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在旧书摊上买了一本王小波的小说集。那是一个相当无聊的下午,天气阴冷,我躺在出租房里光线暗淡的床上,翻开了这本厚厚的选集。
以前,我从未听说过他。那时,他已被炒得如日中天,盗版书也处处有卖。我快速地读了几页,立刻就被吸引住了,这是一种非常亲近的感觉。它没有我读外国译著的那种隔膜,也没有汗牛充栋的那种端起架子来的作品所具有的不食人间烟火的高超感觉,而是彻底的平易近人,就象是聊天,其间穿插各种趣话,幽默故事,漫画似的描绘,将各种生活经历和精神经验融合在一起。其语言的表述自然而妥帖,这是谈话和讲述生活内在情趣的最自然的语言。这样的语言是很贴近每一个读者,并通过它感受到了王小波式的幽默。
我是一个有些想象力的人,虽不很出色,因为自己过于急切的去感受新东西,而停顿在某种偶发的状态中,即有时想象力很强,有时又十分薄弱,全赖自己的心情,感受的深浅了。但看了王小波的小说,跟着他无所顾忌的思维和想象往里走,我忽然明白了他的世界,一个被冷酷的现实折腾过却没有折腾完的特立独行的王二的世界,充满了现实人间的温情和奇妙幽默智慧的观察的世界。王小波是博学的,又有着诗人的热情。他那黑色幽默的眼睛所看见的生活,是一般的人,甚至那些学者们所看不到,也不屑去看的,而那些书斋学者,也绝无能力为我们发掘如此丰富的幽默的画面,并教给我们这一方法。
看了他的小说之后意兴未减,继买来他的杂文集来看,看了几篇很过瘾。看粉饰之作,吹捧之作,无关痛痒之作看得几乎找不着北的我,终于看到了我内心的闷气如何被捅开了一个口子,那清爽的,融化般的精神感受,我在某些译著里才能隔靴搔痒地得到,而现在这种感受已和我的现实体会奇妙的交织在一起,在我的阅读经验里这是绝无仅有的。
能从三种文化逃逸而出,并保持自己的个性的人少之又少。这三种文化是:本土的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和现实潮流文化,其实更多的人是叛裔而不是反抗,是盲目的融入而非拿来主义。王小波执意要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其蕴义是意味深长的,可人们看到的只是那只平民化的可乐的猪,而不是它的特立独行。实际上,特立独行何其难也。且不说要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广泛的阅历,而且必须有独立思考的智慧和勇气,要想到说到做到。后一点尤其难,沉默的大多数会一直沉默下去的,这是无法的事。
王小波告诉我们,不论如何活着,最根本的是要活得有趣。我们从各种书籍中都可以学到一批对生活观点的强调。有的是强调权力,如管理学政治学;有的强调金钱,如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谁动了我的奶酪;还有的强调爱情,强调性功能,比如离婚率的生理学解释,什么生命在于运动啊,营养学啊等等。的确,生活渐渐富裕了,讲究多了,整体的生命存在要分而剖之才了然清楚,可什么是最重要的呢?各家有各家的说法而已,这需要各人自己去领会,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显然,这很难落实,往往说是说做是做,有时根本就不搭边儿。可王小波的有趣说,实在很通透,可这种有趣也不容易,他说过他天天过的都是愚人节的日子,而我觉得大部分人所过的的日子就是愚人节小丑的日子,愁眉苦脸,千百遍的出演,自己却感受不到什么乐趣,那种忍不住的哧笑。
王小波在文化大革命中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年青时到了云南插队,后来回了北京读了大学,后留学美国,得了学位回来。他学了计算机之类的理科专业,业余却写起了小说,成为不入流却名望的作家,这是很有意思的。
-全文完-
▷ 进入尤其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