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尊孔读经的嘉靖皇帝cztian

发表于-2006年08月22日 早上9:54评论-1条

中国历代帝王没有不尊孔读经的,但嘉靖皇帝的父亲和他俩都醒爱读圣贤书到了痴迷的程度,在历史上还是不多的。

嘉靖皇帝的父亲册封在湖广安陆州,就是今天的湖北省钟祥市。据史料记载,嘉靖皇帝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到钟祥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谒孔子庙。《明武宗实录》载,朱祐杬“至安陆,首谒孔子庙诣明伦堂,听学官讲易,赐宝楮及于诸生,葺礼殿,饰庙门,于儒道拳拳崇重。”

朱祐杬对孔圣书是反复研读,对儒学礼教修练甚严。他作字、赋诗、鼓琴,每日不断,在钟祥二十多年也从未间断。“故其持身甚严,不甘旨酒,不迩声色,不殖货利,不耽玩珍奇,不谈术数,不狎娼优,不崇尚仙佛,言笑必谨,衣冠必正。”兴献王朱祐杬严格用孔夫子的礼教约束自己,使之有良好的王者风范。

朱祐杬对世子朱厚熜的培养更是煞费苦心。朱厚熜5岁时,兴王就教儿子读书写字。朱厚熜天赋极高,聪慧过人。父亲“口授以诗,不数过辄成诵。语以读书作字,问安视膳之节,与夫民间疾苦,稼穑艰难,靡不领略”。从小就教他礼节和民生之艰。可谓用心良苦。

朱厚熜稍长,兴王就亲自为他讲解《孝经》,使他“通《孝经》大意”。朱祐杬还接受致仕承奉正李稷的建议,请赵铭担任世子师,选端谨内侍等为内伴读。正德八年八月,帝问长史等官,“王子宜先授何书?”对曰“宜先《孝经》”。兴王欣然同意。经过教育,朱厚熜对孝很快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孔子有很高的德行,孝为诸德之首。后世诸皇诸王都把仁德作为修身之本,把孝作为立身之道。“承顺父母教训,学做好人,以图显耀,便是孝。”朱厚熜把这些教诲铭记于心,这为他后来登基后,做的在当时还是在后来,对中国,对钟祥都影响很大的家事国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为使儿子学有更大的长进,朱祐杬还专门建立书馆,请湖广提学副使张帮奇担任讲官。张帮奇是儒学饱学之士,他督学的宗旨是“学不孔、颜,行不曾、闵。”在张帮奇的精心教导下,朱厚熜的进步很快,对儒学经典及一应礼节都很快熟悉了。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之人。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武宗皇帝朱厚照驾崩,无子承嗣,按祖训“兄终弟及”,14岁的朱厚熜奉诏继皇帝位,一当就座了45年的江山。这位少年皇帝君临天下后,第一件大事就是为他的父亲正名,生前由王,死后追封为皇帝。就是明史上有名的“大礼仪”之称。以“追尊私亲”为核心的“墓改陵制”、“嘉靖南巡”、“太后南拊”、“升州为府”、“赐名钟祥”等礼仪之争几乎一直贯穿了整个嘉靖王朝。

嘉靖皇帝这样做不是没有风险,他从偏僻的钟祥来到北京的皇宫中,其一、没有治国的多少经验,其二、宫中也没有多少根基和势力,除了宠爱的皇太后外,好多还是与他争皇位的势力。再就是他对宫里的深浅也知之不多。但他还是固执地把大礼仪之争进行到底,而且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因而钟祥才有一处明帝陵。这些过人的举措与嘉靖帝自小受的孔子思想特别是孝道的教育有着深刻影响极大关系。朱厚熜一是要正名。开始宫里有人叫他先继嗣再继位,当时只有14岁的朱厚熜断然拒绝,他说我是来继统的不是来继嗣的。因而他一开始就继承了皇位,而不是过继给别人当儿子,再当皇帝。二是扬名。光宗耀祖,是最大的孝。所以,他即使冒死也要为他的父亲争一个皇帝的名份。三是孝顺。他不仅在钟祥为他的父母建了豪华的帝陵,还为他的奶妈修了小皇陵。父母的孝在朱厚熜的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

思想基础决定行为方式。嘉靖皇帝朱厚熜的治国理政与他所受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嘉靖九年(1530年)十一月,为表达他对孔子的尊重,嘉靖皇帝朱厚熜亲自撰文《尊孔事典说》说服大臣们,改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为至圣先师。他要在文功上要超过历朝历代先王,使文运中兴。因此,他尊称孔圣为至圣先师,把孔子的地位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由于嘉靖皇帝朱厚熜尊孔重文,不仅促进了当时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中国的繁荣,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民间文学特别是以后明清小说的繁荣。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cztian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chen红叶点评:

其流畅的文字让我们了解了嘉靖皇帝的读书史

更让大家领悟了读书的重要性。

帘外落花点评:

有时间想喜欢读书就是好品德吗?
我们中国人总喜欢把一个人喜欢读书和品德挂钩,只要他喜欢读书就是一个好人,一个德高的人,一个完美的人,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仁义道德的君子……
所以父母教育孩子也成了,只要你好好学习,其他可以考虑,结果出了多少学习上的尖子,生活中的弱智,品德修养缺失……

文章评论共[1]个
天高云淡~~~~-评论

尊孔读经????????害中国不浅~~~~~~~~~~at:2006年08月22日 上午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