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惚间,整个江南走进了秋季。
印象之中,春节犹如前些时候才刚刚过完似的。对此,我不时感慨:“岁月真如白驹过隙啊!”
似乎人们对这夏天还意犹未尽,总不相信自己的所见所受。总是觉得这秋还在北方,还在向我们走来的路上,离这秋还早呢!然而,几日前的那场暴雨就象这秋的报幕者,风雨交加,雷轰电闪,雨下的十分仓促,似乎每粒雨滴都想去赶这盛宴,密密麻麻地向我们飞来,落在脸上,痛痛的,落在地上,又溅起高高的水花。报幕雨过后,母亲来了,拿着厚毛毯交给我,我很诧异她是不是弄错了呢?正值酷夏,何必要这东西呢?“雨已下过,该入秋了”母亲幽幽地说。
是啊!该入秋了。这场雨,将毒辣辣的阳光都浇湿了,带给我们透心的凉。我们也十分乐意地穿过这雨幕,走进装满秋的气息的屋舍里去了。
然而,江南的秋意竟是那么地淡,就象一个杯子装满水,而水面上零零落落飘着几片菊花,曰:“菊花茶”。可正是这淡淡的秋,将江南水乡带入这有情调,有韵味的秋意。在这种秋意的熏陶下,这树摇曳多姿;这花风情万种;这人也像抒情诗般的温柔。当年东坡先生不正是迷恋这种秋景,挥毫写下“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这一佳句。
我未曾亲眼见过那“满山红叶”的秋景,因为我们身处江南。在秋天,树还是一样的绿;山还是一样的青;天还是一样的蓝;云还是一样的白。也许大多名家们都将这秋当作悲凉的化身,而在江南水乡,丝毫看不出一点的颓废。就只有几片萧条的落叶点缀着这秋,他在翠绿的草丛中竟是那么安静,落叶归根,也许它正是在大地的怀抱当中,才能有这种安全感吧!看着地上绿绿的草儿们,就会想起幼时,时常在这“大自然的毛毯”上打闹,睡觉,永不厌倦。每当我躺在这草丛中时,就会听到来自大地深处的呼唤,有种熟悉的感觉。缕缕清风拂过草儿,再从我的脸颊经过,让我闻到青草翠青的味儿,我便忍不住闭上眼来,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自然的天籁,沁人心脾,悠闲洒脱。等到残阳如血,才恋恋不舍,悠哉悠哉地走回家去,面对温馨的晚餐。
在一次偶然邂逅中,我见到一幅风景画,悬在某画廊的角落里“孤芳自赏”无人问津。我仔细一看,竟发现整体给我的感觉竟是如此的和谐,色彩浓淡得宜,线条清晰秀丽,很是耐看。这画应该是画日本小山村里秋的风景吧!一切显得那么自然,不带有一丝现代化的感觉。画中有一屋舍,被白色栅栏围着,这屋应是幕府时代的建筑物吧!是木头建成的,呈现出一种神秘之感。房前有两株樱花树,落英缤纷,树下是一片黄黄的草皮铺着一层薄薄的樱花,是那么成熟。屋后屹立着一山,就连这山也抵挡不住秋天的脚步,迟迟不肯褪去青的衣裳,放眼望去是那种黄中带绿的色彩,是那么和谐,安逸,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静态美。只可惜我囊中羞涩,不然会将起收藏,自己一个人慢慢品味,咀嚼。走时,我又忍不住深情的望它两眼,希望可以将起永远留在脑海之中,也十分希冀自己可以在那种环境中生活片刻。如果真的有幸住在那“仙居”中,品那秋韵,那我此生也无憾了!
略读一些书,我就已经领略到过各文人对秋的无尽爱恋。郁达夫愿将寿命的三分二折去,来换得北国秋天的留住;而欧阳修却将秋天写活了,富有生命力,在他的《秋声赋》之中,秋声,秋容,秋意,秋气无一不溢满蓬勃的活力;还有老舍先生的《济南的秋天》;钟敬文的《碧云寺的秋色》,宗璞的《秋韵》;陈所巨的《秋日黄昏的人与鸟》等等,都是秋之篇章的佳作。由此可见,各地的秋在这骚坛中深受欢迎,可谓是异彩纷呈的世界啊!
也许,我们该用欣赏的眼光步入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秋季了!
本文已被编辑[简凌]于2006-9-13 17:03:56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恋上他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