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山水里折叠的乡情灵悦轻歌

发表于-2006年08月23日 晚上9:23评论-2条

无须度量,故乡就在我目光的尽头。无须夸张,故乡就是我整个世界。无须言说啊,故乡就在这柔声细语的咏叹中。

今天,我要回家。回到那诗词里吟唱了千次,睡梦中抚摩了万遍的故乡去。故乡,我将走近你的传说,阅读你的沧桑,倚在你的怀里,感受你母亲般的拥抱。

汽车在一片或浓或淡的绿色画卷中穿行时,直觉告诉我:要到家了。睡眼惺忪的我开始打开车窗左顾右盼起来,像是一个离家的小孩要见久别的娘。我环顾那熟悉的山山水水,凝视迎面扑来的绿和绿色中偶尔翻起的红土地,便深深地感慨:时光去得匆匆,能流皱岁月的波痕,却流不去记忆里那些山的痕迹水的踪影以及根深蒂固的乡情。

我的家乡地处西南,山不高,森林的覆盖率却不低,到处是葱郁的树林,竹林成片。这里,凡是有小河的地方是一定有竹林的,通常,小溪两岸的竹林会茂盛得把河给掩起来。根据一湾一串延伸的竹林便可以判断那是一条小河。远看小溪还不如说是远看蜿蜒而去的翠竹。

此时,在公路的一侧,一条小河时隐时现,一直伴着我们前进。竹林则是小河一生最忠贞的伴侣,它们相依相偎,亲密无间,这种天然而精致的美总是那么恰如其分地体现家乡的山水特点和人的秉性。北国山势巍峨,草原辽阔,人粗犷豪爽,处处显现豪迈博大,有阳刚之气;江南水多,湖多,桥多,烟雨蒙蒙,无处不诗意,无处不妖娆,有阴柔之美。而家乡的山,挺拔中藏娟秀;水,平缓中蕴清澈;人,则是亦豪亦侠,亦柔亦雅,体现天府儿女的热情、智慧、健美和典雅。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公路的另一侧,那些碧绿的水稻正在宽阔的田里饱满地生长着,抽出的稻穗正低首作含羞状,喜滋滋地写着成熟,偶有一道儿黄色则预示再过些日子它们就该丰收了。远处,那些散在山冈或路房的房屋大多是一楼一底的青瓦白墙楼房,他们掩隐在翠竹树林间,几乎每幢房屋旁都有一小型公路压过竹影树影,接连到这水泥公路上来。

水泥路穿梭在绿的世界,依稀可见高楼露出一角。哦!马上要到我曾生活过的那个小镇了。

小镇紧靠着青龙山。这青龙山不高,但很秀丽,有一个很出名的龙洞。这个龙洞还有神奇的传说。

据说,在很久以前,这山曾是一条盘亘着的青龙,就要兴风作浪上天,人们怕它祸及百姓,想在它的颈部凿一个洞,就如同给它套上一根绳子。谁知,石匠白天凿,晚上,那洞口却合拢了,第二天,再凿,晚上又合拢了。大家都觉得奇怪,又想不出办法。有一天,一个石匠的钢钎忘在那里了,晚上回去找,隐隐约约听见有什么声音在说:“不怕你们每天凿,凿开我还会合拢,就怕你用钢钎钉住我不放。”后来,那些工匠真的把钢钎钉在了洞壁上,从此以后,这个山洞没法再合拢,洞也凿成功了,那条青龙就这样被钉在那儿,成了一座蜿蜒的山。现在看青龙山,还似一条龙一般盘着。而这个洞,其实是人们为了赶集不绕远道而专门修凿的,凿好以后就成了人们必经的交通要道。数有“进洞三十里,出洞就到场”之说。听先辈们讲,这洞以前很宽,可以容纳两乘轿并着走。我在很小的时候也曾亲眼看到过那些人背上像小山似的柴草从里面经过,我让在旁边还绰绰有余,好象确实很宽敞。洞里又凉爽又舒服,是夏天乘凉的好去处。那时候没有空调,这里就是小镇上人们的空调屋。不过,现在倒是很窄了,也不再是人们的交通要道,成为小镇的一道景观。洞口掩隐于茂密的青草中,周围也不是当年那些低矮的茅屋,而是一幢幢高楼,不仔细找也许还找不着这个名声很响形体很小的山洞呢。

