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的启示
复旦大学附中的高三女生汤玫捷,在校成绩排名在100名左右。这个在国内许多老师看来并不特别出色的学生,却凭着自身优异的综合素质而成为2004年惟一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的中国学生,并获得全额奖学金。成为新闻人物的“哈佛女孩”汤玫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不愿意自己的经历简化成抽象的“成才公式”,因为“我们是野生植物,不是园林植物。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的源泉。”
“哈佛女孩”一语中的。“园林植物”一词把我国教育现状刻划得淋漓尽致。野生植物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它“个性张扬”,有自己的特质,能够给人一种清新的自然美。经过园工精心修剪的园林植物虽然比野生植物具有更强的观赏性,但都是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美。
在谈到“哈佛女孩”成功的经历时,一个家长不无感慨地说:中国学生都让老师那刻板的“优秀”标准限制了发展的空间,扼杀了成功的希冀。的确,受“学而优则仕”这一几千年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普遍缺乏理性,人们习惯于将成绩与名利视为评判成功与否的惟一标准。从幼儿园和小学开始,老师把学生分成“好学生”和“坏学生”两大类,家长也自然地把孩子分成“好孩子”和“坏孩子”两大类。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一系列的怪现象:在学校里死记硬背、高分低能,重视成绩、轻视德行……走入社会后追名逐利、弄虚作假、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其实,正如“哈佛女孩”汤玫捷所说的,“野生植物”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质,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的源泉,作为“园丁”,教师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应该在相对自由的空间里让每个学生按照各自的特质去发展。因为优秀学生并非是靠某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而是在营养均衡的“土壤”中脱颖而出的。学校和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宽松的氛围,以便让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到成功的支点,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向成功。
-全文完-
▷ 进入桎木山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