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朋友们,请跟我来,,这里是第三窟——云冈最大的石窟。”导游小姐左手高举导游旗,右手持麦克风对着游客大声的招呼着,随着前呼后涌的人流,我们一行四人也依次进入了第三窟,哇塞,展现在眼前的是高大平展,气势宏伟的第三窟高25米,面宽50米,为云冈石窟之最。原设计为大型塔庙窟,开凿于文帝太和时期。但终北魏一代亦未完成。前室分为两层,上层左右侧各雕一塔,中部方形窟室内主像为弥勒菩萨。后室未见北魏雕刻,初唐时于石室中部塔柱雕“西方三圣”(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其肌肉丰满,面相圆润。人物刻画栩栩如生,窟前崖碧上端排列着12个高达2米的长方形梁孔,可证当年这里曾有一座规模空前的木物建筑,后遭兵焚,致使“灵岩栋宇,扫地无遗。”耳闻目睹了云冈石窟的雕凿佛像,真乃鬼斧神工,叹为观止。
据史料考究:云冈石窟原名武州山或武州塞石窟,又有灵严寺之称,位于大同市城西,16公里处的武州山南麓,东西绵延1公里,占地面积约40平方米,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窟龛207个,大小造像51000余尊。
云冈石窟始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公元460年),终于正光年间(公元520—524年),历时64年,是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群。
公元398年,建立北魏王朝的拓跋鲜卑将都城由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迁至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武州塞地当盛乐与平城交通往来的要中之地,山雄水秀,林木茂密,北魏皇帝多次在这儿祝寿祈雨,颇有神验。太武帝时信道抑佛,在其统治的北中国实行灭法政策,大肆杀戳憎侣,焚烧经像,佛教徒们真切感受到“灭法”来临的恐惧。文成帝即位后,令沙门统昙曜主持复法大业,昙曜对灭法之惨烈记忆犹新,认为要使佛法绵延不绝,代代相传,只有“山川可以终天”。在文成帝的支持下,他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山,,“凿山石壁,开窟五所, 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佛,冠于一世”。这就是现在云冈石窟的16—20窟,可称“昙曜五窟”。其特征为椭圆形的大像窟,草庐式窟顶,造像肩宽体壮,身体粗短,面相丰圆,深目高鼻,佛装通肩式和袒右肩式袈裟,造像内容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为主。
在冯太后和孝文帝于平城执政的30年间(公元465—494年),云冈石窟的雕凿进入鼎盛阶段。此期在武州山陆续斩出高30米,长近600米的摩崖巨壁,连续开凿并基本按计划雕凿完成了13个大型石窟,它们是7、8、9、10;5、6;1、2;11、12、13窟,及未完工的第三窟。《大唐内典录》载:自魏国所统赀赋,并成石龛。可见当时北魏几乎是倾国之力用于云冈石窟的开凿。此期石窟无论从规模还是内容均超过第一期。它吸收了龟兹(今新疆库本一带)、凉州(今甘肃敦煌)石窟的艺术精华、结合中原地区的艺术特色进行了新的融合创造。此期间云冈出现了佛殿窟和塔庙窟。造像内容丰富多彩,汉化色彩渐趋浓厚。如雕斗拱的仿木构殿堂窟、楼阁式塔、录形帷帐龛等中原传统的建筑形式均有体现,佛、菩萨面相丰瘦适宜,表情温和恬静、褒衣博带式佛装亦在太和十年以后的造像中出现。从而开启了云冈乃至北方石窟造像中国化的帷幕。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迁都洛阳,虽然政治中心南移,但北魏平城仍是佛教重地,从494——524年的30年中,由留居平城的中、下层官史和信仰佛教的民间团体开凿的中小型窟龛,如蜂窝般从东到西遍布崖面,现存此类窟达210个,由此可见平城佛教文化的兴盛炽烈。此期间流行三壁三龛式及重龛行列式洞窟、窟内方整,窟外门楣处雕饰繁缛,佛像面形清瘦,长颈,削肩,均着褒衣博带式服装。此期,云冈造像艺术更臻成熟,尤其是许多窟颈的飞天伎乐,构图典雅,线条流畅,雍容中充满意境,是艺术美的典范之作,这种清新,典雅的艺术与昙曜五窟中深厚、淳朴的西域式情调,和第三期石窟中复杂多变,气度恢宏的太和情调似乎各异其趣,但这是中国石窟艺术民族化进程中最显著的转折点。
唐初在云冈对第三窟进行了局部的雕凿工程。
辽兴宗,道宗时期为云冈石窟的中兴阶段,主要工程兴建了云冈十寺并整修了1800余尊佛像。辽末,十寺遭兵火焚毁。
明代云冈成为边镇之地,石窟再度荒废。
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云冈寺院。
云冈石窟是中国北魏时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建筑形式,服饰样法,乐舞风格及平城佛学之流变特色。同时也是研究北魏都平城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史料。
云冈石窟的雕刻内容丰富多彩,形象刻画栩栩如生,具有较高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云冈石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观后云冈石窟不得不说说与之历史更悠久的大同(史称平城),山西大同历史久远,文化灿烂,有着2300年的建城史和1600年的建都史,曾为两汉名郡、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现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大同的存在构成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完美的风景线;千古揽胜今觅踪,北魏辽金看大同。
大同真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且不说大同的能源、煤矿业、电力、机车工业对国人的贡献,单说大同人的淳朴、善良、豪爽、乐于助人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无尽的回忆。因工作关系,笔者在大同有过短暂的逗留,在这段时间与我们合作的大同天衡实业公司领导、员工和政府各职能部门给我工作上的支持和帮助,真可说是无微不至、有求必应,使我这个南方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大同,能够如鱼得水,快乐地工作着,真得要好好的谢谢他们;如史司机、张师傅及未曾谋面且给予无私帮助的大同火车站领导肖女士……时间是短暂的,友谊却永恒,在这里我要说一声大同人“钢钢的”,大同城市的辉煌过去,必定激励后人与时俱进,再创佳绩,祈祷大同人的明天会更好。
-全文完-
▷ 进入王智宏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