龙洞日渐变小,也许人们一天天富起来的时候,这条青龙真要飞到天上去了,那不是兴风作浪,应是蛟龙腾空。只是,当年的人们为什么要把它钉住呢。是龙,就该腾飞,青龙山下的人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前进 。看街道两旁林立的楼房,商店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有街上满载货物来往穿梭的大小农用车,我知道,这样的日子不远了。

在青龙山的背面是一条蜿蜒而去的河,这就是龙洞河 。从我记事起就知道这里的竹子一直很茂盛,品种也多,水很清澈,涨水的时候,人们可以从河里捞上很多的鱼。枯水季节也看到一些垂钓的人在满是水草的河边钓鱼或者钓心情。这些年,晨曦中或者夕阳下,河边垂钓的渔翁屹然不动的剪影就像一阕抹不去的乡愁,长久地驻足在我的心头。

过去,河上有一座桥叫凉桥,是一木结构的建筑。在我的印象中,像极了一条有篷的船,夏天,大人们在桥上乘凉拉家常讲典故,我们这些小孩子常常在桥中的长木凳上跳来跳去,或者在桥头围着小摊买凉糕凉面冰粉之类的东西吃。当然女孩子们也会光着脚丫在桥下小心地玩水,男孩子们什么也不怕,多数是光溜溜地在河里戏游。

那样的夏日也是够清爽的了。

而凉桥夕照苍凉悠远,美丽迷人,是我记忆中很难忘掉的一幅风情画。翠竹依依,细雨蒙蒙的凉桥烟雨更是入画的一景,不比那些名家的水墨逊色。

那些时候,我是听到许多关于龙孔场的传说或者故事:什么“五马归巢”,什么“李兰起义”,还有紫竹林的传说,当然也包括前面说到的青龙山的传说。

特别是那紫竹林的传说给这条河增添了神秘色彩。

以前这条河上长了许多紫竹,抑或是南竹,有人说要发生战乱,那些竹子好象有什么征兆,但是,似乎遭遇了意外,竹子在一夜之间劈啪作响,裂将开来。竹子上面有许多像人形的图案,就如古代的士兵,穿着盔甲铁衣,拿着大刀长矛,有的已经上马,有的正在准备上马。还正整装待发之时,一切又在劈啪声中结束。

我已经记不完整那个传说,但故事的神奇一直让少年时代的我着迷,我和伙伴们甚至去河边的竹林里找过传说中的战刀战马。现在想起来真觉得幼稚得可笑。其实这个传说就是给“李兰起义”罩上了神秘的色彩。据说李兰起义实际状况非常悲惨,最终的失败使这条河被尸首堵塞,成了血河,不知道有多少人惨死其中。

如今,凉桥早已不在,架于河上的是一座再普通不过的石拱桥。

我也翻过青龙山到河边的竹林里去拣竹笋菌,也爬到河岸上去采兰草,在山上和家人一起悠闲地看河水缓缓地流向远方。但在记忆中,那桥改为石拱桥后,我似乎再没有走上过那桥。

凉桥早已横在岁月斑驳的旧画陈墨里了,凉桥夕照、凉桥烟雨、凉桥故事都成了在我心中夜夜反复挥之不去的遗梦。

现在,竹林干净青翠,铺天盖地,早已驱除了当年的血雨腥风。龙洞河依偎着青龙山,正安详而从容地舒臂曼舞,滋养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是人们生生不息的源泉。

故乡的山水,曾在我的记忆中折叠储存,今天又在我眼前舒展开来。挥不去化不开的依然是那浓浓的乡情。

2006 07 14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灵悦轻歌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故乡的山水,
曾在我的记忆中折叠储存,
今天又在我眼前舒展开来。
挥不去化不开的依然是那浓浓的乡情。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乡情,给人留下的是永远挥之不去的情怀。
  【灵悦轻歌 回复】:谢谢文清姐姐!谁都说咱家乡好!
姐姐辛苦了!抱一下! [2006-8-24 14:28:12]at:2006年08月23日 晚上10:03

过客89-3-评论

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因为我来自故乡。
  【灵悦轻歌 回复】:谢谢过客的关注! [2006-8-24 14:30:07]at:2006年08月24日 上午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