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赏识教育在神州大地大行其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的说法众所周知,孩子们每天都被“你真棒”“你真出色”的赞美声包围着,硬生生地给孩子造出一个海市蜃楼。有些孩子在周围这些无条件的夸赞中丧失了最起码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妄自尊大的心理急剧膨胀,大有一付“天下英雄舍我其谁”的架势。在他们眼里,老师算不了什么,同学更不在话下,就连伟人也不过如此。于是,不愿意与老师沟通、不愿意与同学交流、更不愿意与家人说话。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也自我封闭!这无疑是滥用“赏识教育”造成的严重后果。
喜欢听好话,爱夸奖是人之常情,也是人类的共性。作为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希望获得老师和父母的肯定,听到老师和父母的赞扬,更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需求。因此,充分利用孩子这种心理需求,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发现孩子的兴奋点,及时给予表扬,树立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孩子勤奋好学,努力向上不失为一种好的教育方法。
但赏识不等于表扬,“蹲下身来跟学生讲话”强调的是家长和老师都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从理解的角度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批评亦不等于体罚、棍棒教育,更不是让孩子难堪,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古人尚能“闻过则喜”,今天的孩子完全能够接受善意的批评,批评的目的在于让孩子明白事理,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任。当一个人犯错误时都有一个接受惩罚的心理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才能取得心理平衡。此时给他一点批评,可以让他刻骨铭心。任何父母和老师都不应该剥夺孩子承担错误的机会,孩子犯错误时,恰恰是教育的最佳时期。
其实,现在的孩子并不缺少赞赏,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孩子是自己好的”,所谓“家长眼里出神童”,但为什么“好孩子”长大以后并不是个个优秀呢?过于赞扬孩子的优点,使赏识变得一点价值都没有。二者只有有机集合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负责人孙云晓多次指出,用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固然是一种方式,但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和赏识的同时,不应当忽视批评和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什么需要批评,什么不值得赏识,什么时候要对学生一针见血、直截了当地指出,这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微妙之处,最难把握。需要每一位家长、每一个教师认真体会、揣摩和总结。教育工作者要善于随机应变,也就是要让赏识与批评趁“需”而入。科学的赏识和批评都是尊重,同样都是爱的体现。
雨水太多,庄稼就会淹;阳光过强,植物就会焉。教育孩子需要“精彩极了”的鼓励,也需要“糟糕透了”的批评。让我们记住一位教育家的话:赏识无错,但不批评肯定有错。
-全文完-
▷ 进入网海泛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