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做过文学梦,一是没有文学基因,别说父母没念过几年书,就是往上捯八辈儿,也捯不出个识文断字的。二是没有文学氛围的熏陶。自出生以来,看的是父母头顶的高粱花子,吃的是填饱肚子的粗茶淡饭,闻的是房前屋后的泥土气息,玩的是手工制作的沙包键子。别说是世界名著,连小人书都不曾有过。读过的第一本书是上小学的一年级课本。三是在能和文学亲近的日子里没好好珍惜。第一次是在三年师范期间,虽说学校的图书馆不大,但能读之其中的几十分之一,想必也受益匪浅。然而,整整三年,除了上好每一节课,剩余的时间多半用于拉手风琴,少一半用来逛街、遛河沿儿。第二次是工作之后又脱职上了两年教育学院。课程安排很松,一般只上午半天课,整个下午乃至晚自习期间,也是一半儿用于逛商场,其时很少买东西,为的是饱饱眼福;上公园,因出入次数过多,把门儿的都混了个脸儿熟;没事找事儿,有时不看几路车,也不管去哪,见车就上,到终点,下车,溜达,上车,返回;东西乱窜,租辆自行车,与好友两人(勿多,多则想法不统一),没有目的地瞎转,到郊区果园,躲在树下偷吃水果;到军用机场同大兵闲聊套近乎,为的是走近军用飞机,也得逞过几次;看电影,两年里,看了不知多少场电影,记得有一次电影过长,回来后学校大门已关,说了半天好话,才快速闪进门,本想蹓之大吉,但被拽住登记班级姓名,遂报之假班假名,为此窃喜不已……还有一半儿的时间总算干了点正事儿,有时去系阅览室读报看杂志,有时去文科阅览室看书,但专业书除非老师布置或做作业时才看,每次去时早早儿堵在门口等老师开门,就是为了抢占一些小说。实在不得手,也跑到校门口租。看得最多的是诸如琼瑶等的言情小说,二角钱一天,一本书到手,一个下午加一个晚自习再加打着手电躲在被窝里的大半夜,第二天便还上,越想那一角钱越值。有时也到校图书馆借阅,但烦于查卡,查了半天,填几张单子,往往是五张单子也借不到一本,渐渐地懒得去借。总之,三年师范,两年大专,于文学上没什么长进。四是工作之余更是藉工作之累家务之重的口,天天跟着电视的感觉走,就是一百八十集的电视剧也敢一集不拉。日子便在孩子的牙牙学语中,在接送孩子的车轮中,在孩子的朗朗读书中,在为孩子抄卷子的抱怨中,在亲朋好友的大事小情中,在柴米油盐的精打细算中,溜得飞速。
基于上述先天的后天的,外在的内在的原因,虽说没和文学绝缘,但文学于我就如喜玛拉雅山,只知有山,未曾见山,终是如无山。
只等孩子大些了,工作定型了,身体轻闲了,日子没味了,心里落空了,才想起看书了。
书的第一来源是学校图书室。在此真应感谢“普九”,如若不是应付验收,别说是几万册,就是几十册也是奢望。借书来读,并非缘于“书非借不能读也”,实是舍不得,所挣本不多,买了自己住的房子,还得攒儿子上大学的钱,儿子娶媳妇的钱,更得存为儿子买房子的钱。所以,除非是借不到的,特想看的,网上没有的,才买来读。虽说读了几本,但不求甚解,总想边读边作笔记,但往往是:读之无味的,懒得记;读之有味的,忘了记。有时想想,除了一些名著还记得大概情节,真不知得到了什么。
书没读多,读的也没懂,有时还心动手痒,也想涂几笔,于是就着灯,伴着月,写下自己的心之所想。初为自己赏,后为友人赏,遂想为大家赏,于是试投几处,也变过“豆腐块儿”,便精神抖擞地找不到东南西北。许是高兴过了头,“豆腐块儿”也没得“吃”了,心里着实郁闷得无再写之力。后来,听同事说可以把自己的文章发到网上,于是,才有了暖玉与烟雨的这份缘。
我与烟雨的缘,并非“媒妁之约”,纯属“一见钟情”。终于决定把自己的文章发到网上的那天,在众多的文学网站中粗粗一览,烟雨红尘便定格在心中。烟雨,诗意的朦胧,雨如烟,山如黛,水如碧,柳如梦,花如痴,人如醉;红尘,醉意的迷蒙,滚滚红尘中,或鲜花相拥,或荆棘丛生,或一路坦途,或崎岖不平,或朋牵友扶,或踽踽独行,我们都是匆匆过客,能于红尘中竟显本色,留下一抹痕、一道亮,人生便多姿多色。
初入烟雨,方知自己知识的浅薄;走进烟雨,才知自己笔力的软弱。读着怀着忐忑不安之心发至烟雨的[ch*]女作,为烟雨又多一位新友,欣喜;品着率性而为针砭时弊的杂文旁说,为烟雨能有如此力作,骄傲;赏着性情中人佳词美句的散文随笔,为烟雨能有如此赏心悦目之文,自豪;赞着才子佳人灵感迸发的古词新诗,为烟雨能有如此怡情抒怀之作,欣慰。
如果说文学如海,海中自有万吨巨轮乘风破浪,有一叶扁舟随波逐流,也有光脚在浅水处的嬉戏者,更有站在海边向着茫茫大海眺望者。身为烟雨之人,多数是海之向往者。虽说体会不到波峰浪谷的雄伟气魄,感悟不到轻舟飘泊的浪漫洒脱,感觉不到水凉沙柔的舒心惬意,但能极目海之壮阔,水之浩淼,天之湛蓝,风之清爽,心底也便宽如海,清如水,明如天。这便是文学之于我们的最大收获。
在烟雨流连的300多个日子里,烟雨早已成为自己心灵的家。对烟雨说自己想说没处说的话,对烟雨诉自己想诉无处诉的情。烟雨也已成为我们大家的家,同在烟雨,我们就是朋友。虽然天涯各方,但一篇美小文,便能让我们彼此用心沟通;虽然素昧平生,但一句留言,便让我们不再陌生。我们感谢着朋友的诚挚祝福,感动着朋友的真诚点评。每一声“小鸟”啼鸣,都如心湖中投入一枚石子,漾起的涟漪久久不平。
仍不敢做文学梦,但能在如梦的烟雨中梦舞人生,醉意也朦胧。
感谢烟雨为我们这些在文学之海边徜徉的人搭就的“望海楼”!值此烟雨五周年之际,斟满一杯酒,为烟雨的明天,为烟雨朋友的明天,干杯!
-全文完-
▷ 进入暖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