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刘邦垓下之战逼项羽自刎乌江面南称帝。刘邦是英雄的原因是刘邦的最后称帝。项羽是英雄,虽然结局很落寞但依旧是英雄。英雄对英雄。奈何,一山不容二虎。必须有一人出局。项羽败了,以自刎的方式告别。
刘邦是谁?一个小无赖,贫民,贫的连名字都没有。也可以称为一个混混。仗着脸皮厚聊以度日。要不怎么在一个亭长家混日子呢?刘邦是有自己的哲学的:那就是赤脚的不怕穿鞋的。我穷啊!我什么都没有我怕谁?所以什么都不怕。称帝以后就恢复本来面目了,该杀的杀,该充军的充军。他的哲学变成了铲除异己。你可以有功,但绝不能功高盖主。你可以有功,但不能无视我的存在。有难可以同当有福不能同享。这和朱元璋很相似。你知道的太多,恨不得连我祖宗十八代的秘密都知道。传扬出去我脸面何在。由此可以看出人性的狡诈。
项羽,一个贵族。集万千柔情于一身的英雄。悔不该那么柔情,悔不该是个贵族,悔不该屠城。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一个贵族,一个有勇气反抗当朝,一个有勇气对抗朝廷的贵族需要多大的勇气呀!是啊!人家都说你只有匹夫之勇而没有谋略。我看是不对的。你有勇有谋而又有柔情。你如果是士兵一定是一个勇士,而你却是一个将军。而且也是一个好将军。
既然如此,为什么项羽败而刘邦胜呢?
刘邦作为贫民中的佼佼者(在战争中)在平民商贾反对官吏的斗争中,无疑站在了风浪的最前端。在阶级斗争中,项羽也算是官宦阶层的,不得人心不得拥护。项羽的错就是错在太自信。错就错在太寡断。更错误的就是进城后杀的鸡犬不留。刘邦在这里就乖巧了一点,迅速退兵。
于是乎,大势更往平民中倾斜。何况,张良韩信拥兵自重。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是非曲直是一贯的。非好既坏,没有中立,没有功大于过也没有过大于功,你输了就输了,成王败寇,黑是黑白是白不夹杂一点其他的颜色。就像奸臣永远是白脸忠臣是红脸一样分明的。
在那个时候,老百姓还是希望能安居乐业的。推倒一个无能的政府,推倒一个层层压榨的政府,老百姓还是对未来抱着幻想的。那么他们的寄托就摊在了刘邦的身上。你想呀!老百姓都受够了官宦的压迫,巴不得你们早点灭亡呢?怎么可能去扶持你项羽。又怎么可能跟一个大肆杀人的贵族共舞呢?所以,项羽就显得有点单薄了。
就像秦桧十二道金牌调岳飞一样。本来是岳飞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出于忠诚岳飞还是回来了。秦桧作为一国之相是不该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的。那么,秦桧作为宋字的发明者就会流芳百世而非遗臭万年。秦桧的失误之处在于把权利看得太重要。气量就未免显得狭隘了。都说宰相肚子能撑船,秦桧的肚子却是盛不得东西的。
功过后人自有评论。
项羽完全有能力自己突围的,他没有突围。项羽有能力逃跑的,他没有逃跑。他那时候的心情绝不是绝望而是爱。他为爱而死不是为社稷而死。他为自己的豪情而死而不愿留下虞姬而独活。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他只要一走就一了百了、留着青山在安能没柴烧。他完全可以从头再来重整旗鼓。可是他没有,他舍弃不了自己的爱恋。他败了,作为一个英雄败了是悲怆的。一个男子汉大丈夫是忍受不了这种屈辱的。这里可以看出项羽的大男子主义很严重。
如果换成刘邦,或者朱元璋就不一样了。我是平民,我会苟且偷生的活着。我没有地位的显赫,我没有上等结交的人物我也不会把失败看成耻辱。败了从头再来。而项羽却看成了被强者欺负是征服,被弱者欺负是耻辱。
错误的决策铸就错误的人生。可惜,可怜,可叹而又可悲。
历史是清白的,历史是无罪的。千古功过,谁人评说?
-全文完-
▷ 进入奔跑的男人1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