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凤池山分外清新。洁静的石径上,三三两两晨炼的人,满怀了健康的收获,笑容可掬地归来。此时,林地尚湿漉漉,雾茫茫的,似乎一切还浸在静谧的春梦中,未曾苏醒。游人轻快的脚步,只是在深睡美人榻旁,带走一缕微风。远处老年晨炼队的腰鼓,敲着欢乐,向山上传来,催人不断向上、向往新的天地。
脚下是凋零的泡桐花与落叶,头顶青翠的树冠,紧密相联,铺天盖地。
参天乔木蓬勃林立,一如身边这些一步几台阶,充满青春活力的小青年,总让人盈满无限希望。
无需清涤的石头,静美地待在老地方,一待就是数万年。盘古开天辟地的汗水,满清丧权唇国的泪滴,抗战殊死搏斗的热血,朱侍朗潜洞苦学的韧劲,都能通过触摸石头,追古抚今。仰望天空,躺在巨石上,闭目养神。你的灵魂便穿越了数千年历史之梦乡,心潮澎湃,由世事兴衰,知人间冷暖,悟人生忧乐。未曾拜佛,却早已了了,空空,净净,善善,缘缘,勤勤,勉勉。
眼前这沉默的石头,见证过爱情、亲情,也见证过离情别意,风霜雨雪。真正刻上的是岁月的美。每个石缝,每个石宕都承接过盛唐的精华,容纳过满清的兴衰。每个皱纹,都是一个对历史的从容的笑,每一粒苔藓都是与自然天作之合般的相依相偎。
在嶙徇巨石上,有百足虫爬行,不免也假充斯文,做哲学家状漫步而沉思。漫不经心,似乎比停在贵州道上的火车好不到哪里去。
千年古藤,历经世事巨变,从根基和末梢里,也学会了曲折迂回的人生之道。从一边绕上去,绕上两圈,然后从另一端伸出,去攀另一高枝。哪里是终身所依,何处可挣得更多阳光雨露,这是古藤在漫漫岁月,不经意中无师自通的艺术。一棵古藤树,可找到五六棵树为高枝,以此展示自己旺盛的生机,尽情释放优美的姿态。我们又何必责怪一些人的生存理念与处世准则呢?
“地瘦栽柳柏”,这是我在村人口中听到的。然而,在这里似乎不适合。
近山顶,柏树长在肥沃的土地上。或许是有了柏的成林,才养育了土地;或许是土地的深情吸住了柏的驻足。总之,这里成了柏的领地。满山树叶,惟松柏叶上,在晨后仍缀满了露珠。薄薄柔柔的阳光下,这些水滴,直如满树珍珠,晶莹透亮,像贵妇人雍容地标示不俗的身价。
柏贫吗?也许贫到极处,就是大富大贵,就如曹雪芹喝着稀饭,沉迷于红楼梦创作中。
其实,多数人去凤池山森林公园,到翠屏古刹拜佛倒在其次,重要的是赏一路风景,承接天地灵气,畅开一份心情,寻找那份拜佛难求的健康与好的处世心态。
登上山顶,太阳露脸,山雀也欢叫起来,你呼我应,我播放的mp3与之比起来真是太低俗。天籁般的鸟鸣,岂是人间可塑的?
在翠屏古刹,我终于见到了去山野扯笋而返的女住持,她七十二岁了,是个企业退休职工,也没出家,早出晚归在帮着管理古刹的日常事务。因为那份热心,她于一九八八年就参与了重建翠屏古刹的工作,如今成了县佛教协会副会长,把一处破庙装点得金碧辉煌。也许这是她后半后的最大追求,也许这是她一生的了愿,也许什么也不为,只为每天早上晚下的生活规律。翠屏古刹,翠屏古塔,在这些信徒的打理下,又何尝不是一大新的景观?
阳光照耀,大地一片芬芳。归来,虽浑身疲惫,然而心却豁亮了。
本文已被编辑[古渡闲人]于2006-8-28 8:41:35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孔帆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