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寻梦
解读古老的苏州,忘情于精致的园林,我思绪悠然。而江南的水乡去无声无息地把我带入淡远的梦境。
紧依喧嚣的大运河,乌镇竟然这么幽静,卷裹在竹林里。那么多的小石桥静静地伫立着,乌蓬船在幽幽的流水中飘摇,仿佛在穿透时光;陈年的木屋包容着坑坑洼洼、窄窄狭狭的小巷;细缕的炊烟直直地飘入长天;枯瘦的老人们坐在临河的窗口入定似的,狗也悠然地陪着游人穿梭石巷。天空都高远而宁静了。
村头的两座石桥并肩而立,称“逢源双桥”,或许取左右逢源,进退自如之意。小巧的码头已经成了摆设。但只要坐下来,抚摩那石墩、木桩、铁环,再用手撩一撩冰凉的河水,就肯定能回到遥远的过去。夕阳斜照在石桥的青苔上,一艘货船停靠了,心急的商人未等靠稳,就大步跨上码头,坐在紧挨着的逢源酒馆,要几样爽口的小吃,品茶或喝糯米酿成的白酒。喝足了,就大包小包给各商铺分发从大地方进来的商品,收集各家外销的土布、木雕、白酒……各样的土特产、小商品,又大包小包地背上船,咯吱咯吱地走了。小镇曾经是热闹的、繁忙的,要不然,怎么会把这码头叫“财神湾”呢。
小镇经过多少代人的苦心经营,成就了这般的宁静致远和经久耐用。窄长的一条石巷里,有店铺、有学堂、有庙观、有戏台,各种小作坊一应俱全。细看民俗馆婚丧嫁娶、迎来送往的陈年旧事,品味水乡人把纷繁复杂的生活演绎成可触可摸的艺术;观赏功能各异的雕花木床,惊叹江南工匠的技艺精细;……每一样物什,每一处遗迹,都隐藏着温馨的亲情。那昼夜不停的织机,那高高挂起的印花蓝布,那滴滴嗒嗒的酒缸,那敲敲打打的作坊,那茶馆、酒馆、饭馆肩搭抹布唱喏的小二忙碌的身影,使我无法走出这条繁忙的石巷。
从茅盾曾就读的立志书院收回思绪,到对面的“林家铺子”浏览,踯躅于兴华桥头,看游人坐着乌蓬船来回穿梭这条时光的小河,我欲罢不能,依依惜别,融入商品街,重回繁华的都市。
-全文完-
▷ 进入似水流年1868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