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首个甲申之秋,我有过一次去湖南夹山“闯王陵”的考察活动,想起闯王归宿问题的遭际,不免心生感慨。
夹山“闯王陵”因为处在县城不远的山脚下,交通方便,当地政府和客商投资巨大。它仿明十三陵建成,作为一处陵园,是气派和幽雅的。然而陵园与寺庙建在一起,这在我来说还真是头一遭碰到的奇事。当地人硬说奉天玉和尚栖身的寺庙,是个较古的寺庙,而“闯王陵”则属于新建。夹山讲解员告诉人们的尽是传说,硬说通山是假的,夹山是真的。也怪不了她们,她们也许是违心的,只不过依样画胡芦,照着墙上的文字道白而已。然而,史料就是史料,物证就是物证,假冒毕竟只能假冒!夹山拿不出一点史料和物证,只有空谈——传说,只有牵强附会的奉天玉和尚“一穴三墓”和假造的毛泽东手书及明楼之类的建筑。在这方面,我觉得通山老乡真的挚朴,我们的陈列馆,没有半个字贬损、指责别的地方造假,只说闯王如何兵败,如何遇难,有哪些物证。比如马蹬、明清史、程氏家谱、各类县志等。我在听了夹山讲解员的话后,心里竟然升起一股自豪感,历史文物是靠口水吹不出来的,只有雄厚的史实底蕴,才能腰杆硬、“中气足”。李自成殉难于通山小月山牛迹岭史料详尽,是已被史学家和大众接受的结论,自不必多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1998年编著的《李自成结局研究》可说是史学界的最后锤定!“万事空“,在生者,却成了万事争;在死者呢?闯王英灵会因为那些抱着各自利益纷争的人而噪动不安吗?
崇祯16年,李自成率百万之众,横扫中原,势如破竹,一路奔向了北京,然而,在清兵入关后,便兵败如山倒,在山海关、潼关大败,由西安撤向东南方,经商州、内乡、钟祥、安陆、武昌、富池口至九宫山区,屡战屡败。成王败寇的命运在他身上是那样突出地体现了出来。仅仅39岁,一代枭雄就星陨日落。甲申年重读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自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李自成是不幸的。然而,人固有一死!轰轰烈烈干就一番大事业,动摇了封建统治阶级基础,仍不失为伟人。“青山有幸埋忠骨”,通山这块绿色的土地有幸接纳了闯王的英灵,守护着闯王英灵,光耀着闯王的英灵。
闯王遇难后,当地百姓用石棺将他安葬在“激战坡”下,封土较薄,经过一段时间的雨水浸洗,石棺露出了一角。传说,一夜,闯王托梦给当地一朱姓农民说:“我房子漏水,请你整修一下”。朱某醒后,将梦说给老婆听,感觉蹊跷。之后两人又进入了梦乡,朱某妻子又梦见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对她说:“我房子漏水,请帮忙整修一下,我会送你五只小花狗”。莫不是神灵在喻示?夫妇二人在床上分析来分析去,猜测也许是李自成墓的石棺露出来了。第二天天一亮,朱某拿着劳动工具去李自成墓一看,果见其墓后露出了石棺,便进行了填土修整。次年,这对结婚五、六年未生孩子的夫妇即生了一个儿子,以后又生了四个。从此,这个家族代代相传,坚持为李自成扫墓,一直到国家投资建陵墓为止。它代表着当地百姓对李闯王的崇敬之情,以及“积善行德,善有善报”思想的反映。
闯王幸哉!距通山县城65公里的闯王陵早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闯王陵的修建正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由青色巨石雕建成的“闯王陵”门楼,气派雄伟,高9·5米,寓意“九王之尊”。由门楼至陵墓而依山砌就的39级台阶,记录着闯王39年人生历程。你每登一级台阶,都会油然而生千百种感慨与无限庄严肃穆之情。流连于通幅浮雕之前,感慨农民起义激烈场面,叹天下风起云涌,天下之势跌宕起伏。自成墓座落于李自成殉难的“激战坡”下,墓呈椭圆形,直径6米,围以花岗石圈,封土高2米余,墓碑以大理石镌刻着郭沫若所书:“李自成之墓”。石碑高3·9米,墓旁早已有参天大树林立,以慰自成在天之灵。
在闯王陵建设期间,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启立,全国政协副主[xi]赵辛初、陈丕显,中国社科院院长胡绳,毛泽东女儿李讷等知名政要前来拜谒过闯王英灵。文学巨匠茅盾,题写了“李自成陈列馆”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著名作家姚雪垠在写作《李自成》时,深入通山生活一个多月,留下一幅名联,至今悬于大门两侧:“纵横半中国,锐意北伐,渡河入晋,过太原,破燕京,何其盛也,终因人谋不藏,山海关大军喋血,前功尽毁,黄尘万里无归处,唯有英勇殉社稷;苦战十七载,铩羽南来,离陕奔楚,弃襄阳,败武昌,亦云惨矣,毕竟图谶难凭,牛迹岭巨星落地,宏愿皆空,青史千秋悲壮志,何曾怕死遁空门”。
如今,经湖南大学设计院制订的李自成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湖北省文物局的专家论证通过。有关单位正在筹备投资建设李自成塑像,古今名人题词碑廊,“殉难处”、“下马亭”、“落印荡”、“激战坡”等景点。我相信,在国家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真正的李自成墓园会在还历史真实面目的基础上,将大放异彩。
作者单位:湖北省通山县委宣传部 邮编:437600
作者电话13997535379,kongfs1963@163·com
本文已被编辑[古渡闲人]于2006-8-28 8:46:35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孔帆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