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葬礼的哀乐苏晴

发表于-2006年08月17日 下午6:37评论-1条

《黑色星期天》于1932年诞生在法国,1945年被毁.在这首歌存在的13年里,听过的人纷纷自杀,竟数以百计!自杀者留下遗书都说自杀是因为无法忍受着无比忧伤的旋律。此间还有无数的吉他、钢琴等艺术家弹过辞曲后从此封手。作者死前深深的忏悔,他自己也没想到此曲会害死如此多的人,于是和欧洲各国联手毁掉了此曲。

这首曲子到现在还是全世界禁止传播的乐曲!

有过记载,《黑色星期天》应是一首单纯的钢琴曲,而我查到的全是有人翻唱过的英文歌曲.连直接输入钢琴曲查找出来的结果都只有一首,而且还听不得!

听着,似乎是有点感伤吧.我宁愿听《金枝欲孽》也不听它了,有些感觉真的很难说得出来.《黑色星期天》大概也可以作为葬礼的哀乐了.不过也不妥啊,要是死者亲属也受不了走了怎么办?听了3次,一次比一次难受.最后不得不换听古筝曲.唉!没办法,听点hi点的歌曲,把音响开到最大吧,隔壁家来敲门.

既然作者能创出如此有魔力的作品为什么要毁掉呢?很早之前就听说过有人因为听过这首曲自杀了的事,可能我听到的不是正版吧.听了3次了都没死!好遗憾,作者死前还深深的忏悔过,为什么要忏悔啊,创作无罪的好不好?这样下去,艺术界还有发展吗?艺术家都封手了谁来引领?

这是艺术界的损失,无法弥补的损失.原曲被毁,作者已逝.根本就无法再找回.

如果要将它作为葬礼的哀乐,那么也顺便哀悼死去的作者吧.

今天看了一幅画,我看不出画中的具体时间,好像似雾非雾,根本就分不清是晨曦还是黄昏.还有人物表情都没够突出,其实人物表情就在嘴角那里,稍微掠过就好了.而那画呆板.根本没什么特别之处.我也按照自己的看法说了.作者好像很不开心,我只好又找出了画中的优点,其实这画也不算很差,色度调强一点或者暗一点效果就很好了.我就老实说了,可能看我年龄没他大,在他说完"点评得很好啊"之后又问一句"你学艺术哪方面的呢?"我没回答,,他又拿了另一幅画给我看.实在太呆板了,连一点点活力都没有.其实从事艺术方面的都应该知道,感觉最重要嘛.我借口走了,没点评.

有些人把艺术看做色情,把潮流当成淫荡.确实,艺术和色情只是一线之差.至今还是不能完全接受艺术吧,人体艺术最难接受.其实我并非专业艺术人士,可是我还是懂一些的.

像梵高,被埋没了一辈子,痛了一辈子,恨了一辈子.在他死后他的作品终于流芳千古了.他那幅最轰动的作品《向日葵》我看过很多次了,画中向日葵以金色象征希望,向往光明.可是,老实说,我还是没感觉!没有故意贬斥梵高哦,我还在考虑他之所以死后成名是不是因为别人可怜他,同情他呢.他一生的遭遇实在坎坷,就算木头人也会为他叹气.

达芬奇谁都懂的啦,不过他就没有梵高出名.为什么?因为个人遭遇啊,近年来都大力宣传雷锋精神,事事以弱者优先的嘛.

里查德克莱德曼的《思乡曲》我听过,感觉比肖邦的《夜曲》好听吧.不过肖邦比里查德克莱德曼出名!当然我不可能看作者才听曲的呢,如果是这样,别人也会只看大作家的文章而不看我的啦.

外国人的名字特长,特难记.不过欧美日韩那边的音乐风格很不错,可惜听不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就不错,总比中国任何一首流行歌曲更能让人牵肠挂肚,其实流行歌曲大多只是昙花一现,似花非花.过段时间就会烟消云散......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苏晴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韵随风点评:

艺术界的损失,无法弥补的损失。美好的东西总是需要大家一起来呵护。

文章评论共[1]个
静韵随风-评论

以后注意你的句号,应该是“。”,不是“.”
  【苏晴 回复】:我晕哦,我发表的文章差不多每篇都是被说标点符号 [2006-8-17 19:14:56]
  【静韵随风 回复】:没关系,以后注意就可以了!
问好! [2006-8-17 19:17:28]at:2006年08月17日 晚上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