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端节又称陇端街,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壮族盛大的传统节日,当地人多叫 它“风流街”。风流街是壮族进行民间文化交流,开展商贸活动的节日,更是壮家勒帽(壮 语:小伙)、勒少(壮语:姑娘)谈情说爱,选夫求妻的风流街。陇端系壮语下田坝赶街之 意,所以风流街大多选在开阔的田坝中举办。
富宁县各壮族村寨赶风流街的日期不尽相同,一般在农历一至四月间。
归朝镇是富宁县壮族赶风流街最热闹的地区,孟村是归朝镇壮族赶风流街最有规模的地 方,赶风流街的日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具体日子经过长老和幺公测定。孟村赶风 流街的时间为期3天,风流街期间,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演壮戏,是风流街最重要的内容,当地人说,不演壮戏就不叫陇端节,风流街就赶不起 来。
孟村的壮戏,可称得上各地壮戏的代表作。按唱腔分,壮戏分为四大唱腔:以“哎依呀 ……”作为开头腔的“哎依呀”腔;以“哎的呶……”作为开头腔的“哎的呶”腔;以“依 荷嗨……”收尾的“依荷嗨”腔;以“怪嗨哩……”作为开头腔的“怪嗨哩”腔。在四大唱 腔中,孟村壮戏唱了三大腔,在演唱形式上将壮语与汉语巧妙结合,唱腔及音调为壮语,台 词对白为汉语,其音调有四平腔、高四平腔、中四平腔、上四平腔、下腔调、哭板调、绣花 调、上路排、三板腔、男丑角腔、丑角腔、女丑角腔、怀胎调等36种音调。
孟村的班富雄一家连任6代戏班班主,与壮戏同生死、共荣辱、齐悲欢,把壮戏唱了近 两个世纪6代人,至今依然在唱,被人们称为壮戏世家。本文所讲述的,就是这个壮戏世家 与壮戏近两个世纪的生死情结……
六代班主和三大唱腔
1805年,广西南宁粤剧团21岁的壮戏演员班登福远走他乡,来到云南经商,在今富宁县 归朝镇孟村定居,孟村居住的都是壮族。1817年,33岁的班登福组织孟村一村、二村、三 村壮族群众,成立了三合壮戏班,在每年农历三月风流街上唱壮戏,成为孟村历史上的第一 个壮戏班,当时的唱腔为“哎依呀……”
班登福的儿子班廷荣16岁时继任班主,也唱“哎依呀”腔。班廷荣的儿子班生元18岁继 任班主,改唱“哎的呶”腔。“哎的呶”腔也唱了两代人。班生元的儿子班儒康继任班主后 ,又唱了一代人的“哎的呶”腔。今年65岁、身体健康的班富雄是班家第五代壮戏传人。班 富雄17岁随父唱戏,1965年继任班主,改唱“依荷嗨”腔。班富雄任了23个年头的班主,19 88年,将班主传给21岁的女儿班艳春。第6代传人班艳春,唱的依然是“依荷嗨”腔。从班 家6代班主撑“旗”的戏班的唱腔来看,每种唱腔都唱了两代,很有规律性。而在四大壮戏 唱腔中,班家世代任班主的孟村戏班唱了3种,是唱腔最多的一个民间壮戏班。据了解,富 宁县没有唱“怪嗨哩”腔的民间壮戏班,“怪嗨哩”唱腔在云南广南县的壮戏中唱得较多。
班家最痛心的事:剧本全部被焚
1951年至1952年间,“破旧立新”之风大起,壮戏被说成是封建迷信的东西,班富雄的 父亲当年冒着生命危险保留下来的48部壮戏剧本连同戏班的所有戏装、道具全部被抄走,被 大火付之一炬。班富雄说,孟村壮戏班唱了一个多世纪的剧本一夜之间化为灰烬,他父亲在 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心痛而不能言说,其内心的痛苦难以言表。
1960年:孟村妇女走上壮戏台
1960年以前,孟村壮戏班只有男演员,女角皆为男扮女装。
1960年孟村风流街前夕,班富雄打破妇女不上戏台的老规矩,他认为壮戏有启发、教育人之 作用,妇女唱壮戏更能体现男女平等,便教3个妹妹学唱壮戏。在1960年的风流 街上,班富雄的3个妹妹上台演出,这一年的风流街壮戏,由班富雄全家主唱。从那时到现 在,不论男女老少,均可参加戏班唱壮戏。第六代女班主班艳春,还担任着村民委员会主任 重担,曾是县人大代表、县党代会代表,被称为壮乡女能人。
演壮戏:班富雄被游街示众,进“学习班”
1971年风流街前夕,班富雄开始筹划赶风流街、演壮戏,但赶风流街的日子未到,上级 就发现了他的“破坏活动”,结果,风流街没赶成、壮戏没演成,他却连续两天 被强行穿上戏服,在归朝街上游街示众,并在人群中大声喊:“大家不要向我学习,我组织 演老戏、赶风流街破坏了生产……”
1979年,为庆祝支前民兵从中越边境支前参战凯旋归来,农历三月初十这天,第五代班 主班富雄又组织赶风流街,并在周边地区提前10天张贴孟村赶风流街、唱壮戏的 海报。消息很快传开,人们奔走相告:“孟村又要唱壮戏了……”
人们在欢喜与等待中,迎来了1979年的农历三月初十。早在初九这天,省外广西、邻县 广南县和本县的各族群众、归国华侨就从四面八方奔孟村而来。初十上午,只有600多 人的孟村涌进了4万多看壮戏的人,孟村群众用20口大铁锅煮粥卖都供应不上,这是孟村风 流街历史上来人最多的一次。中午12时,演出正式开始,舞台设在田野里,4万多观众欢呼 雀跃。
演出持续到下午4点多钟时,让观众惊诧的事情发生了:几辆小车突然驶进孟村 ,从车上冲来一群“县上”的人,“县上”的人直接冲上戏台,把所有正在演出的人赶到 后台脱去戏装后,“县上”的人跳上戏台讲话:“……以班富雄为首的破坏生产……今天来 看戏的4万多人如果去挖地,不知道能挖多少……”
一时间,演员们来得及跑的跑到山上躲起来,跑不了的被赶在一起接受“教育”,这次 壮戏演出就这样夭折了。班富雄被“喊”到归朝镇,进了“学习班”,对其进行“跟上形势 ”的教育,被强行挖河改河,每天砍两次柴。“劳动改造”5天后,他终于被放了回来。回 家后,他又“执迷不悟”,开始策划下一次的演出……
声誉长传
目前,在班家保留的剧本中,有第四代班主班儒康凭记忆抄写下的和后来新编的共37部 。剧目有古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穆桂英大破辽兵》、《双阳追夫》、 《薛仁贵征西》、《五虎平西》、《五虎平南》、《侬智高》,新编戏《壮家新事》等。
孟村壮戏班第五代班主班富雄因在民间壮戏方面的造诣,2002年5月被云南省文化厅、省 民委命名为“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师”;
孟村壮戏班唱壮戏难有尾声,第六代班主班艳春说,孟村壮戏班现有演职员36人,壮戏 是壮族不可缺少的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弘扬,不让其失传,已是有关部门和各方人士的 共识。她9岁的侄儿班海洋对壮戏兴趣浓厚,她有意将其培养为第七代班主,让壮戏世家的 声誉长传下去。
-全文完-
▷ 进入无声雨点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