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片微黄的树叶悄然地飘离枝头,我知道,秋季已来临。
秋,又是凉的秋。一样的季节,不一样的心情,今秋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在今天,季节的变迁,在现代人的眼中仅是时尚的标记:秋是什么?秋是胭脂,秋是薄衣新试,秋是不回首的往事。感怀于秋意的多元性,还是随意而侃吧。带着些许恬淡,带着隐隐的欣喜,带着淡淡的忧伤,也带着丝丝失落……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八声甘州》张 炎)文人眼中的秋,有着太多的感怀与思绪。 愁非无端起,皆因心缘生。忧国者,愁家者,怨情者,愁于叶落处悄然而生。念柳永的《雨霖铃》,凄切之情,油然而生。当感情处于极度苦闷之时,无语凝噎,连落笔都难了。而今,愁思如潮。也许执手相看,但不许有泪眼。且珍惜相聚时的幸福,无须为远去的美丽而眼角满含惜别的泪。千里烟波,飘逝的是你萧萧的身影,不伤别离。回首向来萧瑟处,一江烟川,归去,也无风雨也晴。 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连鉴湖女侠秋瑾也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可见秋之悲凉了。眉间心头,无计可回避.离愁别思,或许是文人之秋,风依旧,吹遍黄梁,留不住斜阳.只可于西风盛吹中叹一声:"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罢了。 也许,是因为孤独,才使得那么多的文人骚客念念于秋的寂寞与冷清,又因为本身的才华出众,不屑于群处,所以孤影茕茕,以诗词遣怀,却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
孤独是人类的天性,与生俱来;再与人个体的禀性、气质、阅历、实践、学识等相关联,就会形成人独特的性格。“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苏轼的《水调歌头》尤其突出了这一点:孤高。他竟然到了想与天人为伍的境地.曲高和寡,这是必然。如高山流水,惟有伯牙与子期能悟之.若当世无相知,只好高处不胜寒,但又未免使人倍感寂寞,能忍受寂寞者,又能洁其身,净其心者,几人?独酌无相亲,对影与月成三人,只盼月儿解饮者了.醉后各分散,相期邈云汉,笑忘愁事,辛酸都付风中飞扬.他们把属于自我的孤傲在秋月下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又是何等洒脱与豁达!此可谓孤高的最高境界了。
遍寻秋词,唯见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此句,才具有激昂的意义。足见他眼中的秋,是绚烂而美丽的,积极而奋进的。
诚然,秋赋予人精神的不应只是沉重,更多的还有明快的一面:秋高气爽。秋或许是衰落的,但同时也蕴涵了无限的生机,落叶也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秋色如斯,在辩证的逻辑思维里,秋也是新一轮生命的起点.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常人眼中所谓的凄凉,也许是另一番美好的起始.
回首再看自己,独立小桥风满袖的模样儿, 但我知道自己并不寂寞.因为最爱的季节------秋,萦绕于我身边。缓缓行走在微凉的秋风中,任思绪随意飘荡,风轻,云淡.在水之湄,斜阳烟渚,淡淡然犹如东篱边的菊,悠然地做着我自己.
偶尔见秋归的雁影,不禁轻轻牵动思念的心弦,且托雁儿悄声问友人:秋意渐近凉意薄,问君可曾添衣?
有斜阳处,伊人浅笑如水,倚苍梧而立,只愿等你共留恋这人间好季节!
-全文完-
▷ 进入不曾失去你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