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凭吊刘公岛坐看云起云落

发表于-2006年08月25日 凌晨0:05评论-2条

初始刘公岛是在二十多年前的历史课本上,那时我还是一个青涩少年。后来,不知看了多少遍《甲午风云》,李默然主演的邓世昌成了我少年时崇拜的民族英雄。再后来读大学参加工作结婚生子步入社会,整天为生活奔波忙碌,刘公岛一直是我魂牵梦饶的神秘小岛,却无暇东顾。 

今年暑假,我突然萌生了登上刘公岛缅怀历史的念头,而且,这种愿望是那么强烈那么激动。于是,我抛妻弃子,把少年时的梦想和久存的渴望打进背包,毅然踏上了东去的旅途,去寻找蔚蓝的大海和尘封的历史,去凭吊北洋水师和长眠在那个小岛上的甲午英烈们。 

经过几天的颠簸,我来到背山面水的美丽城市--威海。沿海城市特有的湿润而略带咸腥味的气息,在阵阵海风的吹送下,直入心脾,这已经让我这个久居内陆的旱鸭子心旷神怡了。站在威海海滨东望,碧波万顷,烟波浩淼。素有“东隅屏藩,渤海锁钥”之称的刘公岛,云缠雾饶,若隐若现,给人以无限的遐思。 

在威海停留一宿,次日天刚蒙蒙亮,我便踏上轮船驶进大海。 

站在甲板上,凭栏远眺水天一色的海面,心中更是千古悠悠感慨万千。置身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古战场,110年前波澜壮阔悲壮惨烈的场面仿佛浮现在我的眼前:舰炮隆隆、浊浪排空、桅杆倾倒、硝烟弥漫,残存的北洋水师的将士血染战袍拼死抗击····那场景令人荡气回肠,难以忘怀。如今波涛依旧,海风依旧。而那支庞大的舰队沉没了,沉没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中,沉淀成肃穆庄严的历史,沉淀成我们民族心中永远的痛。忆当年北洋舰队,由25艘新式战舰组成,总吨位达8万吨,特别是各重7735吨的定远、镇远两艘主力舰,各装备8门令人望而生畏的30公分口径的巨炮,是何等得威风!然而,它却沉没了,沉没在一个“蕞尔小国”---日本的进攻之下。甲午战败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李鸿章避战保船的政策吗?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沉重的反思。 

刘公岛越来越近,昔日朦胧的印象,今天变得越来越清晰了,甲午海战纪念馆已映入我的眼帘。远远望去,它就象一只庞大的搁浅的战舰,横卧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我随着人群登上岸,来到纪念馆前,不由地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一尊北洋将士的雕像,威严地矗立在海边。他手持单筒望远镜,神色庄重地注视着辽阔的海面,守卫着万里海疆。走进大厅,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我浏览了那场战争的全过程和各种残存的实物,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黄海大海战的情景再现。我为邓世昌、刘步蟾、林永升这些民族英雄的事迹所感动,也为北洋舰队的覆灭而悲哀。在旅顺大屠杀的展馆前,我久久地伫立,联想到近段时间日本的一系列动作,我深深地为我们民族感到忧虑和不安。是啊!我们不愿意去想,但是我们不能不去想那已过去的伤痛的往事。今年是甲午战争战败110周年,也是抗战胜利60周年。这两场战争给我们中华民族都带来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代价,都是日本军国主义蓄意挑起的。而现在,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猖獗,时时挑起事端,蠢蠢欲动,今天篡改历史明天参拜靖国神社,我们能不时刻警惕吗? 

离开纪念馆,我来到摩天岭古炮台。但见芳草凄凄,锈迹斑斑。沉重而笨拙的古炮犹在,那个没落的王朝已去,古炮台见证了我们民族的耻辱和不屈地抗争。 

悲哉!刘公岛;壮哉!刘公岛。 

但愿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 

本文已被编辑[薄云残雪]于2006-8-25 6:11:18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坐看云起云落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薄云残雪点评:

凭吊过去,是为了珍视现在。但愿警醒的文字能唤起国人沉睡的灵魂。

文章评论共[2]个
极度寒冷-评论

看文回贴,做人要厚道。
at:2006年08月25日 下午4:14

文清-评论

凭吊过去的同时,更要为今天提醒。at:2006年08月28日 下午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