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听说国人有这么一句精辟的口号: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果然如此,近日网上看到的一些关于董存瑞等英雄人物事迹的“恶搞”,令我对此话深信不疑。
据《信息时报》披露,当前网上一股针对英雄人物的“恶搞”歪风正广为流行,比如“雷锋是因为帮人太多累死的”,“黄继光是摔倒了才堵枪眼的”,“董存瑞为什么牺牲?因为被炸药包上的两面胶粘住了”等等,从炒作雷锋的初恋女友到恶搞短片《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铁道游击队之青歌赛总动员》,许多人们熟知的历史英雄人物,千千万万青年崇敬的偶像一再被调侃丑化。令人惊诧的是,这些无聊之作竟然受到不少网民的青睐甚至推崇,成为一些人娱乐搞笑的素材。
其实,我早就在现实生活里亲耳听过关于董存瑞及河南人的“故事”,而且对此最津津乐道的人偏偏还是一些身居要职的政府官员。每听他们在酒桌上打着酒嗝嘻笑着谈论董存瑞如何被身为河南人的战友欺骗,无奈之下只有牺牲自己等等屁话,就感觉胃液直冒,有种呕吐的强烈冲动。这此网上再看到这些消息,一种令人窒息的悲哀直侵入心口,叫我胸中憋闷着十分发慌,同时也心生出一种莫名的担忧。
作为出生于七十年代的一辈人,我读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等英雄的故事,还是在念小学的的时候。在那个年代,我们是怀着一种无比敬崇的心情来读他们的,这些英雄的事迹深深震撼并影响着我们这代人的心灵,他们的形象已经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座坚不可摧的丰碑,时时令我们感动,催我们奋发。我一直笃信,英雄的精神将以一种光荣的民族传统的方式保存着并被一代代人继承下来,成为中华儿女永远珍藏的一份精神魁宝。然而我错了,就在英雄离开我们不算很久的今天,这些曾经在国人心中闪烁发光的英雄就开始迅速离我们而去。学雷锋的热潮已逐渐淡化乃至成为了一种漠然,很多孩子们根本就不知道赖宁是谁,而曾经为解放新中国和为祖国尊严献出宝贵生命被载入史册的董存瑞、黄继光竟然沦落到被世人作为笑料的地步。这难道仅仅是一种悲哀?
伟人有言:“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更是如此。瞻仰英雄形象,学习英雄事迹,推崇英雄精神,是为了培养和树立一种信念,深化一种民族意识。一个有前途的民族必定是一个有着某种坚定的精神灵魂的民族,这样的民族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创造力量,焕发活力。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而支撑着一代代人奋斗不息的,就包括了一种大无畏的精神。这种精神,在董存瑞等大批英雄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我们需要敬崇他们的原因。丑化英雄,把英雄事迹随意篡改甚而当作下酒菜,表面看来只是一种无足轻重的搞笑行为,实则是民族意识潜在地蜕化甚至变质的外在表现,任其发展,极有可能产生新的民族危机,导致信仰的迷失和民族文明的整体沦落。这绝非危言耸听。
民族意识和民族信仰的增强或减弱往往和历史环境息息相关,在遭遇家仇国恨的危难时刻,往往能形成一种空前的团结,凝聚成一种巨大的民族力量。正如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的信仰和奋斗目标几乎达成了高度统一,这种巨大的力量是可怕的也是不可抵御的,最终将日本人赶出了国土。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民族精神,是由于极度的忧患意识所致。我们目前处在和平时期,大体上暂时处于一种内无忧外无患的国情,因此我们国家也抓紧时间和机遇全力发展经济,以实现经济强国的目标。可惜有些人在过了几天安稳日子后就忘乎所以了,完全没有了忧患意识,从而导致了精神世界的极度空虚,换句话说,也叫做信仰迷失。没有了精神信仰的人其实和行尸走肉无太多区别,活着也是白活着,比如肆意丑化英雄人物之列,估计已完全不懂得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完全一副木乃伊的姿态,可悲之至。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继承革命传统和发扬英雄精神的过程中,因时制宜,辩证地汲取和光大,这种观念是可取的,因为这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但我始终认为,英雄的精神内涵始终是不会陈旧的,永远可以是一种时尚。只要是在一个有希望的民族,有发展的民族,这绝对是一个真理。
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始终存有着一份民族忧患意识,是维持着一股不竭的民族精神动力的源泉,也是坚定民族信仰的根本所在。在冷战及和平时期,我们能如此,才不至于在某一天民族危情突然到来时惊慌失措,不知所从。
本文已被编辑[洗却铅华]于2006-8-11 8:14:49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章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