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好个秋
--追忆渭河“03﹒8”洪灾
往事不堪回首
公元2003年的8月至10月,对于陕西省境内的渭河下游人民来说,是最为惨烈的。由于持续降雨,渭河流域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洪灾,华阴、华县等沿渭5县(市、区)56万人受灾,12·9万人一夜之间沦为灾民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23亿元。
受灾最严重的华县境内五条支流就有三处决口,13·3万人被迫转移。原本只有6万人的县城,一夜之间平添13万灾民。17·3万亩良田毁于一旦,8万多间民房倾刻倒塌,44所中小学夷为平地,直接经济损失达17亿多元。
灾情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亲自批示,温家宝总理在国庆节专程来灾区看望和慰问受灾群众,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灾民有房子住、有饭吃、有衣穿、学生有学上。
谁是罪魁祸首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乌鼠山,自西向东流经甘肃天水于凤阁岭进入陕西,至潼关县港口镇汇入黄河,全长818公里,流域面积134766平方公里。
毛主[xi]的“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使黄河上飞架起了一座三门峡大坝,也正是这座大坝使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黄河下游水患彻底得到根治。
可是1960年建起了三门峡水库以后,陕西东部的潼关华阴华县和渭南(现临渭区)四县被划为三门峡水库淹没区,48万与世无争的农民陆续被迁出富饶的渭河平原。
更为严重的是,三门峡水库建成蓄水后,由于高程的关系导致渭河流速减慢,泥沙冲刷无力,淤积加快,河床大幅度抬升,进而又影响过洪速度,形成一轮又一轮的恶性循环,从1956年三门峡水库建成蓄水至今,渭河河床足足长高了3·5米,渭河成了悬在人们头上的一把利剑。渭河南岸遇仙河汇渭河入口处的一座桥经1969年和1974年两次加高,加高的高度一共达到了6·4米!
渭河成了渭河下游人民的灾难河。
2003年8月下旬到10月上旬,不到两个月时间,渭河出现6次洪峰,洪峰流量不过3570立方米/秒,水位却高达342·76米,比1954年的7660立方米/秒流量时的水位高出3·95米,渭河下游南山支流全面倒灌。修建三门峡水库前,渭河下游5000立方米/秒流量不漫滩,可现在,即使1000立方米/秒的流量也会漫滩。
话题继续争论
公元2005年的10月,渭河再次发威,当地数万军民又再次和洪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以战胜洪水而告终。可面对年年小水大灾的局面却仍然是无能为力。2004年2月3日,作为陕西省人大代表的华县县长薛东江共15位省人大代表向陕西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停止三门峡水库蓄水发电、尽快降低陕西潼关高程、彻底消除渭河下游水灾隐患的议案》。议案称,应该“立即停止三门峡库区蓄水发电,尽快实行空库敞泄,从根本上消除洪灾隐患”。直至现在,可议案仍然是议案,潼关高程依然,渭河河水依然。渭河仍然是顶在华县人民头上的一盆水。
后来又有人提出炸掉三门峡水库大坝的建议,有人认为这是一些人开玩笑的说法。可经过考证,这句话却是出自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之口。早在40年前,周恩来总理就说过,三门峡水库自1960年9月开始蓄水运行以来,到1961年底,库区淤积泥沙13·62亿吨,连同1959年、1960年两年淤积的3·68亿吨以及库区塌岸1·8亿吨,共达19·1亿吨,下泻泥沙仅为1·12亿吨,致使潼关河床暴涨4·5米。到1964年底,三门峡水库335米以下已经淤积了40·8亿吨泥沙,致使潼关河床严重淤积,渭河河口形成“拦门沙”,加之淤积末端迅速上延,影响到西安及关中平原的工农业生产安全,使关中百万人口年年面临小水大灾、大水灭顶灾的威胁。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3月出版的《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志》中记载,1964年12月18日,周恩来总理在“治理黄河会议”上说:“可以设想,万一没有办法,只好把三门峡大坝炸掉,因为水库淤满泥沙后,遇上大水就要淹没关中平原。”周总理同时说:“关中平原不仅是农业基地,而且是工业基地。不能只顾下游不看上游,更不能说为了救下游,宁肯淹关中。”
可是有的人却说渭河水灾与三门峡水库无关!让我们重新回顾一下那不堪回首的“03·8”,渭河1号洪峰、2号洪峰,整整5次洪峰的水全部滞留在华阴华县,而且整整十天十夜,被淹没的村庄积水最深处竟达8米之深。特别是那带来毁灭性灾难的2号洪峰从华县到潼关不足50公里的路程竟然走了8个小时!而同样是流量不低的第六次洪峰,洪水居然悄无声息的经过受灾的五县市快速注入黄河。甚至在当地许多人心目中形成了一个错觉:“03·8洪灾”只有五次洪峰。究其原因,那就是前五次洪水泛滥的时候,三门峡水库依然是蓄水发电,而第六次洪峰来临的时候在有关部门的干预下,三门峡水库停止发电开始泻洪了。
三门峡不是陕西的三门峡,它要发电,它每年有2亿多元的收入。水淹的是陕西的父老乡亲,不是三门峡的父老乡亲!这就是反差。
当年受灾最严重的县--华县在灾前的全年的财政收入也仅仅只有3000万元,2005年已经增加到1·7亿。2006年9月已经超过2·7亿元。财政收入提高了,群众也开始富裕起来了,可是悬在人们头上的那一把利剑却始终还是悬着,渭河沿岸的人民期盼着,什么时候能安按稳稳过日子呢?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6-9-15 22:27:06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古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