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关于文学的事情,对于80年代出生的这一群人来说已经变成一种娱乐消遣方式。80后的作者,也会适时的应对读者需求,写出刺激眼球的东西。比如玄幻与颓废,在这个市场中成了主色调。
而在现代人的享受观念里,太多的东西取代了文学在心中的地位。那些电视电脑游戏音乐以及各种娱乐场所。面对这些选择,人是盲目的。既为娱乐,则必然选择最享受的方式。而文学的地位也是逐渐被取而带之。文学的市场已经远不是六七十年代或者更早时候唯一的享受方式。亦不像那时候一样,一年出十几本书并且畅销所能在现代人的选择中见到的了。时代在变迁,过去的就会是历史。而历史,却只能存在人潜意识的记忆里面了。这是现实社会的悲哀。
∮80年代出生的人,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糜烂的青春。会继续文学,但时代赋予这群人更多的压力。书可写,是否还能卖的出去。这是出版商最大的心病。更多的人觉得80后的年轻人是矫情的一代。不可否认有些人是在麻木的无病呻吟,但亦有些人在用文字记录下那些迷茫的生活与爱情。时代变了,写手也必须跟着时代的变迁写出符合这个时代的文学。
经常会去看一些关于80后的报道,大多是痛斥的声音。有些资历相对较老的评论家甚至是作家统统拿出曾经的老书来炫耀,或许可以想象,他们的时代已经逐渐跟历史接轨,他们与这个时代已经产生不小的代沟。也就是说,他们的文学功力虽厚,但却很难打开这个市场。人是倔强的动物,总以为自己永不颓败。又或许他们在痛斥80后这群人的同时心中亦会带着侥幸的立场。在他们心目中,80后这群人写不出《雷雨》,《红岩》等著作,但这些只代表着那些曾经的历史,反映出来的亦只是抗战与贫瘠的年代。用心想呢,这些早已经过去,80后是活在现实中,而不是仅仅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从这点说,在某种意义上,80后的文学还是值得一读。鲁迅开始写现实痛斥现实,但过了几十年,鲁迅写在当时的文字得到肯定。这就不难解释,80后这群人在作古以后,他们的文字亦会被广泛的接受。时代在变,人也在长大。
不可否认80后的文学依然存在着许多欠缺的地方,毕竟经历有限。你不能要求刚出生的婴儿立即就参加长跑,还拿冠军。这是不实际的,就像我叫季锋而不是雷锋一样,如若反过来,则就真荒谬了。但可笑的是,如此荒谬的做法却出自那些所谓的评论家或作家之口。难免会让人心有所思。
那些人有发表这些意见的时间还不如去想想怎样才能使作品被世人接受。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使别人接受。或许这是大家共同的问题,文学不是哪一个人所能代表的。它属于整个创作和阅读的人群。而在现实中满目淋漓的选择中,人们是否还愿意继续阅读,这应该就是文字的魅力所现。
-全文完-
▷ 进入季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