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兰若与晚虫(简称兰若)的书,生发感念。
兰若,一个曾经孱弱的年轻生命,几经病痛折磨的炼狱,目睹和游走于天堂与地狱之间数遭,深谙生命的真谛,习佛和皈依三宝,她成为浴火的凤凰,在煎熬里百炼成钢,在九天里骄傲地飞翔,使生命勃发出熠熠光辉,达及一个至纯完美的境界。
——前言
□ 秋殇父母
那年,也是如这般暑气渐退,知了沉吟,终日暮霭沉沉,落叶些须飘零的日子。父亲须臾间就去了,促不及防,椽子被抽离,擎天柱崩塌了,乱了一家井然的生活,犹如风雨飘摇,坠在旦夕。
倏忽间,母亲羸弱的身体,如同蒲公英轻飘在空朦的游离中,无依无着;游丝残喘的气息,没了往日的欢愉,再听不见母亲渴望生的朗笑,直到留下永远弥新的记忆。眼里、心里、嘴里,流淌无尽的眷恋,晶莹如泻的泪滴,是那时家里唯一能感觉到的生动,淹没了曾经所有幸福的过往。
母亲说,那个夜里,父亲那双会拉二胡的青筋凸显的瘦削的大手,在《二泉映月》飘忽的旋律中,轻轻摇醒沉睡中的母亲,拉着母亲枯槁的臂,说,随我去吧,别再拖累那可怜的孩子了。沉疴与深念,在那个寂寞的、没有月光的黎明——丑时二时三刻,一阵阵急促、宁静、不舍的抗争之后,忙随父亲去了莲国,来不及安抚那始终坚守的、流血的亲伤依恋,那颗坚强的、寥落的陪母亲走过最后时刻的赤子之心。
一个游移孤寂的灵魂,安静地把母亲不愿关闭的微启的唇,轻柔地合拢;梳理母亲花白的、散发清香的发,擦拭脸上的每个细处,不想有任何疏漏,凝视母亲祥和的慈眉善目,把那时最细腻的一切深深镌刻于记忆深处;轻拥母亲冷却的身,亲吻母亲爬满皱折的额,一任压抑已久的泪水,肆无忌惮地洒落母亲渐渐苍白的脸颊,又随她在熟稔的清音里,于每个光耀前的黎明,如同这个不一样的永恒的黎明一样,游刃在鹤翔庄的精神里……父母永不在,我孤独地面对着不可触摸的将来。
兰若有道:“物质再丰富,身体再健康,终不免一死啊!让父母流浪的心得到安顿,才是我们最好的孝道。”然,生时的父母,却没有让他们流浪的心得到安顿,他们去了的心,我又何以让其得到安顿呢?如若落发能及,请给我力量!
经历了一次次死的别离,一次次的痛彻心扉,心痛地感悟人生一个简单的道理:无论你如何精彩过,辉煌过,光耀过,也无论你怎么凄凉、困顿和穷困潦倒,我们都要面对一个平等的概念:你都必须从人生的筵席上抽身而去,在你愿意不愿意的任何时候,都必须决绝地说永别,永远没有永恒的相守。
不欣赏佛的遁世,却崇尚佛的悟彻,佛说,人去了是超度,去了佛国,灵魂能得到重生;人有四劫:生、老、病、死,“众痛迫切,存亡无期”。病,只是劫难的皮囊,在灵魂与皮囊剥离的瞬间,要骄傲地微笑。父亲、母亲该是微笑地离去了的,恍若用微笑对我说:人生无不如是,人生无常,活在当下!
□ 亲情何在
还是那个初秋的日子,死的别离决定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生的别离,这或许就是冥冥之中,生命的劫数。
兰若有说:“因为有了生的别离,生活显得不再漫无天日和度日如年,它让时间变得有意义,有存在的价值;它让我们觉得一切都有期限,无论人,无论事,他们的出现、陪伴、相濡以沫及决然离去,都是有日可待的。”
死的别离当是永远而绵长的,蔓延的回忆和缅怀,应是平和里升起的一弯清月,沐浴在她幽蓝澄澈的清辉里,享有一份祥和的抚慰。
而一脉相承的血浓于水的生的别离,却是揪心般的撕心裂肺,这种别离却因私念和轻蔑而使亲情似远隔重洋,天上人间,疏离得竟同陌路,变得暗无天日,在一座城市擦肩,却失之交臂,一生难以相见,何谈指日可待?
亲情是充实、依靠、休憩和停泊。然,现在却是虚藐、无望、劳顿、和漂泊。依旧在等待中僵持,无论累了、饿了、渴了、病了,蜷缩在孤单里,依偎在自怜中,徘徊在经年的痛里,等待陪伴、相濡以沫的造访,而不再是决然离去的不归;毅然决然地苟活着,踽踽独行于天地、人海,却非风物长宜,只是潜意识里那份执拗的亲情的力量,在彷徨中拷问自己:亲情何在?
难道,时间真如同恒河的沙,不可数,不可知,无法琢磨,必须等待吗?也必须在混沌的时间里,混沌地无法感知时间?
哪个时间离我最近?兰若提示我,亲情就在彼岸,还有一条抵达的破船,只需一把坚实的船浆,泅渡过去!
□ 网深情浓
偶感风寒,精神低靡,掌灯时分,就已经昏昏欲睡;沉沉中,电话声掀开了我沉睡的幕帘:“姐姐,你怎么了?怎么是这种声音?”我无力而简短地回答之后,她又说:“姐姐,你一定别硬撑了,赶紧去看病啊!”声音里有焦急、不安和无奈,我只有盈眶和无语……这是来自广东的一位网友小妹妹的关怀。
网络之人,悉数肉身凡胎,绝非神灵和天外来客,抽离于网络不无异同。网络,网罗了欢快的鱼儿,比肩接踵,或擦肩离去,或相伴畅游,网络现实的一切冷暖,网络的鱼儿自知,真实情感,网络无处不在。一个体己的问候,可以久旱逢甘霖,浸润心扉;一句真诚的话语,可以雪中送炭,暖透心窝;“行春风者得秋雨”,病可不治而愈;拆除善言机巧的樊篱,襟怀坦荡,心亦可以搏远深广;真情可以是涓涓溪流,忽如一夜春风来;可以是激流涌动,千树万树梨花开。
诚然,所有的人都背负着行囊,在长途跋涉的路途上结伴而行,各负了自己的愿力和业力,相聚是因缘,一程山,一程水,相互依偎和关怀;但相聚却非目的,经由相聚,然后分离,有早有晚,最终,每一个人,只能靠自己抵达目的地,各奔东西。
有感于兰若的一段话赠予同程的相知:我在红尘,有着自己的负累和任务……我是后辈,笨鸟一只,虽不善飞翔,却愿跟随,慢些迟些,终将展翅……
-全文完-
▷ 进入燕舞莺歌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