐趣呢。
-全文完-
▷ 进入冬-青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