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读到的一则新闻让我不免想发牢骚。
重庆一重点中学的一位十六岁的女生,因为父亲是“窝囊”的摆摊的,家里寒酸,所以在父亲希望她帮忙看摊子的时候勃然大怒,举刀追砍父亲,然后离家出走。而受伤的父亲现在很担心女儿,希望女儿赶快回家!
我想,这位可怜的父亲身体上的伤疤在药物和时间的治疗下可以康复,但是,心灵的伤疤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康复?
近年来,在媒体不段地出现孩子伤害父母亲人的报道,每一件出来,“专家们”都非常深刻地从这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家庭入手,分析的非常透彻。似乎每一个出问题的小孩都有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要么是父母过分溺爱,要么是父母对孩子毫不关心,要么是父母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等等。
也的确是这样的,出现这样的孩子,家庭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果孩子在一出生就开始享受着父母长辈的溺爱,长期如此,父母总有满足不了的时候,孩子可能就对父母暴力了;如果父母对孩子毫不关心,他/她就没有办法明白自己对父母的重要,也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对自己也可有可无,暴力起来就没有什么好顾忌的了;如果父母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孩子所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方式,也就只有模仿这样的方式,对父母暴力就理所当然了。
可是,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家庭的影响外,还受学校和社会的影响。
学校对于一个人来说同样是非常重要。从托儿所开始到大学,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时段。也是一人从懵懂走向成熟的阶段,一个人能不顺利地脱离懵懂,正确地辨别是非,这个阶段所受的学校 教育与影响不能不说是不重要的。
可是,我们今天的学校给了我们的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呢?天天喊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又有几个老师能真正地理解呢?就算是老师理解了,现行的教育体制又能让学校老师对学生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吗?所谓素质,以我有限的理解能力,就是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环境有正确地认识,并且适应环境和有一定的生存能力!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的应该是这样的教育。可是,如果一个老师的学生不能考出好的成绩(分数)的话,他/她的学生就再明白事理恐怕也得下岗!在这样的境况下老师们还有多少心思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与引导?另外,在现今的金钱权利为主导的价值观的影响下,一个贫困的孩子在学校很可能就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一个思想行为还不成熟的孩子如果没有成年人的帮助与引导很难做到不和别人也就是自己身边的同学的攀比!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穿名牌就会想自己为什么不能够穿?发泄的途径就只有针对父母了,悲剧也就产生了。
还有我们的社会,对我们的孩子的成长又有什么样的帮助呢?在某些方面不但没有帮助还给了我们的孩子反面的影响。比如电视剧,不是打打杀杀就是一些商业言情片。这些给孩子的影响要么是可以随便去报仇伤害别人,要么就是宝马香车。可是现实中能这样吗?不能,怎么办?歪门邪道就来了。电视广告,很多的电视广告正在误导着我们的孩子。比如,有一则牛奶广告,广播大声地喊“***班级的***同学,你妈妈带了两罐**牛奶来找你!”然后旁边的同学就羡慕地说“你妈妈好爱你哟!”再然后就是孩子非常夸张地流泪表情配上一首有关妈妈的歌。这给孩子是什么?似乎只有能给孩子这种牛奶的妈妈才是好妈妈。没错,这牛奶是非常好喝,可是,小小的一罐就要三块多人民币!三块多听起来似乎不多。但是对于许多的不是很富裕的家庭来说,每天给孩子这种牛奶是有困难的。如果孩子得不到就认为妈妈不爱自己那怎么办?所以看到这则广告,我说不出的厌恶,我对女儿说,这是垃圾广告,不能这样衡量妈妈的爱,妈妈的爱比这牛奶不知道要重多少!还有网络游戏,就像毒品一样吸引着我们祖国的花朵,有多少花朵被网络摧残了?我们的网络游戏开发者和经营者除了数钱之外又想过什么呢?明明规定“未成年人不许入内”,可是网吧的经营者偏偏引诱着未成年人入内!
孩子们在如此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成长,不伤人才怪了!我们在责怪孩子无良的的同时,我们这些成年人是否应该检查一下我们给了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成长环境?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无穷大!我们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榜样呢?如果孩子们的榜样都是一些善良勤劳积极上进的,孩子们能不善良勤劳积极上进吗?
-全文完-
▷ 进入Ninuk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