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关于中国教育的思考欧阳子建

发表于-2006年08月18日 凌晨3:11评论-0条

关于中国教育的思考

一关于中国教育产业化的思考

1中国教育产业化的提出

中国的国有企业除了煤电油铁气盐烟酒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垄断企业外,普遍严重亏损,比如1998年特大洪灾,抗洪损失为1800个亿,而当年国企亏损达2000多亿,损失竟超过洪灾损失!国有企业普遍是烂帐大户而且是个欠债的无底洞,而中国居民储蓄率之高是少见的,也就是说借给国企的钱收不回,而老百姓的钱又没拿出来到市场上流通。根据经济学上的原理,资金只有在流通中才会产生效益,于是乎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金融系统的安全。所以提出了教育产业化,其实也就是教育市场化,将老百姓袋子里的钱拿出来,产生效益,弥补国企的损失。这是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在于中国官僚体系过大且膨胀过快。行政支出过大,而且在现有体制下根本就管不住官员的一张嘴,每一年的滥吃滥喝可以筑一座三峡大坝。此外由于官员追求政绩,大搞形象工程,更加加重了行政事务开支。大量的行政费用挤占了教育费用。

在这两方面的压力下,有“高参”支招,决定不是工业反哺经济的发动机教育,而是教育事业反哺工业;不是其它的社会事业支援教育,而是教育事业是社会事业的一块肥肉。

2.中国教育产业化的后果

第一,导致与民争利。我国居民教育费的负担之重居世界前列。一个农村孩子读完四年本科制大学起码需5万块钱,按这个家庭一年平均收入6000计,需要8年还要多!教育产业化加剧了农村的贫困。或许有人言欧美国家教育收费也高。欧美国家教育收费是高。可是欧美国家福利待遇好。两者相抵,他们教育收费还是低。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在世界各国中排名居后。全世界的许多国家都已经实现了义务教育免费。而我们才刚刚实行。

第二,导致人文精神的缺失以及社会道德的失衡与滑坡。现在的大学简直就是社会培训基地。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那么,人生理想中的彼岸追求,终极理想,以及那种神圣的敬畏,崇高的追求,还会存在吗?失去了这些,我们人类将处于一种怎样的精神荒漠?大学再也不是最后的一片圣土,再也不是思想灵魂的守护家园,而是变得日趋的功利与世俗。这影响了思想与道德的神圣性。如果整个社会包括那些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都变得日趋的世俗,那么谁来传承道德与民族精神?

第三,导致大学生普遍供过于求。中国大学生扩招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为数众多的大学生在自己苦读16年后,在家长含辛茹苦多年后,谁知面临的是还没有上岗就下岗,还没有就业就失业的痛苦。而连一些名牌大学的学生竟去杀猪卖肉,卖糖葫芦。。。。。。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甚至要求零工资试用,结果有的企业是试用了一茬又一茬。

第四,加剧社会公平的缺失。既然是教育市场化,那么经济实力雄厚的就可以就读更好的学校与专业,这必然使经济实力雄厚的出身毕业后可以获得更好的职业,而出身于经济实力薄弱的阶层就只能从事不是太好的职业。这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在美国就不是如此,在美国,比如一个富有阶层出身的大学生与一个出身贫贱的大学生竞争哈佛大学的入学机会,绝对是出身贫贱的那个大学生获胜。为什么?因为它要考虑到社会公平。它要通过教育缩小社会公平。

第五,导致社会出现不稳定的因素增多。大学毕业生是一些掌握着最新知识的知识分子。如果他们都不能谋于生计的话,那么当社会出现动荡时,他们就会趁势而出。历史上历朝历代凡是成功的明君,无不重视知识分子。比如刘邦之问计于张良,李世民之问策于魏征,李靖,朱元璋之问策于刘基。。。。。。而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量的知识分子来到延安,名为向往革命。其实也是由于国统区大学毕业生普遍失业,有一些姿色的女大学毕业生就嫁于军官做小妾。而还有一大部分为生计所逼,就来到了红色革命区参与革命。这难道不是历史的前鉴吗?

3几点建议

第一,给予民营企业和外资平等的待遇,极力扶助民营企业发展,扩展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

第二,对国有企业实行深入改革。对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国家可以实施有内部竞争的垄断,其余的该拍卖的拍卖,该送给有贡献的企业家的送,该破产倒闭的就倒闭。将负资产变为正资产。建立国企老总的决策的科学民主机制。对国企老总的升降应根据业绩进行科学民主的考核。能者上,不能者下,庸者挪。

第三,对政府机构减员增效,且要防止其防弹力。加强政府的廉政建设。

第四,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逐步扩大教育资金占国家预算开支中的比重。切实减轻百姓子女读书的负担。国家虽然提倡给高校学生贷款,但银行是自负盈亏的。所以许多高校学生并不能贷到款。这需要国家给经济贫困的高校学子提供贷款的政府保证。

第五,遏制膨胀式的扩招。入学人数的增多必定要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欧阳子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指尖儿
☆ 编辑点评 ☆
指尖儿点评:

只有教育规范了,人才才可能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