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读写能力,就是把感悟生活,品位文章与思维表达结合在一起。阅读与写作是人一生中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流的两项基本能力.而现在的社会的交流形式与方式是多种多样。在文献领域里,信息传播主要通过如报纸、杂志、书籍等,而电脑网络上的页面形式更是便捷的传播。总而言之,没有语言记载与表达,人类文化的历史将近中断,文明就不可延续。
一、写作的素质
(一)、高尚的思想人品
1、乐观精神,乐观精神是一个人战胜困难的巨大力量;
2、强烈的求知欲,具有敏锐的感受力,保持对周围事物的新鲜感。只有这样,才能随着生命里的知识更新而不断发展提高自己;
3、现实的态度,正确地面对所处的现实,不论遇到什么事都能泰然处之;
4、健康的心态,具有健康的心态,一个人就充满活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和明亮的色彩;
5、具有独立性,办事理智,稳重.适当 听从别人合理的建议,不能人云亦云;
6、要有一颗博爱的心,健康成熟的人能够从自己所爱之中得到无限的乐趣;
(二)、开阔的文化视野
对于阅读应向深度与广度发展,去透视社会,了解生活。以读者的身份去感悟内在的文化气质。
(三),审美情趣
1、在语义上审美,通过语义分析把握作品的意义;
2、重视语境对语义分析的影响;
3、要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协调和把握;
4、要对作品色彩,旋律,节奏,基调的感知;
5、要对作品的情感投入与美感评价的取向进行分析。
总之,一个人的生活经历,理论积累,知识素养,个人爱好,鉴赏品位,气质风度等不同,审美情趣也是不同的。作者与读者深厚的艺术审美情趣与较高的品位格调相对应也是不可能的。
(四)、有自觉的文体意识
文章的阅读与写作因体裁而异,不同体裁主题呈现的方式不同。文章的体裁不同,文章的构思不同,语言的运用不同,所以掌握文体的知识是阅读与写作的重要环节。
二、写作的过程
(一)、写前的准备
1、掌握充分的信息资料。获取充分的信息资料的主要方法是阅读,阅读包括传统的阅读与电子阅读。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获取信息资料。
2、如果作者不具备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不能有效地运用辐射思考、反向思考及分析综合等思维手段,不能对头脑中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提炼加工,文章的深度和广度会受到影响。不能有效地挖掘生活,驾驭题材,探究主题,就不能写出有价值的文章。
3、保持最佳的写作心境,心情舒畅,情绪饱满时,会获得较高的想象力,思维力,会产生新的思想。
(二)、构思
一是满足社会的客观要求;二是考虑主题与时代、社会的关系。构思力求新颖独特。
(三)、文体的确定
文章的体裁的种类很多,具体的文章写作一般说来只能应用一种文体。在酝酿过程中,慎重地选择文体,关系到作者对文章内容的通盘考虑,关系到自我认知成果的表达的成功。既要注意恰当地注意文体规范,又不必拘泥死板。
(四)、选择材料
1、有力地表现主题;
2、使总体构思比较明确;
3、材料选择,需做到真实,典型,新颖,生动。
4、材料的处理,剪裁对选择的材料详略得当。
5、组合,将材料有机地合理地组合,增强文章整体的效果,材料要互相依赖,而不相互排斥。
(五)、谋篇布局
1、尊重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2、服从主题的需要;
3、考虑到结构层次;
4、谋篇布局要求完整,连贯,严密,灵活,新颖。
(六)、技巧表达
直叙和曲叙相结合;实写与虚写的结合;特写在文章里的运用;定格描写的运用;咏叹的抒情运用和回荡的情感运用。
(七)、表达手法的组合,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手法在不同的文体中虽各有侧重,这些表达手法在文章中不是彼此孤立、截然分开的。而是常常互相交织综合起来使用,这样地使用使文章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八)、语言运用,要求规范、准确、鲜明、简洁、质朴、生动。在文章中应注意声韵调的和谐;注意音节的配合;注意句式的整齐美和语言形式的参差美等等。
(九)、文脉贯通,注意文脉贯通与作者的思路的关系。
(十)、起草,起草有集中起草和分段起草,因篇幅的长短而定。
(十一)、润色定稿,修改方法有边写边改、边读边改、冷改和热改。一般在写作疲乏时提倡冷改。在修改的过程中,一般是检查主题,增删材料,调整结构,推敲语言等。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交际方式有二。一是口头的行为方式,是一种即时而短暂的交际,而口头交际,不通过文字记录,失去的将无法找回。而其二的书面交际方式就不同于口头交流,这种书面交流,可长久地保存下来。而这种书面交流简单地说就是写作,写作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和写作技巧。阅读是人类文化的传承,写作是精神创造的渊薮。
-全文完-
▷ 进入平淡S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