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我曾迷恋于诗的写作,尤其喜欢写一些朦胧诗。别人越是看不懂,就越得意。似乎自己诗的意境已趋于缥缈的高深境界。一方面任人猜测我的“大作”,另一方面也用自己的想像来曲解一些诗的意思。也就是那时我记忆里飘入了一首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时我并不明白诗的意思和来历,只觉得这诗很有意思,也便深深记住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诗意一日少于一日。我已很少写诗,更多的我开始细心品味生活的艰难和困惑。但再艰难的日子,我依然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梦想。
今年七月,我有幸到青海的塔尔寺,再一次近距离并真正切切地接触了那首诗。塔尔寺,位于西宁市郊30公里处的莲花山上,顾名思义先有塔后有寺。据说当年雪域高原的一代宗师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在这里。当年宗喀巴出生时,剪断脐带血流之处竟长出了一棵菩提树。其母以为甚奇,1379年便在树上修造了莲聚塔。之后高僧仁青宗哲坚赞又在莲聚塔的左侧修建了弥勒佛殿。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塔尔寺的规模已非常大。代表建筑大金瓦殿,初建于公元1711年,所用黄金1300两,白银一万多两。之后又几经修葺,才形成现在的绿墙金瓦灿烂辉煌的三层建筑。另外这里还有小金瓦殿、释迦殿、文殊菩萨殿、依估殿、大经堂、大拉让宫、四大经院、酥油花院、跳绳舞院、活佛府邸、如来八塔、过门塔、时轮塔等大型建筑。这些建筑错落有致,布局严谨,风格独特,立于莲花山两侧,交相辉映气势蔚为壮观!除此之外,塔尔寺还有“三绝”:酥油花、堆绣和唐卡。既称为绝必有它的独到的技术和工艺在里面。但这些都没能吸引我的目光。
吸引我目光的是一棵菩提树,一棵正开着花的菩提树。在一座殿堂的红墙之外,我惊奇得发现了一种很熟悉很浓郁的香气。我没抬头便猜出这是丁香的香气。这香气曾熟悉地氤氲于我少年的诗行里。倘若是丁香,虽会感觉生长在这千年古刹颇有几分诗意和不平常,却不会感到神奇。偏偏导游说,闻到了吗,菩提的香气?我大惊,莫非这就是佛教圣树菩提树吗?说实话,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无树的菩提原来竟是眼前充满诗意的丁香么!
我不的不重新审视记忆里的那首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诗其实是六祖惠能的一首偈子。当年六祖惠能为求真经,曾扮作厨役服侍在五祖弘忍的身边。一日五祖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常拂拭,莫使惹尘埃。一旁的六祖接过五祖的话题说出了上面的那首四句偈子。五祖大惊,之后将衣钵传于了六祖。那么世间到底有没有菩提树呢?据说古代印度的一位王子悉达多,在一棵菩提树下苦修多年,最后终于豁然顿悟,成为佛教的师祖,被尊为释迦牟尼。当年荫庇他的那棵树也便成了佛教圣树。事实上在印度这种树叫翠钵罗树,很平常的。菩提是梵文的译音,意为觉悟和大智慧。但因为地理和气候的缘故,这种热带树种并不能在我国温带的寺院存活,于是才有了南方寺庙里的银杏菩提和眼前的丁香菩提。这首偈子也就是说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树非树,台非台,无欲无求何来尘埃?
菩提无树,因为沾了佛气,普通的翠钵罗树、银杏、丁香便成了佛家的圣树,便有了被称作菩提的虔诚的参拜。导游告诉我,莲聚塔下沾了宗喀巴大师脐雪的菩提虽已经600年沧桑岁月,却依然生机勃勃存活于塔内。树上生长的十万片树叶无论春夏冬雪一片不多,一片不少。而且每片叶子上都能呈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没有阳光和天雨滋润的菩提何以生存?那些树叶上的佛像又如何解释?导游很认真的说这是真的,国外的某个专家团曾来考证过的。至于那些神秘的根本,他也说不明白。
世间有许多事是很难解释的,究其原因我想还是人为的因素多。就像菩提树尚可替代,而且可以衍生出那么多的神机在里面,那么岂不树树皆菩提?既然树树皆菩提,又何来那么多的神秘?我对导游的话自然有我的理解。我不是一个虔诚的佛徒,我也无须去悟禅。至于那些解释不了的神秘,我想六祖惠能的偈子足以解释。
人心有树,便有菩提花开。人心无树,也便花落叶败。佛求来世道修今生,纵然红尘之外哪一个又能真正做到无树无台不惹尘埃。在我看来,世间万物,言之有佛便有佛性,言之无佛,它便失去了佛的神秘。不用顾及世人的目光,在艰难坎坷的岁月里,载一棵菩提于内心,不要计较这个世界给了你多少阳光,给了你多少雨露,只管绿自己的绿,开自己的花,平凡的你必会闪烁出耀眼的光彩!
-全文完-
▷ 进入依然绝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