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饮食读书伪才人

发表于-2006年08月27日 上午10:23评论-1条

相较于古人 “读易松间,谈经竹下”的情致而言,今人的读书则更注重实用性和随意性。如同饮食就餐,随时随地,不管是早茶、上午茶或是午餐、下午茶及晚餐夜宵等,时间随机许多,食物的品种样式也丰富空前。手边一本书是必需的,床前、灯下、书桌前、办公室甚至卫生间。而书的种类从漫画到杂志,从四大名著到专业书刊更是琳琅满目。曾受古人极力推崇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说总失偏颇。读书,不再是文人的清高事,稀松平常的如同吃饭喝水一样。 

专业书籍,如同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水。前者工作中必不可少,后者生活中不可或缺。饮用水没有味道,而喝下去在体内就合成了有机物,转化为能量;就像专业书籍,不能单纯靠趣味来读取,而吸纳后会提高工作技能,转化为生产力一样。 

读专业综合性书,像喝白开水,由于经过了煮沸这道工序,饮用时放心许多,通常一扬脖子下肚,虽然少了许多思考提化,但是拿来就能用到实际中,也省了不少苦思冥想的时间。而原版的专业参考书则像冰水,初入口时冰寒,可是真正入心后则爽得通透。 

生活用书像花果奶茶,养颜养生。例如如何提升素质魅力及生活格调等书,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很是痴迷,也极力以书中的方式生活,以为那样就活出了生活质量,如同有段时间到饮品店一定要喝木瓜奶茶一样。其实一种饮料喝久了便会觉得无味,如果不是十分适合你的,很容易便会厌倦。但也不可否认,书中的一些经验之谈在生活中很有教义。现在每到书店便会翻一翻烹饪类或居家生活的书册,以丰富周末的餐桌或是好好打理一下居家环境,倒是多了许多惬意。 

再而哲史类书,像是咖啡或茶,入口或苦或涩,但又醇(清)香诱人,喝下后更能起到提神醒心的作用。记忆很深的是《智慧的花园》一书,收的是卢梭等哲学大师的言论。曾用了很大的心力才读完一遍。每天晚饭后端坐在台灯下翻上几页,手边是一杯热茶,品茶读书屏气凝心,夜色里净是静谧,唯有思想跟着大师们在丛林间穿行。手边一本《李叔同说佛》,每天只读上几段,就像是对着一杯好茶,不舍牛饮一般。便有人说,大抵哲学家都是运文高手,想来也是,很多哲学大师同时又是文坛巨匠。 

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文类书籍更如阅读生活中的米饭大馍。喜欢米饭还是大馍取决于地域环境、生活习惯、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喜欢古典的、武侠的、市井的或纪实的,小说、诗歌、散文,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离不了情、理、物三种原料。就像无论煮成米饭还是熬成稀粥,或是蒸成馍头做成花卷,都还是离不了大米白面的原料。 

网络文学,我把它比喻成牛奶。曾经是有一定经济能力才能享受的营养,现在逐渐走向千家万户。“生产”及“经销”“牛奶”及各种“奶制品”的商家多了,只有请顾客朋友擦亮眼睛,否则营养取不到不说,反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好东西未必是适合自己的,所以读什么样的书全看个人需要。就如饭店点菜一样,别人说着好吃的,不一定合你的口味。对于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认识和见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荐读这一项上,最忌以讹传讹或名不实副。现在提倡“食疗”,而我们的读书,也应该有对口选择及按需取料。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边思边学、边学边思才能学识并进,真正将所学转化为认识,不致过目即忘。因此阅读速度不宜过快,就如同就餐,应循序渐进,细嚼慢咽。才有利于更好的消化,及保护好肠胃。 

我的读书很随性,少严谨,更缺少计划。甚至称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读书”,而只能唤作“识字”。见过这样一个统计,以每人七十三岁的平均寿命、每天以正常的速度读书两小时计算,一生只能读四千余册书。四千多册,不过是人类浩渺文化长河中一滴水而已! 

此生唯愿多识字,多汲些养份食粮,少受饥渴困顿之苦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伪才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古草 | 荐/古草推荐:
☆ 编辑点评 ☆
古草点评:

你对书刊的比喻
精当而有新意!
愿越来越多的人
都加入到
读书行列里来:)

文章评论共[1]个
古草-评论

如果人们都爱书,该多好:)
  【伪才人 回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爱读书的:) [2006-8-27 20:02:26]at:2006年08月27日 中午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